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有幸观看了汉语言文字大赛,里面的'精彩对决让我记忆犹新。最令人高兴的是,经过几轮比拼过后,我们学校以四百五十分的好成绩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俗话说得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知识靠的是不断的积累,而要想把一门学业学得精通,靠的不仅仅是天分,更多的还是勤奋。想想在这些选手,他们付出了多少的辛酸和努力才取得现在的成功啊!同学们,这不是一般人就能做到的啊!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就连七十八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在学习中不断进取。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拥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难道我们不应该向那些爷爷奶奶们学习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平时少看一些电视,少玩手机和计算机,少睡几个懒觉,这些时间完全可以用来看书学习,何必为这些无聊的东西白白浪费我们的时间呢?看到这么多的同龄人都这么博学多才,你一定会感到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之大吧!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只要你会利用会安排时间,相信你会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从未有人停下过学习的脚步,只要你刻苦学习,你一定会有全新的收获,你一定会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中国人!
老师们在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时,总会让他们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屈服,面对大量的内容不气馁,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寒窗苦读、一朝成名,成了读书人统一的途径,如果不能吃苦,大概也就不能有所成,因此中华民族谈到如何成功时总少不了教人吃苦耐劳。
这话没错,从很多方面看来如此。比如,埋头读书的人学习成绩总不会差到哪里去;比如,要作出一定的成就,不花力气、不作坚忍之举也总是不太可能。但真正有所为的人,真正有成就的人,他的勤奋刻苦却都是快乐的,他要的也只是将兴趣爱好扩大化,淹没其他的一些爱好,他必须要克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苦,因为他喜欢自己的事业,因为他在某方面学有所长、业有所成,或者事有所好,他不可能或不喜欢再将时间和精力化在其它上面,聪明的人就这样专注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并将它做到极致,发挥到无穷。
在旁人看来,这样的人真是苦的,当其他人去玩的时候,他没玩;当其他人娱乐的时候,他没空。他只一味地这样看书,但他从阅读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他只一味地研究,但他从研究中获得试验和成功的喜悦;他只一味地从事自己想做的事,因为他沉浸在自己所爱的事上,每一步、每一滴都给他信心和满足。人就这样奇怪地被这样的事吸引,而这样的人又不是很多,他们这样执着地去做这些事情时,内心是充满愉悦的。虽然不是时刻都充满了快乐,但只有这样拥有着自信的人、主动求索的人才是成就大事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所谓的“勤奋刻苦”之类都只是别人眼里的羡慕而已,他们则只是做了自己想做愿做的事而已。
所以,什么时候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自己去学习了,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而现在,我们培养他们的兴趣却大都是失败的,有众多的人都是厌学的,他们为竞争而学习,为父母而学习,为明天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学习,但很少是因为喜欢而学习,是因为想知道而学习,想研究而学习。我们的教育只是培养了一些优等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是建立在那么多同班同学失去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在某方面引以为豪的东西,而且这些方面都是平等的话,那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有创新精神了。
大作家鲁迅曾经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华罗庚也说过:“勤能补拙是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意思是说,勤能使人不再笨拙,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回报。是呀,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良品德,我们一定要做到勤奋。
我国古代的游说家苏秦也是勤奋的代表人物。苏秦从小家境贫寒,但他后来拜了一个名人鬼谷子为师,在他临走之时,鬼谷子告诉他如果游说不成功的话,就一定要去认真研读一本书,后来苏秦果然没有游说成功,于是他便拿起了那本书认真、仔细地研读起来,但是苏秦发现自己在深夜看书的时候老想睡觉,即使一直着书看,也容易打瞌睡,读不进去。于是,他就想:怎样才能让我深夜看书的时候不打瞌睡呢?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自己想要打瞌睡时用一根很粗很粗的针去戳自己,让自己清醒过来。就这样,他夜以继日地阅读那本书。终于,他成功游说了六国,当到了六国的宰相。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勤奋去对待每一个件,成功就在眼前。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不也是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才成功的吗?海伦凯勒从小就非常聪明,但是在好一岁半的时候,她突然得了一场重病,而她也因这场大病而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小海伦并没有坐以待毙,她不分昼夜地拼写和摸读盲文,像一片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的手指一次次在被划破了,但沙利文老师一次次地给她包扎好,小海伦一直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最后,她竟然奇迹般地考上哈佛大学,并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可见勤奋的确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
在通往世界冠军的道路上,邓亚萍不知洒下了多少奋斗的汗水。邓亚萍的父亲也是位乒乓球运动员。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不到5岁就开始打乒乓了。邓亚萍个子矮,天生就不是打乒乓的料。为了弥补身体条件的不足,她双腿绑上沙袋练习,常常练得脚底都起泡了。而且她经常给自己加大运动量,一练一身汗,一天差不多要换五六次衣服。所以,最后的王者不是她还是谁呢:是勤奋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
俗话说得好:“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只要我们勤奋,沿着一个奋斗目标,再大的愿望也一定会实现的。
如果成功是一朵灿烂的鲜花,那么浇灌它的就是勤奋。一块玉只有勤凿才能成器,一根铁棒只有勤磨才能成针,一个人只有勤学才能成才。
勤奋是一个人对自己梦想和事业的付出和努力。
才华是刀刃,勤奋是磨刀石。东汉政治家的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也不休息,有时甚至打瞌睡。为了不影响学习,他把发辫悬挂在房梁上,以防自己打盹。战国时政治学家苏秦,由于年轻时学问不多不深,得不到重视,家人也对他很冷淡,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为了不让自己在读书时打瞌睡,他准备了把锥子,一打瞌睡就往大腿上刺一下,让自已头脑时刻清醒,坚持读书。这就是“悬梁刺股”的故事。古语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取得成就,就需要勤奋。
黑格尔说:“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清代蒲松龄,建草屋于路旁,记录过路行者的故事,经过几十年的搜索,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成就了古代文学史的辉煌巨作《聊斋志异》。又如世界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他的人生十分坎坷,曾经潦倒到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经过不断的创作,他成名了,可是他的每一天,仍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一年他只有三天休息时间。季羡林说过“勤奋出灵感”。勤奋能使人进步。
勤奋就是成功之母。司马迁历时18年写成史记;李时珍花31年功夫,读了八百多种书籍,写上一千万字笔记,游历了七个省,写成巨著《本草纲目》;马克思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写成《资本论》。如此之例,数不尽数,但他的成功都离不开勤奋。
没有阳光的沐浴,没有雨水的浇灌,没有土地的哺育,植物就不会正常生长,从而导致枯萎和死亡。而对于人来说,勤奋就好比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通向成功之门的基石。
勤奋,它做起来似乎很难,因为你要日复一日地努力,勤奋又是十分容易,只要你珍惜你手中每一秒钟。
做一个勤奋的人,让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吻,都能首先落在我们的脸颊上。
老师常说:“勤奋出天才,懒惰是不可能成为天才的。”懒惰是拴人手心的枷锁,而勤奋是帮助你飞向天空的翅膀。
记得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常常上学迟到,但成绩一直没有下滑,因为我全凭借着学前班学到的知识,所以我学得很轻松,于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当我走到了三四年级,渐渐地,我的成绩不那么突出了。起先,我的语文成绩老是95分以上,然后就到了90分左右,再后来,我就只能考75分左右了。每次考试过后,拿着这种讨厌分数的试卷,我也讨厌自己!妈妈着急,我也着急,一家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我不知所措,妈妈却开始行动了,早中晚,妈妈一刻也不停歇地密切关注我的学习,检查我的作业,检查我的笔记,检查我的背诵。最后,妈妈发现了我的致命弱点——懒!因为懒,所以我做事的'效率太低!
于是,妈妈给我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我必须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二十出门,七点四十到校。晚上必须用一个小时写完作业,九点就熄灯睡觉。
妈妈侦探一般的存在,使我很不自在,觉得浑身像被绑上了麻绳。渐渐地,我很想摆脱妈妈对我束缚,但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用成绩来证明自己。所以,我每天玩命地学习,为的就是迎接四年级的第一场考试。
为了迎接那场考试,我都快成学习机器了。早上一开校门,我就能够到达班级;晚上回家,我只用十分钟吃饭,直至晚上九点,我都在房间里争分夺秒地学习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月考过了不久,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语数英三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这可把我妈乐得快要休克了。
现在,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勤奋了,可能是因为四年级那段时间的努力,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养成了我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吧!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上学时迟到,作业留到最后的那个懒惰的小孩了。
现在的我,已经摆脱了妈妈的束缚;现在的我,已经挣脱拴在手上的枷锁;现在的我,已经寻找到了那双帮助我飞向天空、遨游天空的翅膀了!
现在的我,是勤奋的我,是努力的我,是拼搏的我!我欣赏这个勤奋的我!
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总认为学习是为了爸爸、妈妈。上课常常不认真听讲;作业任务观念,总是马马虎虎完成,甚至经常会有逃学的念头,认为学习简直就是虚度光阴,不如天天玩来得痛快。后来,在老师的教育下,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知识就越来越丰富,对学习也就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觉得时间的宝贵,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正如俗话所说: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宋朝有个人,名叫陈正之。他患有先天性智力发育不良症,看上去呆头呆脑,记性也很不好。陈正之进学堂后,老师教大家一篇简短易学的`文章,其他同学很快就学会了,而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张冠李戴,勉勉强强地读出来。因此,陈正之常被同学们讥笑,被老师训斥。可陈正之并不灰心,想出了一个以勤补拙的好办法。学习时,别人读一遍,他就读3遍、4遍,9遍、10便;别人用一个时辰读书,他就用上几个时辰埋头苦读,坚持一句一句地读,一字一字地记,从不间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正之坚持不懈地努力,养成了锲而不舍的好习惯。终于成为我国宋朝一位著名的博学之士。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南北朝时,济阳考城有位学子叫江淹,人称江郎。他出身贫苦,自幼立下大志,要发愤读书,改换门庭。江郎一方面挖野菜养活母亲和自己,一方面刻苦攻读。他的笔头竟然像有神力驱使般,写出一手好文章来,震惊了四方。齐国君王发现了这个奇才,先后有高帝和武帝都重用江淹,让他持续做了多年光禄大夫。做高官后,江淹不再刻苦读书,忘记了当年的贫苦,更不接触黎民百姓,沉迷于富裕的官宦生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不仅官做不好,连文章也变得空洞乏味,愈来愈糟。
读了这两篇故事后,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就算你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但如果不勤奋学习终究还会一无是处;就算你不是很聪明,只要努力学习,一样会有不一般的收获。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有可能创造出来。
是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正应该向古人陈正之学习,尽自己的能力去学习,不偷懒。而不能像江郎那样骄傲自满,终至才尽。
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和古人大不一样了,但是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时间老人是公正无私的,赋予每人每天都是24小时。把握时间,奋力进取者,时间将无私地帮助你超越岁月;浪费时间、虚度光阴者,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同学们,让我们和时光赛跑,利用每分每秒学习,长大后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