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里,河滨公园就是最美的地方。
清晨,河滨公园是美丽的,空气清新,群雾缭绕,河滨公园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花坛的小草上还有几颗“小珍珠”在眨眼睛,亮晶晶的好像在装可爱。我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花,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随风摆动。花坛中间围着一排树,有柏树,有柳树……这哪是公园啊?这分明犹如人间仙境。
早上,河滨公园是热闹的。人陆续多了起来,人们有的摆着玩具摊,有的摆着手机膜,有的摆着生活用品;正大声吆喝,还有的在锻炼。因为刚下过雨,河里的水冲击力很猛,涨得很快,水哗哗地响,就像打雷了似的。
中午,河滨公园是宁静的。太阳像火球似的挂在空中,阳光射进了公园,透过了树叶,光芒若隐若现,公园好像穿上了一件金光闪闪的衣裳。水不高声喧哗了,美丽的花儿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声音,四叶草和三叶草安静的躲在角落。
晚上,河滨公园是光彩夺目的。树上装饰的灯笼、彩灯纷纷亮了起来,给河滨公园打扮得漂漂亮亮,让我们的河滨公园更加美丽了。房子也在绚丽无比的装饰物感染了,换上美丽的衣裳,赶来听悦耳的音乐,看优美的舞蹈。
我爱黔江,更爱美丽的河滨公园。
《华夏美学》关于历史的文化的书籍。还是第一次这样去阅读这样一本经典的关于我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之前有看到同学抱着满满是字的国学类的书籍还是很钦佩他们的耐心。这次读一读,还是终于领会到了一点我国家华夏思想文化的特点以及发展脉络。我有点喜欢国学。但是,也没有多少时间去通读或去研究,总是粗略的读一读,也看不到文章背科学后的思想,只是单纯的喜欢,也不是很了解内涵,不知如何领略。作者从审美角度来分析,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华夏文化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不断体会社会和大自然的道理。我一开始是怀着好奇和不了解去看这本书,一方面我认为中国人自己去研究,可能缺乏比较和客观性,并且也缺乏西方人做研究时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往往主观意识较强。
另一方面,中国历史的封建制度很长,历史很长,没有西方的各种教对权利的制约作用,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往往有消极避世的特点。刚开始阅读时,作者在介绍礼乐文化时,往往把结果当过程来说明,我个人觉得还好有点体会了。后来到在孔孟还有对统治阶级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以后,到后来庄子完全避世,屈原被权利流放,似乎印证了中国士大夫只是在追求自己个人的心灵解脱与广大人民的脱节。后来随着作者的进一步的叙述,特别是讲当禅被中国文人消化后在思想文化上的发展改变,开始又体会到在儒家文化逐渐融合庄、屈、玄、禅之后,华夏文化思想上是那么的美。当历史进入明朝时,华夏文化开始进入近代,更加注重对个人***或者是个人感情的合理辩护。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据在于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内容,早已蕴含在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作者依次论述远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子的逍遥和禅宗的形上追索,得出结论:中国哲学、美学和文艺,以至伦理政治等,都是建立在一种心理主义上,这种心理主义是以情感为本体的哲学命题。这个本体,不是道德,不是理智,而是情理相融的人性心理。它是为审美的形而上学。花了很久才读完,这确实是一本既要踏下心来,还要细细品味的书籍。
人们说读书的好处,是因为书籍能带你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让你体验到多种你不曾经历的人生。所以,我对李开复的《向死而生》一书特别有期待。除了因为他本来就是优秀的成功人士及作者,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什么人能亲身和死亡那么接近。所以,我真的很想知道,人在濒死边缘究竟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在与死亡擦肩而过后,又最想弥补什么?重新怎样生活?
所谓向死而生,即是真正明白生与死的关系,能勇敢直面死亡,更积极地生活。但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生死看透生死呢?
中国人的教育里似乎很避讳讲生死。可能和文化相关。从小只要提到死亡,都会被训斥。也一直被教育讲吉利话,说起来是不是因为国人太善良同时也没有那么坚强,不愿意面对挫折或者是不好的事情?也有可能是千百年文化传承,大家都知道死亡是迟早得面对的部分。所以不如及时行乐,等到不得不面对时再说?
以上问题似乎无解。但我小时候,确实很怕思考死亡,甚至连病痛也不愿意面对。年少的时候被保护的很好,父母去医院探望都不带上我们。可能真的就想让孩子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成长吧。试想了下,以后我有孩子,应该也会这么做。
窗外的细雨斜斜地飘着,我就在细雨中骑着单车,想穿雨衣又嫌它太笨重了。为了那么细小的雨而穿雨衣――太不值得了。
在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不是什么物理数学难题,而是一个很无聊的问题:
一盆水+一只水牛=?
够无聊吧!一般的答案是:那只水牛喝光了那盆水,所以还剩一只水牛,很愚蠢的答案就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两个东西。最死板的答案莫过于此,如今我又听见一个令人捧腹的回答:那只水牛在那盆水里学游泳――淹死了。
很奇怪的答案,它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从未被人想起过,就算别人听见了,也一定回嘲笑这个超级蠢的答案,怎么可能!笑死人了!
是啊!的确蠢。如果一只水牛会在水盆里游泳,那么大象是不是就可以飞上天?蚊子会不会在海里历险;鲸是不是可一和蚂蚁做邻居?
这个如果使我想到了许多有趣的假想,我不禁一笑,车轮子滚在操场跑道中的一潭深水中,发出咕噜咕噜美妙的声音,象鱼儿在水中游啊游时发出的声响一样可爱。不知道水牛在水盆中游时会不会发出同样的声响呢?
星期天,我们一家人去登黄山。站在山脚下,抬头一望,这刀仞高山险峻陡立,蔚为壮观。有人说,山是一个巨人,屹立在大地之上,深情地俯视着世间万物;有人说,山是一位母亲,敞开广阔的胸怀,供万物生息繁殖;还有人说,山是一个衣橱,春夏秋冬,着装各不相同。而现在,在我面前的,不是威严的巨人,不是慈祥的母亲,也不是一个神秘的衣橱,而是一只凶猛的拦路虎,征服这座山,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我深吸一口气,为自己鼓把劲,一把抓住绳索,踏上崎岖的登山之路。这路,坎坷陡峭又漫长,我一步、两步的向前挪动着。渐渐地,我越来越感到轻松,步伐也越来越轻盈,那是刚毅挺拔的松为我鼓舞,是凉丝丝的风为我加油,是潺潺作响的清泉为我送行。每当我打算停下脚步歇息的时候,山告诉我,来吧,胜利就在眼前。终于,在这一声声的鼓舞中,我登上了最高的山峰。
站在山顶环望四周,只见郁郁葱葱的松林,似火一样的枫林和缥缥缈缈的云雾,让人感觉进入了仙境。而漂浮在云雾中的一个个峰顶,就像夕阳映红下的茫茫大海中点缀的一座座岛屿。这饱经狂风暴雨仍巍然不动的山峰,让我敬佩不已。
圣母院里的钟次第地敲响,咚咚,咚咚……沉重地,凄婉地,好像在陈述着一个故事。
那是些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还有渊博却邪恶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场仿佛给我投射了一个丑恶的影象。他的独眼,他的聋哑,他的驼背,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让我先入为主地把他当作了大反派。婴儿时,他是一个人人见了都想把他烧死的丑小鸭;青年时,他是一个表面风光但人人唾弃的“愚人王”。他的脸仿佛注定了他就是恶魔的.化身。到后来,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灵魂。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这是怎样的一种单纯?他对曾经对他有恩的爱斯梅拉达,用尽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汤蹈火,是怎样的一种如火一般刚烈的爱情?他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却又满足的,勤劳的当着他的敲钟人。如此美丽,如此可敬的人性难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吗?
相比而言,如果说伽西莫多的外表丑陋,那么克洛德的心灵便更加令人鄙视。一开始,良好的背景让我觉得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善良人——他收养了丑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当故事的情节愈演愈烈时,我读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择手段地“爱”,让他卑鄙地,变态地劫持爱斯梅拉达,并且因“爱”成恨地要置她于死地。这是一种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爱”,充满了病态的“爱”,那不算是爱,只是伤害……
然而,那书中最美的笔墨都倾注在了爱斯梅拉达身上:她美丽,因为她有一张天真清纯的脸孔;她善良,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同情和爱心。她可以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给他,她给饥渴难堪却无人理睬的敲钟人送水……她有菩萨一般无人能及的心肠,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她是善与美的化身!
怎么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层层面面是多么复杂却简单:尽管人的精神世界是双面的,没有完全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但是,美就是进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书中说得那样: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东西。”
当灭灯钟响彻在巴黎圣母院里,所有故事都结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将永恒地被传诵……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