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儿,蕴含着淳朴的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的一代代,更体现出我的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铁的事实。没错,我的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的——东莞。——题记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母亲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身”,并且今年搬了家,所以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母亲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母亲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母亲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母亲,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母亲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这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母亲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每个人的心里,年味儿都各有各的味儿。有兴奋的、有难忘的,甚至有的是难过的,而我觉得年味儿总是令人高兴的。
一说到高兴的年味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过年和小伙伴玩的情景。最搞笑的就是在老家玩捉迷藏,我目光扫视着那个大箱子,立刻躲了进去。哈,果然是个好地方,居然没被小伙伴发现,我躲在里面不禁暗自偷着乐。经过他们的全面搜索无果后,最后无奈的喊到:“出来吧,我们认输了!”这时,我才得意扬扬,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冲到他们面前,笑的前俯后仰。当然,过年除了和小伙伴尽兴的玩耍,更开心的是爸爸妈妈不用工作,能够天天陪我玩,这但是平时都不可能享受到的待遇啊。
大年三十晚上吃啥?年夜饭呀,还没开始吃饭我都已经高兴地像只活蹦乱跳的小鱼。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因为这天请来了很多“嘉宾”,大家一齐吃年夜饭,最令我快乐无比的是我能够参加到做年夜饭的队伍中去。奶奶唱主角,妈妈当配角,我充其量是个跑龙套的。今年的年夜饭是个性丰盛,有丸子、猪蹄、红烧肉、烤鱼、牛肉……数不胜数,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就在灶边每个菜尝一口,肚子都快撑破了。
过年最有好处的要数收红包啦!这可不是用来吃喝玩乐的,而是用来交学费、买文具用的。你没发现,每位长辈递给我红包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你要好好学习呀!”我可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哦。
玩耍的欢笑,年夜饭的快乐,发红包的喜悦,都深深地包含在年味儿里!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它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些传统文化历代相传保留了下来。这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的旧历新年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歌谣时常在我嘴边念着,仿佛就是要告诉我们腊八节一过,就要过年了,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用的物资了,打扫尘除,买新衣,腌鱼腌肉,贴窗花。可我记忆中的新年要从姥爷家那一缸缸香甜的黄酒开始的。
姥爷家做的黄酒在当地就小有名气。这一古法做的黄酒传到我妈妈这一代已记不清有多少年了。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家的酒。
农历九月九是传统的酿酒日,早在前一个星期,姥爷就开车进到山里的认识的农户家,把头年定好的糯米拉回来。姥爷说:“山里的空气好,气温低,糯米成熟的晚,也就长得好,好米才能酿好酒。”再把酿酒用的器皿洗净晾干,如果做酒的过程沾上油,哪怕是一点点油渍都会使酒变质。头天把米洗净,在水里泡上一天一夜,这是让米发胀,蒸出来的米就不会反生,然后发酵就更彻底。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第二天到来。
九月初九这天一大早,姥爷把泡好的米,放进木桶里隔水蒸上半个多小时,熟透,再倒进大盆里,散开透气,晾一下,每次都会蒸上几大桶。每当这个时候,姥姥就会给我和哥哥捏几个大大的糯米饭团,沾上糖,好吃极了,这也是我和哥哥喜欢在这天主动帮忙干活的原因。米晾到半凉,就要拌酒曲了。酒曲是一个个比乒乓球小一点的白色圆球。拌之前,要把酒曲碾碎成粉末状,再把酒曲均匀地拌进一盆盆熟糯米中,这个过程是个力气活也是精细活,记忆中,每次都是妈妈在进行这项重要的工作。拌好以后,在慢慢加进一点凉水,这时糯米饭就会拉出粘稠的糖丝,把这些能拉出糖丝的糯米四周码好,按实,中间掏空,盖上盖子,包上厚实的棉被,放上十天左右,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叫热发酵过程。姥爷说,这个过程很重要,就像好的钢铁要经过火的淬炼,人要成才也要经过各种历练,中间不能放弃,要有耐心和恒心,就像酒在热发酵期间不能随意揭盖一样然后,十天后就要收酒了,这里说的收酒不是说就可以喝了,酒要能喝还早呢,还要把酒用大量的凉开水收进装酒用的大缸里,进行冷发酵,这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等过了冷发酵期酒就做好了,那时满屋子都散发着酒的香味,也就到了年跟前了。用自家的酒招待远方来的亲朋好友,别有味道,这就是我家年的开始。
家家的传统文化都不同,但是家家的年味却是一样的,快乐的心情是一样的,然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彩多样,但传承的精神是一样的。我也要将我家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我家的年味更加浓郁。
有人说,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年味是大红大红的春联;还有人说,年味是长辈对晚辈宠爱的压岁钱……在我看来,年味就是家乡那传统喜庆特色的食品——红团。
大年三十的前几天,家乡那浓浓的年味便随着数九的寒风扑面而来。家家户户开始蒸红团,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这一天,全家人围在“大笠孤”四周,工序配合默契。有的长辈先用开水将上等的糯米粉和红色的食用色素混合好反复揉、和成面团,捏成薄饼状的皮;能***主妇把绿豆或糯米做的馅做捏成一个团,轻轻地放在皮内慢慢包好;光溜溜的样子当然不好看,好奇的小孩子们把红团放进一个木制的模具里,用手轻轻地一压,各式各样吉祥的图案就上好了;主妇们赶紧搭手接过,在红团下面垫上一张剪好的艾叶;上蒸笼、大火蒸这重活得喊男人帮忙。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美满,享受热闹的美、新年的味。
红团的名字不仅吉祥,看相也非常好。蒸熟的红团上拱下平,呈球状,红艳艳、亮闪闪的样子讨人喜欢。上面还有精美的“纹身”,下面垫着深绿的艾叶。过年的供品中,家家必备一盘红团。远远望去如同一朵朵绽开的鲜花,让人赏心悦目。轻轻一吸,糯米掺和着艾叶的香气,沁人心脾,令人垂涎三尺。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品尝着。拿起一个红团,感觉又轻巧又松软。轻轻咬一口,薄薄的皮顿时开了,绿豆的味道立马扑鼻而来;再咬一口,松软的皮中有点柔韧的感觉。
咬一口红团,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溢满舌头,涌上心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