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转眼间,我已经在小学度过了三年的美好时光,在这三年里,我拥有了梦想、收获了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接下来,我把我的感悟与思考分享给你们。
我们成长的过程需要不断修正自己,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绘制自画像需要寻找参照物,或是一个人,或是一本书,甚至一句话。
前几天,我看了《追光少年》这个微视频,里面清华大学的哥哥姐姐们坚持不懈,为了梦想奋力拼搏,终于让自己设计的卫星遨游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我非常喜欢这个视频,那些哥哥姐姐们充满斗志的精神让我受到了激励,我以清华大学的哥哥姐姐们为参照物对自己的自画像进行了修正,我要像他们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管遇到多少艰难困苦,也要让自己的梦想开花结果。我想,《追光少年》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小视频,一定会成为更多人的参照物。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我来说,书籍也是我的参照物。叶圣陶在《稻草人》这本书里讲了一个稻草人希望帮助别人却因为自己不能动而伤心难过的`故事,我觉得稻草人的精神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黑夜。我以后也要像这个稻草人一样,乐于助人,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更多的人。这时候,稻草人就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参照物,让我不断去修正自己的自画像。
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自画像,让我受益良多。偶然做错的题目让我明白了我需要在细心认真上下功夫;老师的批评让我明白了我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妈妈对我作文的修改让我明白了我需要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人生有很多坐标,我们需要在每一个阶段去寻找最适合的参照物,利用这些参照物不断地塑造我们自己,最终,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希望我的感悟与思考能够带给你们帮助,让你们茁壮成长。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学姐:XX
一提到元宵节,我马上会想到吃元宵。不过,你们不能说我只爱吃。因为,我也喜欢看爷爷怎么做元宵的。
首先,爷爷用搅拌机把糯米打成粉末,再把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然后做成一个个直径2厘米的面球,再把它们压扁,做成直径4厘米左右的圆的面皮。最后,把豆沙放到圆的面皮里,把它包起来,这样一个元宵就做好了。元宵搓得圆圆的、软软的,大的有乒乓球那么大,小的就像桂圆那么大。
现在要煮元宵了。爷爷先把一锅水烧开,然后把做好的元宵放到开水中。开始,元宵是沉在锅底的。要是元宵浮上来了,就表明元宵熟了。
元宵雪白雪白的,像一个个小球。熟了的元宵,颜色变了样,个儿也比原来大多了。晶莹透明,带点褐色,包在里面的黑芝麻、桂花、玫瑰、豆沙隐约可见。现在可以吃了。不过,我先说一下,吃的时候只要轻轻一咬,里面的豆沙就会流出来。你要使劲一咬的话,豆沙就会溅得你满嘴和衣服上都是,你的舌头也会被烫得发麻。
吃元宵的风俗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叫上元月,这天晚上称元宵。自唐朝开始,民间就有元宵之夜观灯的风俗。据载,汉文帝刘恒将农历正月十五正式定为元宵节。现在,元宵节有很多民俗活动,例如舞龙舞狮、放灯观灯、吃元宵等。正月十五前后几天,街头巷尾,家家张灯结彩,公共场所还举行花灯比赛,所以,正月十五又称灯节。
我想,元宵节又观花灯,又看焰火,又热闹,又有元宵吃,所以,元宵节一直流传到今天。人们大概都爱过这个节日吧?至少,我很喜欢过元宵节,也喜欢吃元宵。
有到了正月十五,我国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元宵节,那一天我们一家过得其乐融融。
元宵节有个习俗就是吃汤圆,寓意着让每家团团圆圆,今晚奶奶“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想起以前奶奶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终于包好后,可以下锅了。我又按照奶奶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于是便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上,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先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奶奶还给我打了一个九十五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年元宵节时再做更好吃的汤圆给大家品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