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约奥运会刚刚结束不久,围绕在人们心中的奥运氛围已经逐渐散尽。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在奥运会过后,还有残奥会,为那些身体有残疾的运动健儿举办的奥运会,给他们展示的舞台,但是从身边的人的反应来看,似乎并不关注残奥会。奥运会的氛围还未褪去,在里约奥运会获得奖牌的运动健儿以及表现出色的运动健儿得到了领导的接见,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奖金,汽车,房子,这些都是对他们辛勤训练在国际赛场上展现自己,为国争光的奖励。不过,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正在举行的残奥会,不仅关注的人少,就连媒体报道的也少,如果现在问你奥运会的首金是谁你知道吗?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的首金是谁,你又知道吗?中国残奥会运动员的名字你能说出来吗?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截止北京时间9月10日上午,中国残奥代表团摘得20金17银12铜,排名第一远远超过第二名的英国。而在奥运会场上中国无论怎么努力金牌榜还是难以超越英国,最终屈居第三,落后英国与美国。不过,来到了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为国争光,让中国国歌屡屡奏响在里约的上空,为国家获得了不少荣誉。同时,作为残疾运动员,他们的训练条件,方式与奥运会的运动健儿完全不同。奥运会的运动健儿动不动就有赞助商提供资金支持,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受到良好的待遇,医疗保障。而残疾运动员相对来讲关注度较低,很少有企业愿意资助他们,签约代言,提供赞助,帮助他们训练。更多的时候,这些残疾运动员只能够在简陋的.训练房中训练,缺乏少的关注度。即使他们在国际赛场上夺得金牌,获得荣誉也很难出名闻名 天下。
中国近些年一直对残疾人士大加关注,但是效果不明显,最终还是被人忽略,要解决问题,还是应该从源头解决。
27岁的冯攀峰在自己轮椅乒乓球生涯的第17个年头,用3:1的比分为中国代表团拿下里约残奥会的乒乓项目第一金。
如果不是老一辈残疾人乒乓球冠军们2000年在江苏邳州市“希望之家”残疾人学校的一次乒乓球表演,今天这一刻的冯攀峰会在哪里,做些什么,都不得而知。但那一天过后,10岁的他突然发现“原来残疾人是可以参加一些运动会,为国争光的”。
和同样因小儿麻痹症而身体残疾的同学一起,素来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冯攀峰开始了训练。但十几年前训练条件堪忧,冬天没有暖气,轮椅运动员活动范围小,身上热不起来,轮椅又是铁圈,冬天的时候手要推着。“手脚都容易有冻疮,打的时候就流血,”他回忆起那段时光,“但大家一起练习都挺高兴的,就也没觉得有多苦。”
对那个时候的冯攀峰来说,对乒乓球只是喜欢,并没有想过以后要去拿什么冠军。但8年的光阴悄悄过去,他从省队到了国家队,并在北京残奥会上收获了男子3级单打冠军,2012年的伦敦也是如此,到今天,他实现了该项目残奥会的三连冠。
冯攀峰说,自己的偶像是邓亚萍,同样有着刚出道时不被人看好的经历,也有付出超越常人努力而向上登攀的人生轨迹——这一点很像他的名字。“所以我很崇拜她。” 冯攀峰说。不过现在大大小小的众多赛事冠军,已经让他和自己的偶像默默看齐。
但乒乓球给予冯攀峰的,不仅仅是奖杯与奖牌,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心的变化。“残疾人,无论是参加体育运动还是上班、无业,我觉得最难克服的是一个心理问题,就是一种自卑感,这个是再怎么开导也开导不了的,”他说, “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拿到成绩之后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慢慢地我们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出去以后从来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他也会经历迷茫,这一次来里约,他一直努力想找回前两届的状态,两届冠军的过往本身也是一种莫大的压力。“决赛前就跟自己说,反正我进决赛了已经,就放开打吧。”今天每次关键得分,他都会怒吼着给自己加油,直到拿下冠军点之后高高地举起手臂庆祝。他说:“拿了之后就觉得,这一路,挺精彩。”
这样的精彩还会继续下去。“我们的周期还是比较长,因为坐在轮椅上,不像他们的运动量那么大,”冯攀峰说, “现在残疾人乒乓球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很多的比赛,我会继续打下去。”
当然,这样的道路总会有一天走到一个要说再见的节点。对他来说,那个节点因为距离太远而充满着不确定性,但这些不确定之中,有一点是早已肯定的。
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张丽在本届残奥会上已经拿下女子200米自由泳、50米自由泳和男女4x50米自由泳3枚金牌。张丽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句留言:“当生活给你一百个哭泣的理由,你可以证明,还有一千个理由可以去微笑。”
没有什么不可能埃及无臂乒乓球选手易卜拉欣·哈麦德。10岁的时候,易卜拉欣·哈麦德因为一场火车事故而失去了双臂,但是这并没有消减他对乒乓球的喜爱。在尝试过各种办法后,他最终发现用嘴可以继续打乒乓球。“ 我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用嘴打乒乓球的运动员。残障不在于手脚,而是在于没有毅力坚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完成梦想!”
不向命运屈服美国无臂”神箭手“马修·斯图茨曼,这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拉弓射箭。他自小失去双臂,但是从来不允许自己身体上的残疾成为自己不思进取的理由,反而他比常人多付出了几倍的努力来正常生活。他可以用脚来完成一切,吃饭,穿衣,刷牙,洗脸,甚至拉弓,射箭。“我的脚就是我的手,所以我能像别人使用双手一样灵活使用我的双脚,而我的腿是我身体最强壮的部分。”
追梦人生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却无法看到这个世界。上天为23岁的盲人姑娘李丽青关上了一扇门,却又打开一扇窗——在里约残奥会上,她战胜了该项目的卫冕冠军,斩获了女子盲人柔道48公斤级的冠军。“我的耳朵就是我的眼,通过对手的喘息、鼻子出气,我能感觉得到她们的状态与体力。有时候我会屏住呼吸,不让对手知道我的动向,这个时候,对手容易乱,因为她搞不清我的意图。”李丽青说。决赛后,李丽青抱着教练张贵富大哭一场。在张贵富看来,李丽青是一个用心练柔道的队员。“丽青的不幸与坚强,早超过我们了。”张贵富说,一年来李丽青先后遭遇踝关节骨折、十字韧带断裂、髋关节脱落,这三种伤病对健全人来说,都是伤不起的。而李丽青却最终站上了残奥会的柔道台,算得上是个奇迹。坚持,永不放弃乒乓球选手冯攀峰,在里约实现残奥会三连冠。
回想起自己刚练乒乓球时,他说冬天训练没有暖气,轮椅还是铁圈,手脚都有冻疮。游泳运动员许庆,已经是第四次参加残奥会。在里约,他连夺三金,成就残奥会“十金王”。为此,他每天都要游一万米,几乎一年没有和家人见面。举重运动员崔哲,两岁时因小儿麻痹留下腿部残疾,参加的三届残奥会都遭遇了甲亢病症的侵袭,但她依然继续坚持。刚满14岁的游泳选手徐佳玲,是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5岁时,徐佳玲因车祸不幸失去左臂,然而,游泳让她
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残奥会给了一个梦让我去追,这样的‘追梦人生’挺美妙的。”徐佳玲说。幕后英雄一个小小的引导环套,让运动员在黑暗之中也可以无畏奔跑。你是我的眼——用这句歌词形容盲人“飞人”与领跑员之间的关系,再准确不过。在残奥会田径赛场,盲人运动员与领跑员并驾齐驱的场景,是奥运精神的最好诠释。
尽管残奥会的关注度不比奥运,但残疾人运动员的追梦之旅更为动人,逆境生命之美更震撼人心。对每一个坚持追梦的人,我们都抱以最高的敬意!摘录网友热议,给我们的里约残奥会作文素材结尾。
“为了残奥会,残疾人运动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如果你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关注一下正在进行的残奥会,一定会被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
“他们才是真正用尽了洪荒之力!多一点关注,多一点尊敬。”“希望大家能多关心这个群体,他们比很多正常人都优秀,他们也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谢谢他们的努力让国歌在国际赛场上响起,为他们感到骄傲。”
“残奥会更让我振奋,坐着的人都这么努力,站起来的人有什么借口?”“这里有的不只是感动,还有温暖和力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