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自己不断地探索,不停地努力,虽然有一定的收获,但每每和同事聊起来还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不好管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我们组内共同学习与欣赏的读物之一,看后感觉受益匪浅。
这本书一共有12个篇章,每一篇章都是围绕一主题,用实际生活中的常发生的小矛盾去指导家长,及时给予家长使用日常语言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掩书而思,书中的家长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的方法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老师,书中很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话语更值得我去运用与学习。
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然而这次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是呀!”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我想作为老师,我们就更应该如此。平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现在,我们也不仿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如:“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心和他在一起,我们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
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智慧背囊》里有一篇颇有意思的小品文,讲得是神要“我”牵着蜗牛去散步,一番纠结之后,“我”才发现平常心浮气躁的自己忽略了多少美景,终于顿悟,神不是让自己牵着蜗牛去散步,而是让蜗牛牵着自己去散步。
这样的思想好像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相矛盾,世界日新月异,我打个盹起来,就OUT了,这怎么行?于是都忙碌地像蚂蚁——现在不是有个名词叫蚁族嘛,真是恰如其分。
的确,放眼全球,什么不在搞速成?琴棋书画没人拿得出手,谁敢说样样精通?诗书画艺也不敢并称,那只是一个传说,速成班一个又一个,却永远培养不出真正的大师!
我向往文学,喜爱文学,痴迷文学,又不得不为当今的文坛现状而担忧,那些所谓的作家,一年出几本新书,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篇幅,大浪淘沙后又有几块真金?火爆流行的青春阅读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又有谁会记起?当今的`文坛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但是又有几个,又有几人是真正的作家学者?作家必为学者,腹里无物,又怎会写出真正动人的文字?
我问爸爸:“现在怎么没人十年二十年出本书,而是天天更新,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为何越来越少?”爸爸笑了:“等你二十年后写成大作,这世界都不知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太慢了啊。”
我无语,我纵然天天深恶痛绝地骂着那些可笑的作家,一边又不由自主地滑向那个怪圈,去写那些煽情的文字,去写那些做作的小说,勤奋的每天都在涂涂抹抹。
突然很羡慕古人,他们始终是活在慢的哲学中,细雨骑驴入剑门是文人游乐的境界,而一日看尽长安花便成俗气,那么今朝的一天游遍五湖四海又是怎样的一种庸俗!
蜗牛,很慢的啊,终其一生,也只不过爬很短的距离,但是,在慢的同时,它们也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朋友,找到你的那只蜗牛了吗?闲暇时光让它牵着你去散散步吧。
寒假我用了几天时间,把海姆·G·吉诺特写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看完了。看完以后我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现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的作者以众多的事例来呈现给读者:例如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让我收获许多。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第一天去幼儿园,很害怕。幼儿园的老师通过亲切的言语回答,让孩子放心将自己的小手交到了老师的手中。例如她看到难看的画就大声地询问老师:“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其实她是想知道如果自己在幼儿园画了难看的画会怎么样。但是老师的回答让她很满意,老师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单的画。”小女孩看到了坏掉的玩具她有开始发问:“谁弄坏了玩具?”其实她不是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孩子的名字,而是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时老师的回答有又让幼儿感到很满意。老师说:“玩具本来就是拿来玩的,玩的时间长了,它有时候就会坏。”这一系列的回答让孩子安心的留在了幼儿园。
看了这个例子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前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方式、方法,觉得自己真的忽视了去读懂孩子的心。还记得是小班开学的头一天,好多幼儿都在哭,好不容易,幼儿都不哭了。这时又来了一名新生,我用热情的态度去迎接他,可是他却不领情,抓着妈妈的手不放开,我试着去牵他的小手,却被他甩开了。家长也是很尴尬的笑了笑。接着家长就把他的小手交给了我,转头就离开了。一会儿这名幼儿就开始大哭了起来。我先哄哄他说:“妈妈很快就来接你了。”可是他听不进去,开始大声地哭闹起来。这一哭把其他不哭的幼儿也感染了,大家都哭了。想到这里我反思了自己,如果我一见到那名新生就蹲下来和他介绍自己或者询问他的名字,让师幼之间拉近距离;或者我让他的妈妈留下来和孩子一起参观一下教室,让孩子和妈妈一起玩玩幼儿园的玩具,消除孩子对环境的陌生感,让幼儿喜欢这样的环境;又或者我能适当的表扬他,你搭得积木很好看,给他竖起一个大拇指,让他知道自己是被肯定的、被重视的。这些假设如果能够在那天做到的话,我相信现在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其实我们和孩子沟通是一门学问。我们要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我们要对孩子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例如我们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和幼儿相处,尊重孩子的想法。我们要适当的鼓励表扬幼儿。例如孩子的活动中出色表现要加以表扬,特别是平时表现不加的幼儿有了闪光点,更加要给与肯定。我们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例如我们在预设活动的时候需要教师设计的过程适合孩子、和孩子的思维过程相近,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这本书的内容还包含很多很多,我想我以后一定还会再读这本书,我想下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当我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简介后就毫不犹豫的订购了,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所著,是一本介绍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方法的书,告知家长爱是需要技巧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部书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它是以生活中的事例诠释着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智慧,在读这本书时我心中有着深深的自责,作为一位母亲我真的很失败,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好象都能和我对上号,我总是能够敏锐地发现孩子的缺点,然后毫不留情的予以批评指正,声音不自然的会提高八度,有时还会加上一些定性的语言,我自认为我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没想到却深深的伤害到了她,就像作者说的,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上的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给与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为了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不会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文中有一例: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重新拿一杯果汁吧,还要那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低声说:“哎呀,谢谢你,妈妈。”她把桌子抹干净,妈妈还在一旁帮她。妈妈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做女儿的真的很感激。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如果妈妈大发雷霆事情还是得解决,还弄得妈妈生气女儿伤心。即使无法避免怒火,也可以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所有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自我反省的过程,我会把书中学到知识,切实地运用到生活中,我会努力的改变与孩子的沟通,希望我们相处的每一天里都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