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中国经历过数不清的欺压与侮辱,现在它已成为一个泱泱大国;曾经的中国经历了28年的奋斗,现在:中国已是崛起之大国!今天,中国成为首个可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这无疑使每个中国人振奋!
“甲型”从国外来到中国,在大陆引起了一阵又一阵恐慌:我们的体温是早上测完中午测,中午测完晚上测,每天午休还要学预防知识,好不容易放假却也因为这倒霉的甲流被否定了!咳!真是人心惶惶又“慌慌”啊。但是“甲流”高一尺,“中国”高一丈。我们的祖国成功进行了临床试验,用自己的实力与技术向国际证明了“甲流”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使中国成为了第一个可以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
简单至极的新闻,但是意义非同小可。它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是一个正在崛起、发展、强大的泱泱大国;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中国在发展、在前进。与中国,“甲流”是一个困难,但是它更是一个可以解决的困难。对于可以把“嫦娥”送上月球,把奥运会举办在北京,把世博会安家在上海,把亚运会落户在广州的中国来说,又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崛起、前进、拼搏的步伐呢?
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成为首个可应用“甲流”疫苗的国家;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成为了一个让全世界震惊的大国;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一个在崛起而进步的中国!
当天下午,我们被连长带到宿舍楼,尽管我们是初出茅庐的新学员,但是我们多少了解一点这里的规矩,谁让他的自我介绍太雷人了呢——我们一群人带着大包小包,站好队。刚站定,就听见他的声音:“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连长了,记住喽,在这里,除了我以外,其他的都是陌生人;还有啊,你们被分到一营二连就自认倒霉吧,在整个基地里,你们惹到谁,都最好不要惹到我!”
起初,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晚上闹成一片,同床的两个人不断的爬上爬下,摇的双层床“吱——吱”地响,好不容易大家都累了,也已临近午夜。唉,这下可不妙了!第二天一早,清脆的哨声将大家从美梦中生生拽醒。正当我睡意未泯时,走道里大喊大叫的声音惊跑了我的睡意——“哇!”我大叫道“同志们醒醒啊!要迟到啦!”话音刚落,那几位舍友活像“诈尸”一般,猛地坐起来,吓我一跳。刚说他们怎么还能镇定自如,不到五秒,宿舍里就炸开了锅,大家推来搡去,一副“热闹”的景象。而我呢,则手忙脚乱地梳头、换鞋。心想:这起床换衣的时间也太少了吧?!真是要多紧迫有多紧迫!唉!
上操的时候,那景象可谓是“一片狼藉”啊!大多数人居然都来不及梳头,个个都披头散发的,连长还说我们个个像“疯子”,不注意整体形象。
我们上完操,盘腿坐在偌大训练场上,听连长和十连连长聊天。当他们正聊得高兴,五连连长经过他们旁边。号称“黑连长”的十连连长给我们开玩笑说:“看见没?那是我们基地有名的‘如花哥’,我们都说他‘远看青山绿水,近看呲牙咧嘴!’”听他说完,我们个个都在地上捧腹大笑。
令我最难忘的,还是每次吃饭时的情景。每当劳累了一上午,到饭堂吃饭时,当天的值日生都会一溜烟的.奔到炊事班去“抢饭”,但是当值日生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时,新一轮的“抢饭战争”又开始了——大家一手端饭碗,一手抢盛饭的大勺:抢到饭的人心满意足地坐下开始大快朵颐;而没抢到饭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享用美餐,等待下一盆饭的到来。
尽管这次的社会实践课只有短暂的八天,但是是这充实、快乐的八天生活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国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义的言辞,对殖民人物往往赞赏有加。哥伦布被誉为“英雄”,麦哲伦被冠以“勇士”。麦哲伦的确是“勇士”,在入侵菲律宾时,狂妄自恃,率领一小股“远征队员”向目坦岛上的居民发起进攻,结果被愤怒的人群所***。至于哥伦布显示了什么样的“英雄”本色,让我们仅仅引述一段历史记载加以说明。“到了1496年,即在哥伦布初次来到海地后的第四个年头,海地泰诺人饿死、累死、病死、自***而死和被西班牙殖民主义强盗砍***而死的泰诺人,就达全岛人口的三分之一,即三十万人中的十万人。”
又如,《大国崛起》在谈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形象时,可谓激情飞扬。女王在万国博览会上兴奋得反复讲:“光荣、光荣、无尽的光荣”。“她完整地见证和享有英国的荣光”;“恰恰是这位看起来什么都不做的女王,让那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了力量,开启了至今都让英国人津津乐道的维多利亚时代。”(第4集)但是,纪录片却只字不提正是在这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将屈辱强加给中国人民,把中华民族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也恰恰是这个“什么都不做的女王”,于1877年兼任印度女皇,把所有印度土邦王公都变成了她的臣属,确立了英王的最高权力地位。
《大国崛起》在谈到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新大陆上的生活,为什么没有在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中延续下去?”(第10集)请看这里的措辞:“田园牧歌式的氛围”!让我们引述一段史实,看看新大陆的生活怎样地“田园牧歌式”。“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100镑,每俘获一个男子得105镑,每俘获一个妇女或儿童得50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50镑!”
这就是《大国崛起》艳羡不已的“田园牧歌式的氛围”。
《大国崛起》对美国的“西进运动”也是极度赞赏。“那是一段历时近一个世纪、漫长而艰险的历程。到达西部的人们面对的是一无所有的荒漠。他们必须在这里学会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19世纪末,经过开垦和耕种的大草原变成了沃土桑田,曾经荒无人烟的西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仓。”(第10集)这里提请读者注意《大国崛起》反复强调美国西部曾经是无人的荒漠。这样的话,老实说,连严谨的美国资产阶级学者都不会讲。
让我们看一看尊重史实的学者们是怎样写的。“西部的开拓是在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的。对特库姆塞领导的泛印第安人运动的镇压,结束了东部印第安人联合抵抗白人侵犯的历史。在1830年代,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中西部农业商品生产和南部棉花种植园经济的扩大使白人扩张主义者急切地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国会通过了《迁移法》(Removal Act)。这是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法律依据。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长黑鹰领导下进行了反抗斗争,于1832年试图返回伊诺斯西北部的家园,遭到伊利诺斯州长派出的民兵的***戮。住在佐治亚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罗来纳西部和田纳西东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乔克托人(Chocktaws)和切罗基人进行了抵抗。佛罗里达的塞米诺尔人也一直顽强抵抗,但都遭遇到失败。1844年,美国东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迁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苏必利尔湖的偏远地区。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这段文字摘自杨生茂、陆镜生著《美国史新编》的第160-161页。这本书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以上史实大学文科生是应该知道的。为什么《大国崛起》的制作者们就不知道呢?《大国崛起》这种无视历史事实、美化殖民主义的地方不胜枚举。
《大国崛起》浸透着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赞扬。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口号的推崇上,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自由、平等、博爱,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许这是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愿望,但是人们可以在无尽的岁月中无限地接近它。”(第5集)《大国崛起》的制作者们向观众指明:人类社会永远追求的美好理想就是“自由、平等、博爱”。在这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多么黯然失色。
《大国崛起》始终贯穿着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褒扬,可以说达到了迷恋程度。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亚当·斯密《国富论》的盛赞之中。《大国崛起》给了《国富论》异常高的地位,着墨极为厚重,不仅大量引用亚当·斯密的原话,而且排出强大的专家阵容叠加赞赏。让我们摘取几段精辟文字。“‘自由竞争’这个今天已经被人熟知的概念,成为贯穿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基石。”“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这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亚当·斯密对英国的贡献。这一年,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对于这一轮新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第4集)
对《国富论》是如此热情,而对《资本论》却是那般冷漠,只字不提。不错,《大国崛起》也讲过市场经济的弊病,但却强调其弊病已被美国总统罗斯福治好了。“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形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第11集)
影片中的九个国家,全部具有以上特点。相比之下,中国在近代为什么会成为西方列强践踏的对象?而在当前也不能称作一个世界强国呢?
通过影片的启示,或许能从我们的文化中找到些端倪。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传统的古国。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很难发现无畏的探所精神和法治观念。
受到孔孟之道的中庸思想的深远影响,中国人,无论哪个朝代或是时期,总是因循守旧,认为祖宗的东西是万年真理,不知变革为何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拥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却在进入近现代过程中远远落后于别国。
法治虽说是政治学中的上层建筑,但却是一个社会的基石。一个国家光有完备的法律系统是没用的,重要的是要拥有法治的精神与契约精神。什么是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呢?法治精神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尊重法律,没有人可以超越法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是缺乏的。遍地的贪官与“土皇帝”不正是坚信手中的权利就是“法律”,才敢于勇于胡作非为吗?契约精神其实就是诚信。无论是口头或是书面,只要形成契约就要履行,而中国现在恰恰缺的正是诚信。
归根结底,中国的落后在于教育的落后。
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重视程度低。一些省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图书馆都很少,麻将馆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将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像这样下去,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其实,大国崛起这部影片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崛起的途径。比如,德国与日本这两个后发国家的崛起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例如,他们都很重视教育的崛起作用,德国在一战以前的初等教育普及率已达到百分之九五以上。他们还强调国家对经济崛起的主导作用,以国家为旗号去促进民间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腾飞。
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中国现在要和平崛起,而电视片《大国崛起》,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资料与深刻启迪,它不仅对我们成年人具有教育意义,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历史课的有益教材。
七年前,我8岁,二年级,不知老师是什么原因选择由我来当任班长,那时的我同现在一样:瘦,黑,普通,说话都带着一份胆怯。也许是因为嗓门大,镇得住同学,所以才选了我吧。而我对于这份突然到来的工作,至少在最开始,我表现的不太热衷。
记得那时老爸跟我语重心长的谈过一次话:班长班长,一班之长,老师选你自有他的理由,既然就任了,责任心是一定要有的,不仅不能辜负老师的信任,自己也要学会适应管理,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管理今后到社会上也有用,一定要好好把握。
这段话被老爸说完还被抄在了一张纸上,张贴在我房间墙上,其实这段话对于一个只有8岁的我,在第一次听见时着实不太能够消化。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就任班长以来遇到的种种困难,事实证明了这段话我在一点点的理解,并且一点点的'诠释。
这次机会,没有走的很快,到现在,班长这个称号一直是我引以为傲的头衔。渐渐地,我习惯了这个职位,并且有了一番享受其中的滋味。
但半年前,又是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让我纠结不已,也把我拉回了现实。老爸说:马上初三了,一切都要抓紧了,学习要想学好,就不能分心,要不不当班长了吧,班长的事多着呢,现在的环境,成绩决定一切,没有好的成绩,就进不了好的学校,你说呢?这段话老爸只说了一遍,没有重复没有抄录,但我却记下了,深深地思考着。这好像一直引以为傲的东西,突然变成别人的啦,是谁都不愿意的。但我明白,自己不能跟老爸说,自己一边当班长一边提高成绩,因为我更明白,自己也没底。
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过来的,好在爸爸没有过多干涉,现在的我睁开眼后去上学,我依旧是那个嗓门大,有威信的一班之长。我庆幸,庆幸自己在七年前有了一次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握好它。
七年了,过得还真是快,邻家女孩成了班中一枝花,门前小树转眼高过了小楼房,墙上贴的那段话,纸张也早已泛了黄。但不变的,是让我引以为傲的一段历程,一段我成长的历程,一段我成功的历程,一段成就我有现在成绩的历程。
现在的我,15岁,拥有着大好青春泛滥的年华,更拥有着一段早就开始,仍在继续的班长历程。
我愿我展翅高飞,更愿我在继续的路上踩着荆棘,走的更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