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
请你诊断
⑴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⑵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1、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外貌描写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
如“头发花白”可以说明人物年龄大;“皱纹深、皮肤黑而粗糙、高大魁梧”可以表明人物饱经风霜、个性坚毅刚强;“浅浅的酒窝、乌黑明亮的眼睛”可以反映人物聪明活泼的特点等。
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要能够反映出他的身份、职业、经历、性格等特征; 外貌描写要与特定的情境相融合;
要善于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来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何使外貌描写生动传神?
1. 妙用修辞(比喻、夸张、排比、引用等)
a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b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2、还可用哪些手法来写人物外貌?
a过路人看到罗敷,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罗敷,脱下帽子戴上纱巾,想引起罗敷的注意;耕地的人竟然忘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忘记了手中的锄,回到家里还因贪看罗敷耽误了活计而相互埋怨。(用旁人反应来烘托
b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用人物对比来表现
c走下楼梯,远远看见外婆正孤孤单单地站在萧瑟的秋风中,白发和落叶一起飞扬。在空旷的操场上,她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苍老。(在具体环境中点染
d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复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在动静变化中展示
请你猜一猜?
⑴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
⑵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怎样描写人物的眼睛呢?《穆老师的眼睛》中一开始是这样描写穆老师的眼睛的:“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这只是从外表来写眼睛,更重要的是写好“眼光”、“眼神”。
课文接着写,当“我”上课想玩东西时,穆老师的眼睛好像在暗示:“你怎么做小动作啦!”当我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好像在说:“讲得好!”当“我”病刚好来校上课时,穆老师不时用眼睛看看我,仿佛对我说:“吃得消吗?”当“我们”下课做游戏时,穆老师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哎——当心 !我要捉住你们啦!”这样就把眼睛写“活”了。
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我们就可以看出,穆老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善于教育学生的好老师。
眼睛:大眼睛忽闪忽闪 乌溜溜的眼珠眼睛布满血丝会说话的眼睛 慈祥的目光凶狠的目光眼睛眯成一条缝 眉青目秀 炯炯有神
鼻子: 高鼻梁 鹰钩鼻 酒糟鼻 蒜头鼻 朝天鼻 塌鼻梁 又扁又平的鼻子 又高又直的鼻子 尖尖的鼻子
头发:披肩长发 柔软的头发 齐眉的刘海 秃头(没有头发) 白发苍苍 头发乌润 头发稀疏
嘴: 樱桃小嘴 抿着小嘴 血盆大口 尖嘴猴腮 厚嘴唇 薄嘴唇 嘴唇苍白 唇如胭脂唇无血色 齿白唇红
手与身材:十指尖尖粗壮的大手 身材矮小 身材苗条 体态轻盈 身材臃肿佝偻着身子 亭亭玉立弱不禁风 瘦骨嶙峋 虎背熊腰膀阔腰圆
穿着:穿戴整齐 衣冠楚楚衣着入时珠光宝气花枝招展 衣衫不整 不修边幅 破破烂烂
2、动作描写 这是人物描写的中心环节。其实,动作就是人物思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
如“一路上他又蹦又跳”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喜悦:“他咬紧牙关,使出浑身力气向前扑 去”中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坚强勇敢的品质等。 动作描写时,一定要用词准确、精练,并且要很好地为表现人物特点及中心思想服务,否则就会变得罗嗦多余。
3.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恰当的语言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爱好、思想和性格。但要注意,语言描写一定要符合 人物的年龄、地位、教养、爱好和所处的环境及思想性格特点,要有利展示人物特点,表达中心。
4.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就是人物的思想活动。人物想什么,怎样想,都直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是表现人物特点,表明中心的重要渠道。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描写,适应于写自己或以第三人称他人的文章;另一种是通过记叙 作者的心理活动,间接地展示文章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小学作文意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一篇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迄今为止,许多学生把作文练习视为畏途,教师把作文教学当作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两个盲点:第一、认识的误区。他们觉得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做法是:按照“记叙——说明——议论”的序列,采取与讲读课文同步训练作文。但是这样的话,盲目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训练重点。第二、训练的盲目。教师单纯地在写作技巧、方法上进行概念传授。他们没有顾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一味地追求“蛮练”,奉“功到自然成”为玉律,所以收效甚微。
根据对本校学生作文和教师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对此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1、对教师的状况
(1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作文技巧、方法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作文枯燥、乏味,缺乏应有的童趣。
(2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不够强。只照本宣科,不注重自身想象力的发挥。
(3教师作文教学单一的模式框死了学生,严重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对学生的状况
(1学生不会仔细观察、善于想象、过分依赖教师。
(2学生没有生活积淀,缺乏生动的想象力。
在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感觉到现今作文教学的弊端:教师一味地强调了写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写作的过程。只有善于培养学生写作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分析能力、想象力等,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我们没有去过桂林,那么我们读完《桂林山水》的课文后,脑海里会出现一幅幅桂林山水的图画。漓江的水是那样的静,那样的清,那样的绿;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奇,那样的秀,那样的险,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想象的作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
小学生作文,虽不是什么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想象。例如: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生动的比喻、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某个人的形象,就需要对他的内心活动作某些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更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基于对想象作文教学的浓厚兴趣,故以“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的研究为切入口,有意识地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敢想象、会想象、善想象”。在全新的作文教学中体现“求新、求趣、求美”。
①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②照应。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悬念。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④ “抑扬”的表现手法。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作品的局部,但作者同样根据目的与手段安排好了轻重、主从、详略,阅读时应注意把握。
⑤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