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同课异构”、“同书异读”等活动。最近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苏霍姆林的《要相信孩子》一书,我认真阅读了其中的篇章,感受颇深。
我个人认为,《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献给我们所有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在《要相信孩子》这本书里,作者谈到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女教师在教育一年级的孩子们要保持清洁时,发现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脏。她就指着小男孩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么脏!他没有洗耳朵就来上学,这样是不行的。”结果,第二天,小男孩虽然把耳朵洗得干干净净地来学校,但他从此却变得非常紧张和胆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总觉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教师越责备他,他的情况就越糟糕。这位女教师根本不知道她已经伤害到了一个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伤了儿童的心灵。后来男孩转到别的班里,表现却一天比一天好,过去被那位女教师认为没有数学才能的他,恰巧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事实上,女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们保持清洁——叫大家看一看某个干净整洁的孩子,然后号召大家向好的榜样学习,有意识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用通俗地话来解释苏的用意,就是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地改正不良行为和习惯。事实确实也会如此。比如,做眼保健操时,我班有的学生做得很认真,可也有部分学生很随便。这时,我会说,某某同学做得真认真,这么一说,话音刚落,那几个不认真的同学立刻就开始认真起来了。所以,以表扬代替批评,以榜样为示范,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长》这节中作者认为孩子们往往是先在那些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领域里渉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方面的弱点。因此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最好的东西,就成了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却不应该总是盯住学生的缺点,总希望用尽一切办法去让他们改正,也许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断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在一次学校的有关教育问题的座谈上也有一名老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说是在自己的班上刚转进来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中下游,但是细心观察这名学生,她非常勤劳,热心。在打扫卫生时总是能把最累最脏的活往自己身上抗,在平时在活动和比赛中非常乐于帮助别人,而且她的体育成绩是班里的佼佼者。我们这位细心的老师从不同的领域去发现学生的亮点,为自己更好的教育埋下了亮丽的一笔。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经常因为学生出现的问题而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对学生的信心真是不应该。勇于面对问题,寻找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才是一个教师真正应该做的事。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言行严谨的必要性,因为可能自己一句恰当的语言,或者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是的言行措施。因此我觉的书中提到的关于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处理的观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作者认为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具有说服里的批评,这些做法,咋看起来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动机,或者说仅仅靠善良的动机,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队孩子进行一次评判,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未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为更冒失,轻率。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应该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是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且非常的脆弱,而儿童的自尊心更是尤为的脆弱,如果在教育中我们不注意教育的方式,一味的批评,往往会对孩子脆弱的心造成伤害。
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一把尺子就能量出一批好学生,相信学生一定能做的更好。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篇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我在某本书里看到过这部影片名,但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所以我满怀期待的看了电影。
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曾经是一位音乐家的马修老师,来到一所教养院当代课老师。这所教养院的学生很顽皮,而这里的老师和院长都很冷酷、冷血、古板,只要学生犯一点错,就要受到惩罚,而且是全体惩罚。马修老师想改变现在的状况,于是创建了合唱团,老师,发现了一个叫莫翰奇的男生对音乐很有天赋,让他当了独唱。这时,来了个转学生叫蒙丹,刚入学没几天就被当作小偷抓去了警察局,再次回到学校没几分钟就又被抓到警察局。在影片的最后,他把教养院给烧了。当院长看到教养院被火烧的一幕时,就吐露出了心中所有的想法。虽然这时所有的学生都平安无事,但最后院长把马修老师开除了,还不让学生们和马修老师进行道别,但他们用纸飞机送别了马修老师。马修走的时候,一个叫贝尔诺的男孩跟着他一起走了。
看了这个影片,我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取名为《放牛班的春天》?后来我明白了:春天指的是马修老师,放牛班指的是合唱团,是马修老师感染了教养院里的所有人,所以他是学生们的春天。
在这部影片中我认识了很多人,比如:宽容、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马修老师,一心想着升官发财的院长和调皮的学生们。
这个影片没有太华丽的背景,但是很让人感到温暖,也很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里,马休老师来到了风卷残云的学校。
为什么说这个学校风卷残云呢?由于很多孩子都因为搞恶作剧而被关禁闭,并且要打扫卫生一个月。当然,也就有很多人被而作剧所伤害。
自从马休老师来到学校里以后,马休老师教的那一个班从此充满了生机,虽然那是欢声笑语,但一切都是嘲笑的生机,当然是学生们在嘲笑马休老师笨手笨脚的。
马休老师做的歌曲让同学们学,逐渐地,同学们一天一天的表现好起来,对马休老师有了很好的印象。但没那么简单,过了几天,学校旁边的托儿所里来了一个人,他教坏了班里的很多同学,也有很多同学反抗他,因为他要对马休老师动手,还对一个同学说:“你的妈妈是叫花子”。那个同学叫埃克尔,埃克尔和那个托儿所的人打起来了,最后埃克尔逃跑了。
马休老师的乐谱被人偷了,但马修并没有责怪孩子们,而是说:好了,孩子们,这不关你们的事,下次不要乱动我的东西。
马休老师最后让同学们懂得了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学习的更快乐。
马休老师是个很好的老师,马休老师是多么善良,一次一次的原谅同学们,最后又教好了同学们。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一听名字就很吸引人,描述的是一个叫马修的音乐家去一间学校音乐任代课老师。
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地”是因为这间学校各个方面都不好,而且同学又调皮又捣乱。校长不仅对同学体罚,还贪婪自己的名誉和金钱;冷漠的老师对同学就像对待动物,但马修仍不用体罚的方法来教导学生。
我觉得最感人的情景是:当马修再也受不了哈珊校长体罚这种教育方式时,和校长争辩自己的看法,结果被校长开除了。当他走到往日跟同学上课的教室时,看见了许多信飘了下来,他翻开一看,原来是从教室的窗户那飘下来的,越飘越多,越飘越多……在这一刻,窗户里伸出了许多手,在空中晃着,代表着他们跟马修老师告别。马修老师笑了,我哭了。
我觉得电影里面的校长对名誉和金钱看得太重了,本来是马修老师建立的合唱团,可是到公爵夫人问是谁建立合唱团的时候,哈珊校长居然说是自己建立的。马修老师这种不用体罚的教育方式是对的,这样才能保护住孩子脆弱的心灵,假如小孩被打了或是被骂了,就会在心灵里对学习和老师留下了一个黑色的阴影,永远都抹不掉。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非常好看和感人,假如你想知道后来马修老师怎么样了,就随我一起进入电影吧!
初看到这本书,是被他的书名吸引。后来细细读来,觉得里面的内容也说得相当有道理。
《要相信孩子》是苏联教育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期间的经验总结。
书中这样说到,“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具有说服力的批评,这些做法,乍看起来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动机,或者说仅仅靠善良的动机,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儿童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应该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
是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粗暴的对待,不注意教育方式,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往往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出类拔萃的学生我们偏爱,聪明听话的学生我们喜欢,老实本分的学生我们接受,活泼好动的学生我们忍受,就是又“笨”又“懒”的我们也不能一提起就怒火中烧、大动肝火,也许换个角度去看去想,会有意外的收获和发现,毕竟大千世界需要的是千姿百态、万紫千红!我们老师就要有博大的胸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宽容每一个学生的优劣、长短,相信他们一定会从幼稚走向成熟!
要老师像天上的宫女似的,每回见到,眼就像触电一般,把你的视觉折服,或让你如醉如痴,或让你耳目一新。
但,这回,映入我眼帘的不是那婀娜的柳腰,不是那细长的双腿,而是要老师的头发。
我坐下来,忽然觉得很奇怪,心中不由得勾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又产生了一些敬佩之情。老师真辛苦呀!连头发都没时间照顾了。
老师见一个个目光盯着她的头发,似乎在寻求着什么答案。欣喜悄悄地爬遍了老师的.全身。老师俏皮地捋了捋头发,然后从前摸到后,一直到最后边最后一根头发,然后的事情——(看着她的嘴唇动了动,我们以为她要说些什么)不,她还没有表示,只是甩一甩头发,似乎甩掉了上面所有的尘土。“我的头发不错吧!”她得意得说。
我这才发现那是老师的新发型,我开始仔细端详它。
像大大的帽子,包住了老师的脸——老师那张时刻挂着自信的脸。这张脸“躺”在头发里,似乎得到了那黑的发亮的蓬松的头发的温暖,找到了一个安全的港湾。从前,我似乎从没留心过老师的头发,今天感到它特别的多,似乎是使用了多面体的快速长发剂,多得如天上的繁星。又像一个浓缩的、定型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直贴头颅咆哮而下,发丝飞扬,参差不齐。突然间,那发好像又变成了鸟窝、鸡窝,总之是蓬松的温暖的。弹指间,又觉得它有刚劲执拗,随心所欲,青春向上的味道。
我不敢说这头发像丝绸似瀑布,但这发间,似乎回荡着,盘旋着老师爱生活的歌和她那颗永远青春不老的心。
老师,倘若您问我这发型怎样,
我会如实的告诉您:不怎么样,但,我因为喜欢您,喜欢您的文采而喜欢它。
喜爱它,喜爱从发间飘出的文字的芳香……
近段时间阅读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要相信孩子》这本书。其实在以前也读过这本书,只不过读得不如这次的细致。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让我感悟到很多东西。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的不好的、错误的地为,不要急着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这是苏在《引导儿童自觉地改正错误》这篇文章里的建议。他认为,一开始就把孩子的缺点暴露于集体之中,这会让孩子失去了做一位好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去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让思想品格得到升华,如可以让经常迟到的孩子当纪律委员;让贪小便宜的孩子管理班集体的财物;让不爱劳动的孩子负责课室的保洁;等等。当他们的工作哪怕是有一点点小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真诚地表扬。通过这些措施,一步一步地把他们的小毛病纠正过来。这比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无休止的批评和说教来得更加奏效。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很认同这些观点和做法。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就是这么做的教师来说,应该会深深地从中体会到这其中的巨大作用。道理每个人都明白,重要的是如何持之以恒,并用在每个孩子身上。
在《要相信孩子》这本书里,作者谈到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女教师在教育一年级的孩子们要保持清洁时,发现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脏。她就指着小男孩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么脏!他没有洗耳朵就来上学,这样是不行的。”结果,第二天,小男孩虽然把耳朵洗得干干净净地来学校,但他从此却变得非常紧张和胆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总觉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教师越责备他,他的情况就越糟糕。这位女教师根本不知道她已经伤害到了一个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伤了儿童的心灵。后来男孩转到别的班里,表现却一天比一天好,过去被那位女教师认为没有数学才能的他,恰巧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事实上,女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们保持清洁——叫大家看一看某个干净整洁的孩子,然后号召大家向好的榜样学习,有意识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用通俗地话来解释苏的用意,就是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地改正不良行为和习惯。事实确实也会如此。比如,做眼保健操时,我班有的学生做得很认真,可也有部分学生很随便。这时,我会说,某某同学做得真认真,这么一说,话音刚落,那几个不认真的同学立刻就开始认真起来了。所以,以表扬代替批评,以榜样为示范,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引用的事例和我的工作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一名教师言行严谨的必要性,因为很可能自己一句不恰当的语言,或者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相反,如果孩子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了教师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我曾经对家长和其它科任教师说过,我们的孩子,没有一个本质不好,也许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不管怎样,我们一定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许他从启聪学校毕业时,甚至还不会很工整地写自己的名字,不会计算2+3,但他有自己的人格,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我们要保护好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让他们长大后成为有自尊心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