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从家庭、教育、宗教三个维度来阐述文化和结构对我们的影响。
对于家庭而言,现代社会最大的改变就是,工作已经脱离家庭转入公共经济领域,学校取代了家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化角色作用。现在,家庭正在变得日益私人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更关注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是什么来定义家庭。建立在爱情和情感基础上的后现代家庭,有别于历史上的制度家庭、伙伴家庭,承载着两个主要的功能:社会联络功能和个人需要功能。社会联络功能涉及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我们通过家庭传承社会地位,和谁组建新的家庭,在家庭中学会语言、与人交往甚至基础的生活技能。例如,不同家庭类型的人,对于“长大后我想成为怎样的人”而不同。非洲酋长家的孩子也许是做个好的酋长,家族企业的继承人更大概率去考虑如何运营企业,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则是在思考“如何找个好工作”。
而个人需要功能包括家庭成员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历史上,存在过通过多生孩子来提高家庭生产力,从而得到更多的生活用品。而现代,家庭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基础需要,并且生孩子在时间和金钱上的花费,越来越高昂,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越来越低。
像我们父母一辈的,很少将家庭事务如带孩子、清洁卫生、收拾屋子外包,家庭甚至通过像一起聚餐、一起打扫卫生来实现家庭情感的沟通。而后现代社会,由于工作日益影响家庭生活的投入,我们不得不面临很多的问题:如何兼顾工作和家庭。因此,我们看到组织家庭的方式都在发生剧变,而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
教育更是影响我们的机会和选择。作者作为一个大学教授,直言不讳的指出:教育能力可以克制资源获取上的差异,同时也掩盖了我们丧失机会的程度,并由此帮助维持了现状。简单的说,从小沉浸在大学教授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里的孩子更容易理解认知策略中的概率论。
在现今这个我们所生活的后现代时代,关于现实的基本性质的困境和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生活以及“是”什么的一个核心要素。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或社会结构的体现,后现代性强调的是我们的社会世界的多元性、相互联结性和全球性特征。
后现代主义则是关于现实的哲学和理论思维,他质疑现实的单一性质,并怀疑我们能用绝对术语去认识有关的现实。他把现实看成是多元的和被社会建构的。
我们关于“真实”的经验总是以符号、象征物和话语为中介。
从字面上讲,超现实的意思就是在真是智商,超越真实和在真实之外。这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因为我们总是倾向于把我们看到的东西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换言之,就是我们假设在现实和认识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当提到超现实时,我们所认为的真实并非真正的真实。或者,也可进一步说,没有事物是真实的,除非我们认定它是真实的,尽管我们很快就会忘记现实的非真实性。
从积极的方面看,后现代的视角开拓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以一种新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但它也对我们所依赖的、能提供给我们确定性和目标的文化提出了疑问。
消费主义就是后现代性的核心。在后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的是强制选择:选择不仅仅是一种取舍,更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并且我们选择不限于食宿的东西,我们甚至要选择伙伴,信仰,身份。
通过预测一个被经济而不是国家身份结合起来的全球社会,人口统计学家韦斯预言:“随着国家边界的逐渐消失,地球村将最终成为一个簇群的世界。”处在相同经济簇但却是在不同城市或国家的人们,将比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却处在不同经济簇中的人们又更多的共同点。那些拥有充足资源来投资以增进他们的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人,其资源使得他们与在同一群体的其他人而不是那些他们当地社区的人联系更紧密。
作为赛博人,不仅仅是一个人机合成体;它还使自我和非自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孤立的自我让路于网络化的自我。
我们是灰色的。罗德里格斯用这个隐喻来描述在民族、性特征和文化方面交叉的边界:“灰色,并不必然具有一种颜色上的意义,但却只有灰色是必然的,因为它是混合的、困惑的、结块的、不纯的、未经高温消毒的。”
后现代生活的一个经验就是,生活中并没有单一的历史和单一的经验。可能对于在后现代时代现实发展的最好比喻,就是一个可以使我们从常常对立的现实中跳出去的舞蹈。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舞蹈的本质,实际上也只有这样做,社会学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更加积极的未来。
仅有个人是不够的,我们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彼此互相需要。
电影《美国丽人》中,郊区后现代中产阶级家庭中,母亲对女儿说:“你已经长大了,你应该学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你不能指望人和人,除了你自己。”我们想要相信我们是自己的救世主,这会赋予我们所渴望的控制力,会让我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但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们每个人都很脆弱,都需要依赖他人,都很贫困。每个人除了依靠他人别无选择。想一想,我们真的仅仅是我吗?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朋友,我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则。
在社会学意义上,“自我”这一概念超出了人的身体所包含的东西。它包括社会纽带关系。我们的性别、出身地、毕业的学校,认识的人,拥有的技能,性情,等等,把我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分离出来,是很困难的。我们的行动不仅仅受自我意愿的影响,还受“我们假想的他人的一组态度”的影响。甚至我们从孩童发展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就是用社会规则来限制我们的行为。我们身处的阶级(即物质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的分配情况)决定了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做。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去理解:“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Jiefang Road
Oct. 16, 2003
Dear Mike,
I'm going to the cinema next Sunday morning to see “ A Dream of Red ” , and I have two tickets.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he film starts at 9:00. Maybe we can meet at the gateway of the department store and have breakfast before the film starts.
Please give me a call if you can come. I'm at home in the evening.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Love,
Li Lei
这本书的作者JonWitt认为:社会学旨在对这两个问题提供答案。尽管其他学科也试图做出回答,但社会学提供的分析视角,既有更大的.包容性,又有更大的密切性。
这本《社会学的邀请》面向普罗大众,提供了全景看社会和聚焦于社会上的人的视角,进而对人与社会的关系,差异化的后果进行细致的分析,让我们了解:我们的行为如何塑造了我们周围的世界,而我们又是如何被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所塑造的。
他期望我们接触过社会学之后,不再以以前的方式去看这个世界,并期望它能改变我们关于我是谁及应如何去做的认识。进一步说,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工具,让我们走出原来的生活世界,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建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而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三点:
无论活多大,每一次在“接受”面前,我们依旧像个会嚎哭的孩子。而区别是,长大的自己会对自己说:“接受,是变好的开始。”得失如云烟,转眼风吹散。
而对失败,悲观者只会叹息,乐观者便会微笑地接受;面对失败,愚蠢者只会选择逃避,智慧者则主动改变命运。项羽没有接受失败,所以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末路英雄的悲壮,崔久峰没能正视现实,所以他给人们留下的只是悲观者的绝望;贝多芬接受了耳聋的现实,所以他给人们煌煌不朽的杰作;张海迪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并以凡人难以想象的勇气与命运抗争,所以在她身上才会闪射出夺目的光彩。
事实告诉我们,过去已成定局,无可改变,我们只有牢牢地把握现在,勇敢地去开创未来。因此,与其留在昨日的叹息中,不如趁自己还能走,还有听,还能看,还能思考,多走一段精彩,多看一场美丽,多想一点幸福……不走不动,不看不想,哪会有希望?哪会有现状的改变?
时间可以苍老一尊容颜,淡化一些记忆,改变一抹风暴,但恬淡明朗的心情,你若坚守它毅然不会丢失。
以平常之心,接受已发生的事,以宽阔之心,包容对不起我们的人。
以不变之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喜悦之心,帮助需帮助的人。
以放下之心,面对难舍的事,以美好之心,欣赏周围的事物。
以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个人;以愉悦之心,分享他人的快乐。
以无私之心,传承成功之经验,以感恩之心,感激拥有的一切。
人生几多无奈,几多感慨,几多繁杂,几多悲哀。喧嚣浮世,想要追寻的很多,能属于我们的甚少,所以不必苦苦纠结,选择放下,坦然释怀;选择安静,摒弃尘埃。
总会在无数的挣扎后,才会大彻大悟,原来生活中最快乐的状态,就是在平淡与平凡的生活中没有丢失自己,给自己一个最真实的交代,这个交代就是接受。
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完满的东西。所以,有缺憾才是恒久,不完满才叫人生。其实,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给膨胀留一点升腾的余地,给单调留一点饱满的空间,接受,让离开的离开,继续,让继续的继续,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以改变的。
花儿殒落,大地会接受殒落的悲伤,云霞消退,天空会接受消退的哀愁,泥土离别了,高山会接受离别的恋舍,学会接受,你才会拥有大地的宽广,天空的纯净,高山的沉稳。
学会接受,让一切不和谐,在你俯仰间款款摇碎。幻化为儿时的纯洁和天真,在你的细微举措间,变为一种爱与包容,学会接受,让你懂得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活。
一夜的春风肆意,酝酿着的雨却半滴未下,不禁惹得爱花之人捶胸顿足祈雨降临。一夜的春风豪情,娇弱的花儿哪能经得这般风波,于是伤了花蕊,乱了花色,落了花瓣,豪迈春风吹走爱花之人的心情,撕碎了赏花者怜香惜玉的心,怎不叫人恨得牙痒痒。
凋零的花朵不可能再次回到枝头,就像逝去的光阴不可能再次倒流,一旦错过,就没有了下个路口的相遇,也许你会轻轻拾起零碎的花瓣,凝眸注视着它那依旧清晰的脉络,仿佛缠绕着生命的轮回,但遥远而漫长,是啊,此情已成为追忆拾起撕碎的心,接受吧!带着一颗平淡的心去看待它,去理解它,去升华它,也许这就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美与悲壮,这就是“一朝春尽红颜老”的娓美与无奈,也许殒落就是此种韵味吧,接受吧,无需感时伤怀。
学会接受,你才会理解花落的真谛,用一颗平淡的心去领会大自然的跌宕起伏,用一颗恬静的心去接受生活的孤单和压抑。
孱弱如芦苇的生命,经历着生活的种.种牵绊,甚至让你无法呼吸与脱逃,有时,你会觉得好累好累,也许你脆弱地想回避现实,但现实终究是现实、犀利,但是渗露着另一种爱与宽容,别人不理解你,你可试着去读懂别人,用一颗宁静的心去接受生活中的坎坷,去融化生活的冷冰,去感悟生活的美妙,深深接受生活中的牵绊,任谁也无法动摇,学会接受,你才会真正体验生活的真谛。
冗长的人生,学会了接受,纵使蝴蝶失去了斑斓的翅膀,夜间消隐了群星的光芒,天地间,顿时,但你仍然可以穿越时间与空间的隔阂,所以从古走向如今,从如今走向远古,即便是飘摇如浮萍的生命,你也会凝聚超脱一切的力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