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清居,一片幽林,一人一笔一书,人生不过如此。春有花开,夏有蝉鸣,秋有清风,冬有枯叶。我眼中的诗与远方,是遇见。遇见一人;是戏观,戏观一生。
诗,不过是人间百态;远方,不过是行走在未来。人间百态,人、事、物;人间百感,喜、丧、怒;人间百情,家、友、恋。我眼中的诗是“酒肉朱门臭,路有冻死骨。”的物态炎凉,却亦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勇气与信心。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独有特色;诗道,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之美。诗,是美于意境,是“丑”于现实,是忧于社会,是兴于国家。反影我国古代社会的诗词歌赋,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百姓之悲;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个人忧愁。看出我国大好河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壮之巅。是“天阶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温柔之乡……
行走未来,是展望明天,完成今天,回忆昨天。远方不远,路在脚下。未来又有何妨?是自己的路。远方是梦,未来是现在。你以前有想过今天的自己是怎样。过去的未来是现在,现在的未来将要来,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人生之旅已有了十几年的行程。诗与远方在我眼中,是佛曰:美哉!我说:美妙。诗与远方是碰撞的情意,思维的火花,诗与远方又或是诗与当下。握住一支笔,翻开一本书,望着一片林,生在一幽居。生活不一定要繁杂、要财富五斗,它可以简单,朴素,美好。
放下工作,放下手机,放下忧虑,去吸一吸新鲜空气,逐一逐田野,追一追春蝶,踏一踏清水,或这便是我眼中的诗与远方。
民国老课本里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引子
有人曾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深以为然。就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在我心中这世界上有两种事物是最为美丽的,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诚然,我们身旁充盈着太多能够使人“美好”的事物,以致于我们深陷其间。且不说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但是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便足矣悲哀了。
从前的车马很远,路途漫漫,人们一旦分别,便只能寄情书信。行路的人步履安缓,才能见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现在的科技发展,交通便利,人们一旦分别,便是顷刻间千里。行路的人神色匆忙,只望得高楼林立,钢筋水泥。其实你的头顶就有耿耿星河,你的脚下就是万里江山。只要你想,不论你身在何方,抬头就能望见璀璨,低头就可窥见瑰丽。只可惜你的心中有远方,但你的灵魂里却没有诗。我们大多数人都太像那食草的牛羊,只顾得贪婪的吞咽,以保腹中饥辘,而不曾瞥见近在咫尺的花朵,走近一赏。足下遍地都是青草,而花仅仅一朵。
我们哀叹着纸质书籍的没落,却仍旧捧着手机愉悦地刷新着朋友圈和微博;我们赞美着他人遒劲的书法,挥斥方遒,却摇摇头提笔忘字;我们感慨着传统文化的兴衰,却依然读着情节单一的网络小说,喜笑颜开。罗丹曾这样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是看不到美,而是美在我们身旁,我们却不愿留意。摄影师肖全曾多次揽获国际性奖项,他的摄影作品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对于摄影,他这样讲:“我只是比别人多看了一点儿,多等了一会儿。”有许多摄影师急功近利只想“吃草”,无心“看花”,过度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被人拆穿好不狼狈。而肖全却在能够“吃草”的前提下,坚守着“看花”,那么受人尊敬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因为这种情怀会扎根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告诉我们如何处世,而不仅仅是学会饮食起居。我们在满足温饱的同时,应当望望前路,惦念着诗和远方。
与你相逢,其实就是一场梦,梦醒后却无影无踪;与你相聚,不过就是一种缘份,缘聚缘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嘛;与你共连理,事实上就是一种生命,因为我是你身上的一片落叶。
自你生长时我们的心便深深系在一起,随着年华的潮起潮落,我的际遇便与你春相伴、夏向处、冬相知而秋更相落。我的一切都源自你。你是我生命的源水,我是你生命的阳光。你我相交的种种轨迹都深深烙在我身上。
如果我是一片落叶,我要飞得高一点儿,我不想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是奉献的精神,但为什么总让我牺牲?为什么我不能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难道仅仅因为我是一片微不足道的树叶吗?不,我要飞,我要快乐幸福地飞,我要自由自在地飞。落叶虽为落叶,但其落叶的思维没老呀!
如果我是一片枯黄的落叶,我也要飞得更远一点,我不想被泥土传染。虽然是有起才有落,但我为什么要让我与泥土在一起呢?为什么我不能像鱼儿一样游翔浅底?难道又是因为我是一片令人厌倦的枯叶吗?不,我要游,我要有始有终地游,我要豪情奔放地游。落叶即为落叶,但其落叶的思想还要坚持呀!
如果我是一片被人踩烂的落叶,我也要飞得再远一些,我不想永远被踩在脚下。虽然有努力才有成功,但为什么被当成垫脚叶的是我?为什么我不能像人类一样为了理想努力去闯呢?难道还是因为我是一片被人踩烂的落叶吗?不,我要发光,要像繁星一样发光,我要像婵娟一样的发光。残叶更为残叶,但其残叶的灵魂还如游丝一般。
与你分散,其实就是一种自然循环;与你告别,其实就是一种不寻常的开始;与你同衰老,其实就是我们共同命运的悲惨归宿。
请你们珍惜这片落叶吧!它代表的或许是友情。给别人一朵花时,芬芳也留在了我们身上;给别人一次机会,也是给自己一次机会。
希望我有机会做一次落叶。
楼下,有一处树草绿地。草地边,一片巍峨的翠山。放学之后我喜欢在四楼观察它们。置身在那些和善与静默的植物之间,心里的紧张烦恼可以完全得以释放。
楼下那铺在地表的草地,带给了整个校园一场诗的馈赠。夜静了,草地边那几盏古雅的灯泛着黄晕的光,也晕染了围在一旁的绿松。这样铜黄与松绿交相辉映,好似造成了一种视觉的交响乐。一株株的翠草紧贴在地面,但又不像是扎根在土地中的。草地有一处是绿色,有一处是岩黄,像黄藓一般。此处的灌木丛与草地相结合,宛如一章美妙的乐谱。在草地旁,学校安置了两把公园式长椅。课间或放学时,就会有三两个同学,勾手搭背朝长椅走去,坐在那里,或嬉戏,或耍闹,或谈笑。这样的动静结合,自有一种校园的独特风光。
草地的上面,便是一片巍峨的翠山。山底,是土黄色的,净是沙土,无一丝生命之绿。可越往上看,越看得有趣。几乎山腰以上布满了翠绿,布满了生机。从未去过山上的我,对这一方天地充满了期望,也觉得很是神秘。山脚的几户人家,有一种城中城的感觉,他们“占山为王”,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山是绿的,墙是红的,屋顶的瓦是白的,粉红的门帘旁贴着那灿烂的春联,宛如童话中的地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开心时还可以吼几声。树林中,有一处更让我不可思议的地方——寺庙。碧瓦飞甍的大殿在树林中只露出了它的顶端,它的后面似乎还跟着类似于清真寺的白墙红瓦的庙宇。也许,在我偶然发现这座寺庙时,寺中的和尚与方丈正在打坐念经,就那样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山顶上的一座小亭子,又为这座山添了一笔诗意。我羡慕着那居住于袅袅青烟中,被万林环绕着的隐客。每当“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诵起时,我便联想到了他们。沉沉的暮色中,明月升起时,晚风吹林际,我便猜着隐客们必是静静坐着,看远方绿松翠柳,也定是“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般美好。
就这样,站在属于自己的四楼楼道,我一遍遍遥想距我近在咫尺的北坡。脑海里不由得冒出“诗与远方”这样的词语。在我的认识里,“远方”是一种美好的存在,是梦境的期盼,是一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这方天地是我的“诗与远方”吗?它与我不足五百米的距离,但却仿佛是真与梦的临界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近在咫尺的远方,我却从未曾亲临感受过。不知道当我在那山中树林里听着木鱼与懵懂的念经语,耳边回响着鸟儿婉转的鸣声,是否会有一种美妙感受?现实的我面对每天繁重的学习任务,能做的就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描绘它,想念它,思量它,然后,做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我多么想走向那诗意的.远方……
有一次,领导要到我们学校来检查,所以在放学的时候我们班里几个同学要留下来扫除,其中就有我一个。
各个同学像应征的士兵一样的听着老师分配的任务,领完任务,说干就干,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我是扫地的,看到教室里的灰尘到处乱飞,我真是不知道应该从哪下手。同学们有的擦黑板,有的拖地还有的在擦玻璃。人人皆知都争先恐后的干着。这时候,如果你的站在稍微高一点的地方看看,那场景真是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瞧!那擦桌子的曲耀红望着桌子上的钢笔水发楞,这时,她眼珠一,拿了一袋洗衣粉和一盆水,她先往桌子上洒一点洗衣粉,再粘一点水,用钢刷擦了擦,立刻,钢笔水立刻从桌面上消失了,她虽然累的满头大汗,可是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我看撮子里的杂物越来越多了,就对飞毛腿蒋小超说:撮子满了,帮我倒一下。他好像士兵对待长官一样向我敬了一个礼,便跑走了,我在窗外望着他的身影,这是呼呼的北风吹着,撮子里的纸经不起大风的袭击,像蝴蝶一样到处乱飞。他不紧不慢的去捡起掉下的纸,他的手冻的通红,好像红苹果一样。不一会儿,他就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我又继续扫了起来,不一会儿,老师让我们休息了一下,我随便往门口一看,看到了我们班的淘气包刘金元,他正在擦暖气,他弯着腰,一手拿着牙刷,一手拿着一个装满水的小盆仔细的擦了起来,他的眼睛目不睛的看着暖气,到了暖气的里边他把他的右手伸了进去,当他拿出来时,他的衣服已经脏了,可他并没有说些什么,这可不像满操场乱跑的淘气包了,好像一个文静的小姑娘。
经过了我们的努力,刚才的垃圾场被我们改变了一个模样。看到这些,大家都感到特别快活。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同样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绪万千,有人看到的是润物无声;同样的'落花,有人欣赏它的缤纷美丽,有人怜悯它的柔美无助;而同样的豆浆,当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品尝时,其味道也并不始终如一。是的,生活在物质之间,而又在物质至上,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只取决于心灵的选择。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要与物质打交道,总要为物质而辗转奔波,没有人能高居于物质至上,甚至脱离物质而生存,但我们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以优美的姿态去完成宿命给予我们的任务,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岭、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而诗意和远方是生活的本质。生活并不等价于生存,“活”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清新优雅以及其所带来的愉悦鲜活的之感;而生存是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的状态,它是生命的基本状态,并不需要任何心理素质或是更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反观今日的人们,却有无数的“生存者”,在物质之间流离失所,无所皈依,本已心力交瘁却仍不知疲倦地耕耘着,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岂不悲哉?
总是记起慧能祖师那首小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难道不是对那些热衷于物质而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的告诫吗?佛曰:破我执,破法执破无明。诗意才是甘霖,远方才是归宿。物质带来的是枯燥与沉沦,心灵永远不需要物质来喂养,恰恰相反,在缺乏物质的世界里,心灵才能茁壮成长。
在我看来,在生活的各个维度中,总能找到一维,那是梦想的领地,是诗意的栖息地,他超脱了物质的三个维度,是心灵生长的净土。《华严经》有云: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请不要忘记,还有诗意的梦想,和美丽的远方!
假如我是一片落叶我是树妈妈的孩子——一片落叶。
秋天来了,我和兄弟姐妹们穿上了黄色的外套。几个哥哥姐姐已经迫不及待地离开树妈妈,开始了他们的秋之旅。我见了,也急忙背上了黄色的降落伞,告别了亲爱的树妈妈,在微风吹来时跳了下去。我飘啊,飘啊,最后停留在蚂蚁的王国里。这儿可真热闹,我便趴在这儿看了起来。蚂蚁们驮着馒头、饼干屑等各种美食,旁边的哨兵一边吹着口哨,一边挥舞着小旗喊:“一、二、三,一二三……”蚂蚁们伴着节奏一步步往前走。忽然,一只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在蚂蚁面前经过,哨兵立刻吹响口哨,蚂蚁兵们就死死咬住毛毛虫,讲他团团围住。那只毛毛虫使劲地挣扎着,努力扭动着身体,时不时就有蚂蚁被甩出去,但他们很快的又爬了回来,继续与毛毛虫抗衡。越来越多的蚂蚁爬到毛毛虫身上,黑压压得一片,疼的他歇斯底里的嘶喊着:“啊……好疼啊,你们快点松口!”没过一会儿,毛毛虫最终寡不敌众,一命呜呼了。蚂蚁兵立刻把毛毛虫抬回了洞里,这下他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呼……”,调皮的风又将我送到了河边。一只小青虫正在河边焦急地走来走去。我轻轻地落在了他的身边。他看到我不胜欣喜,急忙将我小心翼翼的放到了河边,然后跳上了我的身体。原来他是要急着渡河呀!他顺手抓了一根草茎,轻快地划着“小船”——也就是我。小河的水清凉清凉的,躺在上面很舒服,几条淘气的鱼儿在我身下钻来钻去,像是在给我挠痒痒,其实是在给我展示他们优美的舞蹈。我就这样载着小青虫,迎着微风,在河水中荡漾着,不一会儿就上岸了。
经过很久很久的旅行,我最后又回到了树妈妈的身边。这时,已经是万物复苏的春天了。我抬起头,又看见许许多多新生的弟弟妹妹在树妈妈的怀抱里嬉戏着。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将自己化成了肥料,让弟弟妹妹们长得更加茁壮,等到来年秋天,将会有更多的小旅行家开始他们的奇妙之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