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冬至就要到了,我是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冬至到了,我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饺子了;愁的是,冬至到了,天气更冷了,数九寒天,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呀!
听爸爸说,冬至是一年里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长的一天。按照地理课上讲,冬至那一天呀,太阳跑得离北半球最远,也就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了。怪不得,快到冬至了,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太阳公公偏心眼了,把热量都给了南半球啦!
冬至很重要,家家户户都要过的,尤其北方。妈妈说,冬至以后就开始数九,三九天是最冷的,冷的会冻坏耳朵的。所以每年冬至,大人都会给孩子们包饺子吃的,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坏了,真有意思!
其实,围绕冬至,还有好多学问呢。冬至之前是大雪,冬至之后是小寒,小寒之后还有大寒呢,大寒才是最冷的时候。小朋友们,你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开心地迎接冬至的到来吧,可千万记住要吃饺子呀!
东汉时候,有个名医,叫张仲景。他的医术高明,不管什么病,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他是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退休回乡,正值隆冬,一路上寒风刺骨,雪花飘飘。他看到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人,衣着单薄,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回家后,心里总挂念着那些烂耳朵的人们,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找了一块空地,搭好棚子,架上锅,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放在锅里煮,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耳朵形状,再放在锅里煮。到冬至那天就开张,专门送给伤耳的人吃。张仲景把这种治伤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吃过以后的人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生热,伤都治好了。
以后,每到冬天,张仲景都做“祛寒娇耳汤”,到冬至那天,送给大家吃,预防和治疗冻伤。
巧的是,过了好多年,又到了冬至那天,张仲景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户户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直到现在,有些地方饺子叫做饺耳呢?
冬至吃饺子,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今天,姥姥叫我去吃饺子,为什么去吃饺子啊?我还想让妈妈带我去吃披萨呢!妈妈告诉我:“中华民族有冬至吃饺子的民俗,这是为了纪念张仲景。传说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很多人的耳朵被冻烂了。
张仲景让弟子支起大锅,把羊肉、药材包在面中,做成“耳朵”的形状,煮熟后让人们吃,治好了很多人的耳朵。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人们都要吃饺子。”中午,姥姥给我包了大肉饺子,我足足吃了16个大饺子。吃完后摸摸自己的耳朵,自言自语道:“这下我的耳朵不会被冻烂了吧?”
还在儿时就知道冬至这天必吃饺子,当时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只记得妈妈的那句话: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那个年月饺子是很好吃的食品。
一般情况下是吃不上的,所以很期盼冬至的到来可以有饺子吃了,这是我家的传统习惯一直沿续到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程,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不断的被国民所认同和传承。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民间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辞官回家乡时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搭起医棚;支起的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分给来求药的每个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妖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妖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医圣张仲景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现今人们讲究进补养生保健,在严冬季节里进补是多数人的选择。从中医养生方面讲,冬令进补也是在冬至前后;三九天开始。民间早就有“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九九歌》就是从冬至这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我喜欢的节日有很多,有清明节、春节、中秋节……你要问我最喜欢的,那就是冬至了,因为可以包饺子、吃饺子了!
一到冬至,我和妈妈就准备好包饺子的材料:一些鲜肉,一些饺子皮。我拿起一张饺子皮放在左手上,右手用筷子挖一点鲜肉,放到饺子皮里去。可是鲜肉好像很活泼,蹦蹦跳跳的,好不容易封上口结果又撑开了……包饺子可真不容易啊!
说起冬至吃饺子,这里面还有一个风俗呢!在我的老家——北方的河南省,到了冬至家家户户的传统习俗就是包饺子、吃饺子。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北方冬季吃饺子的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饥寒交迫的人们吃了饺子,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到时候请大家保护好耳朵,别忘了吃饺子哦!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接下来,我们讲讲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吧!
相传,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辞职回家那时,正好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乡亲们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搭起医棚,用羊肉、葱等食材做成一种药物给百姓吃。吃过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人们称它为“饺子。
妈妈的话:“儿子通过百度查阅,了解饺子的来由,这个方法不错。”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