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面例段: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雨像绢丝一般,又轻又细,听不见渐渐的声响,也感不到雨浇的淋漓。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响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
刚才还是碧空万里,烈日当空。突然,地面刮起大风,乌云立即布满了天空.雨点嘀嘀嗒嗒地下起来了。开始是几滴,很快地,雨点成串地落了下来,整个天地白茫茫的,远处的山峦,甚至不太远的树丛、屋宇都看不见了。豆大的雨点落到河里,溅起无数个涟漪。急雨打进窗纱,敲击着玻璃,从窗隙中溅进窗台,流到屋里的地面上。刚才的燥热、烦闷,都被这大风急雨冲散了。
上面两个例段都是写雨。例段一写的是春雨,作者抓住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描绘,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例段二写的是一场急雨,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进行描绘,写出了急风骤雨的特点。
旋风把黄沙抛到天上,像千万条黄龙在天上翻滚。黄风过去,红风又来,满天像烧着大火。一股黑风盖到头顶上,迅速向四面扩展,天又黑了下来,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
上面两段都是写风的猛烈与狂暴。但各有其特点。例段一,主要抓住风的形状(像……黄龙……像大火……)和颜色(黄、红、黑)的特点进行描绘;例段二,则着重描写风的动态,恰当地运用了"卷、扫荡、摇撼、撞、撕、扬、撒、怒吼、咆哮"等9个动词,把风的撒野与狂暴,描写得生动形象极了。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极了:……雪野中有血红的珠宝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馨香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腊梅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忙碌地飞着,也听得它们嗡嗡地闹着。
上述两例同样是写雪景,由于地域不同,雪景的.特色就大不一样。例段一,描写的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典型的北国风光;例二则是一幅"滋润美艳"的江南雪景--有与雪相映的山茶、梅花和冷绿的杂草,甚至还仿佛有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①要掌握景物的特点,做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描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做空泛的描述。②要注意层次的变化,中心点的景物详细描绘;离中心点稍远,较无关者略写;如此层次愈远,描述愈少。
③不要只描写静态的景物,这样易流于单调,要插入动态的事物,形成生动的对照。④多用拟人化的写法。
⑤要渗入作者的感情,借景抒发思想,使文章更有深度。
①记叙事情必须注重该事的完整性,亦即要注重该事的因果关系,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等三部份,必须交代清楚,不可前后矛盾。其顺序安排可采用顺叙法(按事件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和倒叙法(按事件结果→发生→经过的顺序)两种。
②与事的因果有关的`才写,无关的不写。
③要选取事情精彩部份详细描写,切忌流水帐的叙述。
④叙事离不开写人,但需以事为主,以人为辅,不可宾主失次。
⑤叙述的人称要统一,或用第一人称,或用第三人称,前后必需统一。
⑥叙述事情的结果,要加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评价。
(1(夹竹桃不是最美丽的,(夹竹桃最值得我留恋回忆。(填关联词
(2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上奥运会,是一件美好的事。(改成反问句
(3根据”琢磨“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表示”雕刻和打磨“:
②表示”思索、考虑“:
(4从下面两组词语中任意选择一组,写一句话。
A、非……不可……举世闻名B、即使……也……古今中外
①走到哪里,就叙述那里的事物,就是游记式的文章。所以游记式的文章,要把作者的行踪交代清楚。例如参观一所学校后若记载:“校舍宏伟,操场是一片青绿的草,学生们都爱好各种运动。”这就不是游记,因为这里没有包含作者的行动在内。应这样描述:“远远地就看到那宏伟的校舍,走过教学楼,绿茸茸的操场便映入眼幕。学生们都活活泼泼地做着各种运动。”
②观察事物,应运用多种感官器官。
总之,写记叙文应“人以事显,事由人生”,人和事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硬性分开,但各有侧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