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课堂效果。冉乃彦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坐井观天》的朗读时,,一位同学的朗读方法是让同学大吃一惊,他故意结结巴巴地念道:“天天天---不不不过---井井口---那么大”,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一个同学小声说:“他就爱捣乱。”不过,老师没有生气,而是好奇地问:“你的朗读非常特别,你能说说这样朗读的理由吗?那位学生说:”我想这只青蛙长久呆在井里,很少与别人交流,天长日久,一定变得结结巴巴……”
我没有机会聆听这样精彩的课,但是,我已经被深深地感动,感谢这位老师及时捕捉了这位学生的创意朗读,并巧妙地抓住这一种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很好地诠释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不会把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标新立异地行为看作是捣乱,相反,还可以从中挖掘积极的因素,帮助学生在纷乱无章的信息中获得健康成长的信息,我想,这样的课一定能够像四季一样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春天健康的种子。
教师的'成长从推敲细节开始。山东淄博的熊雪芸老师在教学《灯光》一文时,首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提问:“同学们,到了夜晚,你认为最需要的是什么?在都市的夜色中,最辉煌的景象是什么,是灯光,灯光,它不仅仅起着照明的作用,它的多彩多姿,更使人赏心悦目,它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辉煌美丽的色彩,赋予温馨的气氛,现代文明的气息;灯光,还意味着开发,意味着繁荣, 意味着经济的活跃,意味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这样的灯光是多么撩人。可是你们知道王愿坚写的故事《灯光》讲述的是一种什么意义的灯光吗?”请同学边读边想,并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展开阅读,在老师的适时点播下,学生结合课文有关的人、事、景、物、情和理进行了合理大胆的想像。由此可见,熊老师“导之以标”,才会“思之有序”,就像华罗庚教授所说:“教师为之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善教也。”
这不仅是我想到在自己的实践课堂中的一幕:董蓓菲教授为我们量身订做的写作工作坊有“写作清单”一列,列“写作清单”的依据;列“写作清单”目的;“写作清单”的指导意义;“写作清单”编写;“写作清单”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结合……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把握本篇作文的知识点,关系到学生能否对同伴的学习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评价,以及评价的依据。由此可见,仔细推敲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将决定一节的成功与失败。一节课中精彩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睿智和聪慧。
这真是一本好书,在它的启发下,我努力地在为我的学生设计一节节难忘语文课,希望将来他们会说:我最喜欢语文课。语文课就像四季一样美丽动人。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心得体会《《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暑期中,我认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一书。这本书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将新课程的理念吹进我的心里。细细阅读《走进新课程》,它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思想使我震撼。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正在转变,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听的死气沉沉的模式,取而代之的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对新课程理念击节叫好的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到转变教育观念的迫切。
现在,学校部分年级的学科已经使用了新课程教材。那么,在拿到新教材的同时,我们必须在心里问自己一声:我准备好了吗?我应该怎样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作为教师,尤其是像我有着几十年教学经历的老教师,原来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改变,确实难上加难;但是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必定会被改革的浪潮所淹没。与其消极等待,不如变“被动为主动”,拿出“壮士断臂”的气概来,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以前,在我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可谓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现在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新课程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而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不仅教材是开放的,教学方式也是开放的。正如蒋鸣和教授在我校报告中提出教学中的“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而在这个空间里,教师该做些什么呢?这是一道新的课题。这对我今后教学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还要“充电”。
以前,教学中的知识点都会在教科书中反映出来,教师只要把这些知识点讲深、讲透就可以了。现在,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教科书的难度降低了,但看似要求低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我们仍旧像以前那样依靠教本、依靠教参,那将寸步难行。因此,我,我们就要不断学习,使自身知识储备能适应这一变化,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一道难题。我长期教语文,自然对语文教学比较关注。现在新语文教材厚了许多,阅读量翻了几倍,60%以上的选文都是新的。那么语文课怎么上?这是语文教师遇到的一大难题。面对这些变化,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过去我们上课,更多地依赖“教参”,如今的“教参”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能拿来直接上课,教参中除了案例,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这让教师在感到没了框框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和拓展知识的自我需求。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证,教材不仅成为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过去,一个好的教师与知识面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敬业,爱学生,备课认真,表达有条理,指导考试有办法,就是不错的教师,许多地方对教师的考核和录用标准就是这些。但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知识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要学会整合。课改,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挑战,但也是发展的机遇。
我虽然从教几十年,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新课程的理念还是十分缺乏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像年轻人学习,扬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使自己在“二期课改”的浪潮中自由翱翔。胜利必定属于那些积极准备好的教师,但愿自己是这样的教师。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场变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否则,将会在课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学习了《走进新课程》这本书,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故有感而发,作以随笔。
《走进新课程》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于是把我的感想写了下来。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进步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也就是说,评价学生的方式应该多元化,更能反映学生学习全过程。
虽然有极个别的学生状态不太理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他们在本质上并不坏,这是大多数老师都承认的事实。那么为什么我们还经常听到老师们报怨我们的学生呢?我想这其中有一个观念的问题,有一个衡量学生的`标准问题。我们的老师,大多还是以学习成绩去衡量学生,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有很多老师在这一点上观念依然是陈旧的,依然是抱着“唯分数论”的观点。
应该说,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没错的,可是这个学习不仅仅包含文化知识,它更应该包含学习做人。而我们的老师却只是以其中的一点——分数,去要生,衡量学生。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学生怎么了?我们不就学习不好吗?你干嘛还老盯着我们的学习呀?”我想这很说明问题。如果一位教师真的为学生着想,真的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去想问题,那么,他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做人教育。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不能不是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
校长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课改,其实要改的不是课程本身,而是教育者本身,是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陈旧观念”,而这最根本的一点,我想就是我们的育人观念,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希望借着这次课改,能真正地转变“唯论”“唯升学论”的观念,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的本质目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