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认识是在初二,不过那时我们并不怎么熟悉,大家见面也不过是出于礼貌打声招呼。课外,课间也都只顾着学习,不过有时候我们也会在一起讨论一下各个方面的问题及写法。 他在初二那一年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性格开朗,很有礼貌,学习成绩好,对待同学的生活困难和学习困难他都很热心帮助! 到了初三他父亲为了能让他提高学习成绩,便把他送到市重点高中去作为中考的最后一次冲刺!
初三开学了两个星期,原初二的每一位同学在那个班,我都知道了,唯有他,不见人影。一个月后,实现忍不住了,下自修后拖着一个好朋友便到办公室去问初二的班主任,林到哪去了。知道后,想尽了办法,厚着面皮去问了林以前一个很好的朋友要了个地址。
拿到地址后迫不急待地给他写了信,不过不知道该写什么,便随便写了些问及学习的话就寄了出去。
一个星期后收到了他信。奇怪的是我们给对方所写的两封信都是同一天写的`。原来,他从朋友口中得知我要写信给他,他怕我会写错地址,便特意写封信回来告知我地址。
自有了第一封信后,我们便成了无话不谈的的朋友!在电话里,信里,我们都各自说着学习和生活及身边人的种种事情。
读完初中后,由家境问题我没有读高中(他一直读,直到现在读大学。)但是我打工半年后拿到一些钱到广西学了几个月的电脑。无论我在打工也好,在广西学电脑也好,他都会给我写信。他的来信常叫我多学习有用知识,开朗些,多注意身体(我身体向来特差),这些都是他每封信必说的。
最后的一封信是他2006年3月1日写的。那时候我们基本上都已经在网上联系了。他的最后一封信我没有用信回复,但我用QQ邮箱给他写了封很长的信,还给他打了电话。
现在,我们不用再那么麻烦地用笔写信了,我们随时可以在网络上联系,聊天。
但不管我们怎么联系都好,我们依然都是这么好的朋友,七年来,这“信”从未断过。
时间荏苒,汉字依旧,那么美,仿佛所有的神韵定格,彰显着,勾勒着,描绘着,渲染着。
汉字防腐茶者手中的清茶,没有配料,没有混合,只是燃着那淡淡清香,汉字宛如鸿儒演奏的素琴,不加装饰,没有色彩,只独诵这动人的乐章。曾几何时,云卷云舒,我似乎踏入了汉字的神殿。
汉字是一个人品行的写照,是一个人知趣的体现。我读着文天祥人身份自古谁无私留取丹心照汗青,看到了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李白行走于天地间的宽广胸怀便容纳一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让人不禁回忆起那豪迈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奇妙的文字映照着一个人的情怀,抒发着一个人的心境。
汉字是一个国家的彰显,是一个国家内在的表述,有人说,英国的语言读着最美,法国的语言写着最美,但中国的五千年文字,饱经沧桑,方块字对我们已经在熟悉不过,而不工整,不规范的错字连天,字迹潦草。中国独具特色的汉字却没有被国人重视,这种应该引起国人的反思,21世纪,电子科技十分发达,也许有人左手捧键盘右手拿鼠标,所以我们更应该觉醒,重拾起我们独特的汉字,书写我们中国独有的方块字。
汉字是一个时代变革的关键,中国乃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先祖独创的甲骨文,到草书,汉书,行书,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历史的变迁,汉字的演变,从而造就了时代的风格。汉字作为先行者,放映着一个时代的乐音,东晋的田园之风,归隐山村的陶渊明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自由恬静,而唐代正是李白的专属,豪放之意跃然纸上,汉字是文明的象征,是重要的传承。
尊敬汉字,书写汉字独美意韵。
徘徊汉字,感其之美悟其精华。
中国的五千年轮回,汉字的五千年文化演变,人类的五千年进步,改不了华夏儿女所有的文化。
小时候,我们非常感谢我们所犯的错误,正是因为那些错误,才使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比如上学时,曾遇到一位要求非常严格的语文老师,如果在作文本上字写得不好,或者有墨迹,他就会要求撕了重写,并且要求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如不合规定,还是要撕掉。如果不甚的话,可能第一篇作文等写成了符合要求了,新作文本便只剩下很薄的了。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后来想想,正是因为老师的`严要求,才使后来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正因为如此,感谢那此犯的错误,使我们有了一个好习惯。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
有时候,我们的感情也有过错误的投资,不管是一种伤害还是有些无奈,我们无悔。因为在我们的回忆里多了一些色彩,在我们的将来也多了些理智的选择。
有的错误可以改正,让我们更加成熟思维更加理智,让我们的人道路走得更加长远,让们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感谢错误的作文700字。
有的错误可以用金钱去改正,而有的错误却造成了一生的遗憾,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幸福。
因此,感谢生命中带给我们的错误,和那此给我们指正的人。
感谢别人所犯的错误,让我们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曾看过这样一幅图,一个人老怕犯错,结果什么也不做,永处襁褓,永不摔跤。想想什么样的人才不犯错呢?有一个答案非常的经典,是死人。害怕犯错的人永远也不会有所作为,也不会有所创新。因此,即使错了,只要我们改正了,便是一种收获。
错误,能让我们更加懂得惜今天的成功,错误,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生命的波峰中让我们去品味错误,让它指引我们努力的去探索幸福的真源;在生命的低谷时让我们去感谢错误,让它用真挚的情感引领我们向前,感谢它吧,它是我们走向成功阶梯!
但我们也不可在同一处错两次。
因此,感谢错误!
让我们的生命之歌更加动听。
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风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
王致和屡试不中,只得弃学经商,按过去试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来。此物价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饭,适合收入低的劳动人食用,所以渐渐打开销路,生意日渐兴隆。后经辗转筹措,在延寿街中间路西购置了一所铺面房,自产自销,批零兼营。据其购置房屋的契约所载,时为康熙十七年冬。从王致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经多次改进,逐渐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更好,名声更高。清朝末叶,传入宫廷。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
所以,有时错误也会发明出美味的食物哦。
去年暑假,全家到三亚玩,行程中还预定前往佳乐水保护区,那是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才能看到的壮观奇景。夏天的三亚是非常热的,我能感觉在烤盘上虾子的感受。因此当我一下车,正准备朝着木道缓缓走去时,我犹豫了。
看着没有止境的木道,两旁有不同的树木陪伴着,突然眼前浮现海浪一波波的打过来,似乎也闻到了海风的味道,我决定走入这不见底的木道。在炽热的太阳陪伴下,我发现木道边的林投树,上面结着丰满的'果实,真想摘下来尝尝它的滋味。这时,好想放弃前进,躲到树下睡一觉,但是我没有。终于,我到了世外桃源,一 片又一片经过海雕琢的岩壁,还衬着一片绿茸茸的草地,简直美到极点。我抬起头,闭上眼睛,面向湛蓝的大海,后面是岩壁,我感受微微的海风,呼吸着那带点咸的海味,真希望时间一直停在这一刻。
现在想想,当时站在林投树下的我,如果决定放弃,不再向前,我就无法看见那美丽的风景、无法享受世外桃源的风光。只要与木道挥别,我也许就没机会再到此地,真感谢当时浮现在我眼前的画面,使我坚持到最后,使我愿意付出汗水去交换那难得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