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来丽巡回演出,他们演出的主题是“我想我能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姑娘孔会珍,她从小就患了先天性软骨营养障碍,人长不高,轮椅成了她的双脚,但是她身残志不残,努力学习,在两次高考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而因身体残疾没被录取的情况下,仍然发奋图强,在第三次高考中,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被破格录取,圆了她的大学梦。毕业后,她走上了为残疾人事业奋斗的舞台,她的故事让我们感动,她身上有着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几位肢残演员的舞蹈—“雄鹰”也让我惊叹,他们仅靠一条腿却能够跳出雄鹰搏击长空的气势来,他们用舞蹈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折了翅的鹰依然是鹰!还有一位演员让我很敬佩,那就是无臂青年、书法家毛国龙,他八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但他没有失去信心,学会了用脚洗脸、翻书、写字,艰辛的磨练,忘我的'研习,使得毛国龙的书法技艺进步很快。这次,他为我市聋哑学校的学生们写了两个大字:勤奋,希望他们不要被困难吓倒,要有一种身残志坚的精神,勤奋学习。这两个字同样也鞭策着我,更增加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
残疾人用残缺的肢体支起了一段段人生的辉煌,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奏响了一首首时代强音,赢得了我们在场所有观众的心,就因为他们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有这种精神,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不会轻易放弃,从而就会拥有一个快乐、美好的人生,而这却是金钱所买不到的,精神比金钱更重要!
我的一个中医朋友,前不久给我讲了一件纠缠他很久的事。
他认识一个成功、有责任心、高大英俊的德国人,娶了一个年轻漂亮弹钢琴的中国太太,生了一个无比美丽可爱的混血女娃儿。一家人走到哪里都令人羡慕。
然而有一天,这对夫妇忽然来找他,泪流满面,请他帮忙做一个选择——他们的女儿存在疾病隐患,发作概率为10%。如果不发作,什么事儿都没有,但如果发作,就会危及生命。想排除隐患,只有立即接受被称为“医疗酷刑”的化疗。
小女孩是在德国一家比较权威的医院体检中,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检查设备,根据她的基因,查出的隐患。
之前,她非常健康快乐,每天唱歌跳舞跟小伙伴做游戏。朋友选择了沉默,说自己不懂西医。
最后,德国丈夫辞去在中国的高薪职位,中国母亲也中断了蒸蒸日上的钢琴生涯,夫妻双双带着孩子去德国那家权威医院排除“隐患”。
两年后,朋友去德国办事,顺便拜访了这家人——母亲憔悴不堪,父亲愁容满面,女儿面无血色,目光呆滞,头发全部掉光。母亲很后悔,为了个隐患,断送了一家人的幸福。
朋友很歉疚。他给孩子把过脉,至少从脉象上看,毫无问题,他当时很想说,每个人身体里都有所谓的“隐患”,有的人终身不发作,何苦现在就去排除它?而排除的方法又是这样的极端,化疗的并发症以及所带来的伤害,也许要孩子一生去承受,这个代价值得吗?
朋友的故事让我想到我经常遇到的难题。经常有人来问我如何对待“隐患”——他很优秀,但是很穷;他对我很好,但是比我小5岁;他有房有车,但特别忙;我很喜欢他,他也很在意我,但他以前交过很多女朋友;他什么都好,但有一个5岁的孩子……
对待生命中可能的“隐患”应该怎么办?也许那些概率连10%都没有,但假如碰上就是100%啊!我想对他们说,大胆爱吧,为什么要为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而断送一段美好的感情呢?可我不敢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么宝贵的一次,这么重大的选择,我怎么敢替他们决定?就像我的那位中医朋友,穷尽他所有的医学知识和,认定这孩子没有大碍,但是他依然不敢说出他的想法。
那些可能的隐患没有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没有发生在和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亲人身上,我们可以像中医朋友一样,理智达观。可一旦我们亲身遭遇,多数会和那对夫妇一样,竭尽全力,赴汤蹈火,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大的胜利。但什么是胜利呢?人生的隐患排除得完吗?就像那个小姑娘,也许她那10%的隐患排除了,但化疗药物就不会引起新的隐患吗?如果把排除隐患当做胜利,她还会有正常的生活以及人生乐趣吗?
所以,现在再有朋友来咨询我“隐患”的问题,我就给他(她讲这个故事,告诉他们,如果你想要一个没有任何隐患的人生,那么你可能根本就没有人生。
我看了这本书的体会是:不要因为漂亮就以为自己完美了,还要有智慧。这里就说,有一个叫袁媛的小女孩,他被班上的全部男生称为:“钢牙妹”因为他长期带着钢假牙。但是他很有智慧,可班上的人只管她丑,不管他学习好。
每个人不要觉得自己长得不是很好看,就不完美了,但是如果你很有智慧,那你也是算完美的。我自己长得也不是那么好看,但我心里总是想着,我也要有很大的智慧,我的'名字里居然有一个“慧”字,我就要变得有智慧。
我觉得丑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和别人不同,你做好你自己就好了。不管长得好看或不好看,反正你一定要做好两个字“认真”。这是我们老师告诉我们的。我的心中一直刻着这两个字。
一个人一定要有“认真”两个字,你没有智慧,那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一定要有“认真”这两个字。大家也要做到“认真”哦!
《智慧比漂亮更重要》是我看过最好看又最棒的书。
在非洲一个偏远的小村子,有一个名叫巴布鲁的农民。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丽贤惠的妻子和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他自己还有一个农场。
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戴着眼镜的美国男人,他游历过世界各地,拥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广博无边的知识,还有一般人无法比拟的见识。“听说这个美国男人是来这里寻宝的,我们这个穷乡僻壤难道有宝贝?他一定是眼花了吧。”巴布鲁笑道。
过了几天,巴布鲁的妻子回家对他说:“听那个美国男人说我们这里有一种神奇的石头,可以让我们一夜暴富。”“石头能让人富裕?我才不信呢。”巴布鲁还是不屑一顾。“当然了,我还听说美国人愿意拿金子来换这种神奇的石头。”
一天下午,在农场劳作的巴布鲁看到了那个戴着眼镜的'美国人。“听说你来寻找一种神奇的石头?”巴布鲁好奇地问。“是的,它叫钻石。”接着,这个美国男人告诉他钻石有多么珍贵,拥有钻石可以带给人们多大的力量。“如果你拥有拇指大的一块钻石,你可以拥有属于你的城市。如果你拥有拳头那么大的钻石,整个非洲都将属于你……”说完以后,他就离开了。
那天晚上巴布鲁一夜没睡。他的脑子里全是那种神奇的石头。第二天,巴布鲁贱卖了农场,告别了妻子和儿女,去寻找神奇的石头。
巴布鲁寻遍了整个非洲,一无所获。接着他又寻遍了整个欧洲,仍然一无所获。心灰意冷的巴布鲁筋疲力尽,心灰意冷。他没脸回家面对妻子和孩子们,于是纵身跳进了一条大河,结果被人救了起来。
巴布鲁返回了家乡。在村口,他看到买了他农场的那个人正在溪边给骆驼洗澡,这条小溪可以流到农场。在小溪的另一边,早晨的阳光照到一块石头上,闪闪夺目。它是如此美丽,巴布鲁顺手捡起石头带回家,放在了客厅的桌子上。
过了些日子,那个戴着眼镜的美国男人又来了。他在巴布鲁家看到了那块闪闪发光的石头。
他问:“你是已经找到钻石才回来的吗?
”巴布鲁说:“你为什么这么问?”
美国男人指着桌子上的石头说:“这不就是钻石吗?”
巴布鲁说:“那只是我从村口的小溪边捡的石头。不信,我带你去看看,那里还有很多。”他们到溪边捡了很多以作确认。结果那些石头的确是钻石。而且巴布鲁以前的农场里遍地都是钻石。
我们的生活中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它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对于苦苦追求的东西,我们往往不知它什么样;不断寻找钻石的我们就走在铺满钻石的路上,就像机会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它;当我们无法确认机会是否已经到来时,往往会怨天尤人;***往往是痛苦的根源,如果你知足,你就会感到快乐。
最初翻看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时,看到了这句话,我感到又不解又好笑:若处处都容忍着,让不顺心的事扰着自己,这“自由”还有人要吗?之后又仔细读了一遍,想了想,似乎又有所理解,大概是要尊重别人的自由,所以要容忍吧。
我也就一下子说服了自己,就这么理解了。
有一次,因历史课上的问题去翻查启蒙运动的资料,其中写到了卢梭与伏尔泰:两人生前因观念不同,虽同为启蒙领袖却相互争吵了半辈子。伏尔泰离世,葬入先贤祠;卢梭病逝,法国人亦把他葬入了先贤祠,并特别选在了伏尔泰的正对面安葬。法国人为之骄傲地说:“让这对冤家死后继续争辩吧!”
卢梭凭什么葬人先贤祠?一个能与所有朋友、无数学者争吵以至无人再愿理会的暴躁鬼,凭什么?一个已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病的患者,凭什么?一个在资本主义的成长时期就公然反对私有制的“疯子”,凭什么?或许,正是凭着那一代法国人的容忍。
今天,当一些西方学者奉卢梭为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将他的思想视作反对后现代主义与纯物质文化的利器时,我们才发现,那一代法国人对这个“疯子”的容忍有多么正确,甚至是超前。
因而,我看到了自己先前的观点有多么浅薄。苏格拉底曾说过,他自己之所以智慧,正在于他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但生活中无知的我们,却总因为无知而觉得自己是最智慧的人。而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无知态度去理解“容忍”时,浅薄也就难免了。
“尊重别人的自由”,在我们这里,说到底,便是一种“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口气,无非是为了展现自己所谓的“宽容”罢了。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或许潜意识里就觉得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但我气量大,我容得下他的错误。别人若是值得有这份自由,我便忍一忍;别人若是不配有自由,我也就无须所谓的“容忍”了。
或许,这正是一种深藏于人内心的,因受到“宽容”这一名誉诱惑而隐蔽了对控制的***的表现。它不能算是真正的容忍,只是为了取得“容忍”的名号罢了。正如卢梭在阐述科技与艺术败坏道德时曾提到的,这种为了装点的伪善一旦被识破更令人厌恶。
而真正的容忍,恐怕在于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能够从心底肯定别人的价值。
不少自命不凡的哲学家、艺术家、诗人或所谓的成功人士,都会认为自己的灵魂比普通人更高尚,自我价值比常人更高。但当他们离开像面包师这样的劳动民众几个星期后,那些高尚灵魂中,不知有多少都将在饥饿的面前扭曲,变为可悲的形状。只是社会的普遍想法,就如空气一般不曾离开,而我们也就因此永远抱着无知去“容忍”别人,“容忍”社会。
人人均如此,社会也就难免无知了。
胡适先生没少受过鲁迅先生的讥讽,但他却能真正地容忍。鲁迅讥笑“整理国库”,胡适有所认同,便在演讲中呼吁先进研究室先为救国出力,再来整理国库。新中国成立后,自然少不了对胡适的一通批判,容不下先生的改良,容不下先生的“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更容不下先生抗战时期出任驻美大使为蒋党谋事的“劣迹”。改革开放以来,多了许多重编胡适文章的'书,常见一句补充:先生思想虽有些过时,但仍有参考研究价值。看到这些,我不禁苦笑:我们终究还是停留在浅薄的容忍啊!读一本书,时时想着它是有误导的,实在是“读书三忌”之一大忌。
我们从争取民族自由开始,寻了一个多世纪的自由,却仍感到不自由。为什么?或许正是在于控制的***没有穷尽,不仅控制自己的自由,还要控制别人的自由。不正有网民一边做着不道德的人肉搜索,一边大呼着无言论自由吗?
可见,只有真正的容忍,才能带动社会宽容,营造讨论的氛围,形成人人有独立思考、人人都敢发言并都能有深刻见解的自由公民社会,从而改变社会的无知,推动社会的前进,带来真正的自由。
所以:
容忍是自由之前提;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曾有人说过:“人们需要快乐,就像需要衣服一样。”罗曼.罗兰的书中也有写着“快乐是一种珍贵的情操。”这些句子让我感受到快乐是多重要的,“快乐是室内的阳光”不断的温暖大家的心,也让自己更加和谐、温暖。
记得以前,我常觉得人生充满黑暗、痛苦,我常独自哭泣,但我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而获得肯定、获得快乐,因为笑一笑就没什么大不了,因为笑容我获得了快乐,让我永不寂寞。
“每个人都是自己快乐的创造者。”用心去感受身边所有的气息,会发现你的快乐泉源是从哪里涌出来的,每个人的快乐从不同的地方出现,有的人是友情,有的人是亲情,有的人是爱情,更有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要用心寻找。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