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方式的小作文

关于教育方式的小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02-27 11:28:19
关于教育方式的小作文

关于教育方式的小作文【一】

在《教育的力量》中肖川先生执着的相信:"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教育的力量第七章读后感。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读着这段文字,我浮想联翩: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喜欢那些听话的孩子,希望每个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而对那些另类学生往往视为调皮,或不可理喻。其实想想,真正推动科学或某一领域科学发展的,往往是那些富有个性的孩子。爱迪生被老师视为"捣蛋"生被驱赶出学校,发明出的电灯却照亮世界;达尔文童年成绩特差,却对花草昆虫痴迷忘返,被老师认为智力有问题,在母亲的引导下最终成为著名的"生物学"…一个人在某些方面也许是白痴,但他在某一个领域却往往有绝对的优势。这正如人们所说:"当上帝给你关闭了一扇窗,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千篇一律都成为"龙"。做父母的也好,做老师的也罢,只有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为孩子编织孩子自己的梦。"是乔木就让它长成最好的乔木,是小草就让它长成最好的小草,"只有这样,教育的百花园里才会五彩缤纷,百花竞艳!孩子们才会在适合自己的一片天空下茁壮、快乐的成长。

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认为前提是每个教师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教师没有了个性,他的教学就成了没有个性的教学,没有个性的教学又怎能在教学中创新,教学中没有创新有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是独特的,我希望我能成为我自己,成为独特的那一个。

前几天的一次午自习,我在教室改作业,当我改到党海川的作业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海川啊,你的字该减肥了。"没想到的是,预备铃之后,几个孩子将我围住了:"老师,你今天批评海川真幽默!"一句话,让我不仅反思自己,是不是我真的有点幽默了?就象肖川先生说的幽默是你独特的个人风格?

我不由想到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自主管理、自合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注重教案转变成关注学生学案,学生自读自悟,学会学习,这样才达到了"授之以渔"。我们的方向是对的,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下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我们做教师天职。我们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肖川博士给予我们教师的是真诚与深刻,他与我们一起分享着这个时代的梦想与温暖。我想我们虽然不完美,但我们努力追求着,多读书,读好书,多思考,多反思,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象肖川教授一样,做个独特的、有个性的自己。

关于教育方式的小作文【二】

小兔子问问还有一个名字,叫“聪明”,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事还得从上次的那一场大雨说起。

那一天,问问看天气那么好,便高高兴兴地去公园去玩,临走前,妈妈叫他把伞带上,说可能会下雨,可问问看天气那么晴朗,不可能下雨,问问对妈妈说不用了。可正当问问玩的起劲的时,突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拿出来重重的敲着,小兔连忙跑到一棵大树下,他自言自语道:“唉,真是天公不作美呀!我玩得正起劲,为什么会下起这么大的雨呢?早知道这样,我就把妈妈递给我的伞带上!”小兔看了看四周,想找到和雨伞作用一样,可以挡雨的东西,他看到旁边有许许多多很大很大的蘑菇,心想:“咦,这些蘑菇长得好像雨伞呀!。我知道怎么在外面让自己有一把又能吃又能用的伞了,哈哈。”于是小兔拿了一个又能吃又能用的“伞”了!小兔挑了一个最大的“伞”,举过头顶,开心的回家了!小兔刚进家门,兔妈妈就好奇的问他:“你为什么没有被雨淋湿?”小兔听了妈妈的话,幸福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了妈妈听。兔妈妈直夸小兔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这,就是小兔子问问另一个名字的来历。

关于教育方式的小作文【三】

近段时间以来,我利用闲暇之余,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这本书是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万玮等教育名家及部分优秀教师围绕“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中的难点问题,用生动的教育案例,精彩的教育故事,展现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使我受益匪浅,领悟到教育理论要与教育实践完美结合,要用爱与智慧给予后进生向上的力量。

在本书的第二编“用心灵赢的心灵”中,我读到了多篇真实的事例,感受到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陈霖老师的《教育始于走近》中,他对于易阳,不会拿衡量其他孩子的标准去衡量他,而是尽可能让他在规则范围内享受自由,一旦发现他的闪光点,就会立即鼓励,并相信他会做的更好。但易阳不久又会“原形毕露”。在这种情况下,陈老师先是了解他的家庭信息,然后决定去走近这个孩子的内心,去听一听里面都有些什么声音。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孩提时代得到爱的人,往往更容易健康成长,易阳缺乏的是情感上的关爱和内心的安定,因此陈老师尽己所能和易阳的妈妈联系,让她多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同时作为老师也和他多沟通交流,走近他,帮助他肯定自身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这个事例让我明白,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孩子希望,用“归零心”去看待孩子,每一个暂时“沉睡”的孩子都会觉醒。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学生们特别渴望和珍惜得到老师的爱,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内心,用我们的赋予给他们的爱能够收获更多的爱,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能够懂的爱,去爱护和关心他人。去展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并且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的萌芽”。这是后进生信心的来源好进步的动力。

关于教育方式的小作文【四】

苦者,乃五味之一,引申为劳苦。最早约见于《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亚圣此言自古以来被作为修身的金玉良言。

如今时兴“苦难教育”(一说“挫折教育”,义同),其施教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大力倡导的做法之一是创设挫折情景,让他(她)们经历一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锻炼。还有一个与“苦难教育”殊途同归的活动叫作“忆苦思甜”,大人们用他们的苦难观教育我们,说他们那个时代是如何苦难,缺吃少穿,没钱读书,云云。

其实,每一时代都会有各自的苦难,只不过不同时代对苦难的感受不相同罢了。父辈们认为挖野菜、捡煤渣是苦难,有书念才是幸福。但现在的孩子却觉得只要能不被考试所累,宁愿去捡煤渣、挖野菜。大人们觉得现在的孩子生在好时代,长在蜜糖罐里,因而,总想让他们也体验一下自己儿时的苦难,诸如吃窝窝头,喝黑面粥,咽菜糊糊……然而,在孩子眼里,这些都不算苦难,反而从“忆苦饭”中尝到了刺激和新鲜感。如果可以交换,让大人们去体验现在孩子们学习的重压,对他们来说,重温童年,弥补学识的不足,何尝不是一大快事。

可见,苦难有它的时代性。这个时代是苦难的东西,下个时代或许成了游戏;上个时代的苦难,放在今天不一定是不幸;下个时代的幸福,放在上个时代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好运。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体验着各自的苦难,完全没有必要用自己时代的苦难去磨砺别人。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苦楚。

对父辈那个时代所经历的苦难,只要知道就够了,不需要重复。苦难对每个人来说,既不是生命的运气,也不是生命的不幸,它只是一个事实。人生在世,他的任务仅仅是在体验自己的那一份并在忍耐中清除它,而不应人为去制造它。倘若把孟老夫子《告子下》的话引向极端,进而视“苦难教育”为万能,其结果便是给下一代人增加了双重苦难。

我们应当走出这一误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