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际经济法教学本身蕴含的多元法律文化语境也日益明显,其跨文化传播特质也愈发凸显和普遍化。因此,在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时,必须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如前所述,国际经济法本身的跨国性和国际性决定了国际经贸规则不同于国内法那样具有绝对的强制力。国际经贸规则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国家当事人对不同法律的选择和适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不同法律文化下的法律规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于要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当事人而言,首先必须深刻理解不同法律文化下的法律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法律。而国际经济活动本身只有实现当事人共赢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选择也需要实现共赢。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国际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同时,国际经济法的“弱法性”也决定了在国际经贸实践中,法律只是当事人最后的救济手段,却不是最好的手段,平等协商与适当妥协才是解决国际经贸矛盾最有效的方式。要最有效地保护本方当事人利益,就必须在熟练掌握国际经贸规则的基础上,通过跨文化交流实现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共赢。在这种价值取向指导下,学习国际经济法的学生除了需要做到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之外,还得具有自觉的国际意识,对世界各国的相关国际贸易、金融等法律知识都应了如指掌,对多元化的法律文化都能恰当理解和认识。
长久以来,不管哪一个阶段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都强调以认知为中心的教育,“智商”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重点。孩子的智力发展一直是父母们非常关切的话题。传统上,一个智商分数或考试成绩代表了一个孩子聪明与否的程度,而父母们在关注孩子智商分数及成绩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发展其实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零至六岁的孩子,正是各方面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从一个只会哭、睡、喝奶,没有行动能力的小小婴儿,都能说、能跑、能写、能自己穿衣和吃饭、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的小大人,无论在身体、语言、认知、人格、社会情绪等等各方面都是无时无刻地成长着,一个智商分数,真的就能代表一个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吗?在偏重智能一元化的教育观念中,认为智能高的人就是成就好的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也只放在认知上,至于其他的生活智能、个人潜能或特殊智能,就任其自然。传统狭隘的智能一元化教育,未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教育出来的孩子无法适应变化快速、多元的社会。尤其近年,因适应不良而造成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更令人担心。我们希望打破狭隘的纯统治能观念和学习方式,以更开阔的教育目标,更开放的多元智能观念和引导方法,来增进孩子智能的广度与深度,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已被广泛流传。加德纳的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认识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拓宽了认识智能的视野,帮助我们树立了新的智能观;它关注人类智能的多元本质,提出了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孩子智能的观念和方法。有幸拜读了许多同行专家们的有关多元智能的理论,虽不得要领,但也体会颇深,以所写是多元智能理论给我的一点启示:
以往我们只是单纯的以学生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与差,而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告诉我们一个: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否则就有悖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我们教育的宗旨。
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技能;指引我在教学工作中应更好的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来适应学生的不同层次群体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技能训练目标和知识学习目标,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做更多的工作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多方面的成长与提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郭明也.小学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有效性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陈露.浅谈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策略[J].科学大众,2016.
首先,学生素材积累有限。当代中学生年龄相近,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大同小异,接触的教育思想、文艺作品和新闻传媒也大致相同,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学生几乎趋同的知识结构和素材积累。面对一般话题,学生很快便能确立观点,但支撑观点的材料从哪里来,这是学生时常感到困惑的问题。面对观点的多样性和学生掌握素材的单一性,学生只能选择一材多用,从不同角度解读素材,为己所用。观点是灵魂,是学生思想的火花,鼓励学生创新并成就学生作文,就必须学会解读素材,解决论证难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作文素材的缺失而让学生选择放弃观点。其次,学生解读能力受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文理书,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多门学科的上课和练习,很少有时间去看一些“闲书”,平时积累的作文素材非常少,没有好的诱因打开他们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作更好的分析与解读,教师就有必要关注并指导学生进行解读。
通过阅读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了解到了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最少具有八种智力。这种理论在教育改革上面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当中,一般教师都运用的传统方式,但多元智能理论就可以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方法。不少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觉得,针对当下的教育改革,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令教学的设计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当然,这八种智力是没必要一次性都用到的。不过我觉得需要考量的是,这种能力的选择到底适不适合学生,同时又是否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等。加德纳说:“我给予同等注意力,正是语言和数学逻辑以外的智能”。他觉得这八种智力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而这八种智力即为:
第一,语言智力,意思就是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主要是个人可以针对某件事运用语言更为有效的加以表述并和人沟通的能力。
第二,音乐——节奏智力,关键意思就是判断、体会、感知以及表述音乐的能力,主要是体现在对音色、旋律之类的感觉。
第三,身体——动觉智力,意思就是利用全身的能力。当然可想而知体力支出较多的人一般这方面的能力都较强。主要就体现在身体柔韧性好,运动能力强,并且可以很好的运用身体表述情感。
第四,自知——自省能力,意思就是自我反省、观察以及辨别的能力。一般具有这样特点的人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好。
第五,交往——交流能力,意思就是和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主要是具有很好的洞察力,能够观察到他人的情绪以及情感变化。
第六,自然智力,意思就是个人对自然环境的判定且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第七,逻辑——数理智力,意思就是具有推理以及算数的能力,主要是个人针对事物关联的感知度以及在推理方面比较擅长。
加德纳觉得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是所有人在不一样的层面以及不一样的程度地拥有一系列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难题的能力。加德纳将智力当做是创新性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通过我对这八种智力的理解,我觉得,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着重点在于智力的文化特性,这种理论阐释了智力和指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由于文化特性的不一样就决定了对智力层面的相关阐释也都是不一样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实践进行了强调。
我觉得多元智能在教育的评价的环节里所具有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某一项课程教育是不是成功的一多半都是在于这项课程针对学生的哪一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并且是否真正体现出来了。好比劳动课程教学就可以采取户外实践、观察等方式来进行,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英语和语文教学当中一般都可以采取表演、演讲或是辩论的形式开展,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或是采取的形式,都会有一种集体的观念在里面,那么这样一来也就培养了人际智能。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是从不同方面以全新的角度针对教育来加以评价,所以当针对教学实践或是教学方式进行评价的时候一般都是需要发展多元智能的关键前提。每个人的潜力都大不相同,因此也就意味着自身需求的不一样,所以在这方面教师应当尤为注意。
并且我观察出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智力的多元化以及差异化较为看重。智力的多元化意思就是像前面所说的每个人都有八种智力,并且每个人的每个智力取向都不一样。智力的差异化意思就是每种智力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体现的也都不一样。每个人所具有的智力也不都完全是好的或是优秀的,同样有残缺的。这些观点与当下我国的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都是相互统一的,当然也为以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与借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