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会问:“什么是美?”目前对于我而言,美是一种抽象性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感受,思想。而触动我最深刻的是,美该从何处寻?书中作者说到“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我们会犯这样的一种错觉,会为着寻美本身而去寻美,却往往忽视近在身边的美。其实,美就在于你的心,你对美的理解那便是在于你的自身感觉、情绪与思维。而很多时候,美不仅仅是人的主观意识,还是一种客观的对象和存在。
美是随处可寻的。比如人的一句话,就是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想法甚者人可以发现你的心灵之美;语言就是美的形象化,因为美具有灵性与人性。
那么在寻美的过程中,只在自己的心里寻美的踪迹同样是有问题的。寻美需要摆脱自己心的狭隘及目之所见的范围,而是要由大及小地审美,寻美。美的形象化不是形式,而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美是动态的过程,对美的线条,点、色、形、音、韵都表现着内容的价值,意义与情感。简言之,即对美的直观感受便是要在结合人自身的生活体悟与价值观进行动态契合。因而寻美的准备便是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
有人曾在生活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是不存在的。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东西,只不过是简单的线,点或者一堆东西的堆砌而成的。美是唯心主义的东西,无需探讨。而这种对美的白色的,机械的死的评论,这样价值观下的外部生活便是无趣的,索然无味的。所以,我更加愿意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美。它是与真,善一种值得人类社会努力追求的事物,是哲学探讨和建立的对象。
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协和是“美”。宗教有着热情的浇灌,哲学有人生智慧与宇宙观念,美的实现载体(即“文学艺术”)则在汲取与融合这两者的基础上,表现着人生,流露出人的情感个性与人格。
而空灵与充实则是艺术的精神二元。
常言道:“距离产生美”。即是在说明美感的形成在于对物象造成距离,在于能空。美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美的“静照”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的绝缘也就是所谓的万物静观皆自得。美在于心灵内部的“空”,精神的淡泊。所以,在时下世事纷扰的世界,美更需要我们本着纯挚之心去创作,去品味。
尼采说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组成: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这豪情让我们体验到生命里最深的矛盾,广大的复杂的纠纷,这便是“实”。
艺术的最高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的一切理一切事不无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真力弥满”,则“万象在旁”。美就是如此美丽!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无论江河山峦,还是花草虫鱼都苏醒了。我随着春姑娘来到了田野观赏她的杰作。我走在田间小路上,便看到了那冒出春寒露出来的小草,各种色彩的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我唱着歌儿,闻着小草的气息,花儿的芳香,感受阳光的温暖。小路两旁绿树成荫,柔美的线画出了它的身躯,绿色的'树木给大地披上了翠绿的衣服,好像一位绿衣仙子,正对着蓝天和白云梳妆打扮,放眼望去,田野里那一潭绿盈盈的水,刹那间映入我的眼帘。这水绿的可爱,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泛着柔和的光泽,这水静得出奇,仿佛凝固了,要把蓝天和白云的倒影永远留在自己的怀抱里,走近一看,小鱼在水草丛中快活地穿来穿去。好像在捉迷藏似的。
那生机蓬勃的柳树,垂着小柳叶,枝条垂在水里,像一位农家少女在梳洗自己的头发。在春光的照耀下,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多么美啊!看那,那绚丽多姿的桃花开满了枝头,散发着扑鼻的清香,抿着嘴微笑,她舒展着叶子,向人们展示自己那娇嫩的姿态。不时有几只小鸟在水面上追逐嬉戏,传来了欢乐的鸟鸣。美丽的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飘动。突然,一黄蝶向我飞来,正想去捉,它已经飞进了菜花丛中,飞得无影无踪了。这时,我不仅想起一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离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啊,那蝴蝶已进花中不见了。
啊,我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更喜欢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
《美学散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老师用他细腻的笔锋,联系古今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学境界。
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
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魅力,美是一种抽象。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没,应该是本色的美。一切美的光都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含蓄,过于直白的表达自己,这在做人处事中,只会让自己在交往中处于劣势,得不到更多的友谊,而且过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场合只会让自己变得肤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这样吗?在现在日益繁忙与紧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却忽略了应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闲暇,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现在,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路途上的风景。
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不要丧失对未来的希冀与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生活之道,也是让自己活得更“美”的方法。
例如说画家只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展现景物,一幅画就是一张画起来的照片,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在画作中折射出来自作家人格的高尚格调,才是一幅真正的杰作,现在专业的摄影技术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把玩照相机,是因为照片中有来自于摄影者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展现了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与渴望,而这些正体现其对美高格调的追求。
自然拥有静态的美感,连绵的山脉是永远存在而不可动摇的,山不会动,但是却孕育出满山的苍翠和无数的飞禽走兽。人们往往是为高山的沉稳与博大所震慑,对它不可屈服的顽固生命力产生一种敬畏感。人们常常会为崖壁间顽强生长的一颗不知名的小树而引发生命的感叹,对它坚韧的性格引发自身弱点的觉醒。只有当人们感受到树的蓬勃生命力的时候,才能对生命力产生内心的呼应,从而形成一种审美的感受。
人的生命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有不一样的心灵感受。每一段的生命历程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人们所需做到的就是享受现有生命的这一历程。长者往往会给予后辈以各种的经验教训,但是个人对生命的领悟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和领悟,领悟人生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对生命的真是体验。如果一个人永远不会去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只是得过且过的一辈子,那么他就无法领略到生命存在的价值,甚至可以怀疑其存在的必要性。或许顿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思考的人生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瑀瑀前行,看不到沿途的风景,很有可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人生的体验者应当是一次美的旅行,能把握在眼前的和即将出现在未来的美丽“风景”,用探索美的心灵去体悟。
美学散步,是一本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的精要篇章的集合。
一开始就被这书名吸引,如此诗情画意的名字,但,美学与散步如何揉合?
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书里的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我便以书中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这章中关于意境境界的部分,来说说我的看法。
正如这章的引言所说,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
那首被誉为意境中经典诗篇,元人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是情,情从景生。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意境,会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出现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在书中提及到,那么意境的境界有什么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
正是中国意境艺术区别于其他民族,才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采、最动人的篇章。
而在这部书里其他部分,宗白华用他细腻的笔触与心灵,带领读者与中国及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一同散步,等归来,便发觉自己的.心灵亦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我们陶醉在大自然中……
星期天,我约了一些伙伴一起去野外春游。
早晨,在我家里集合后,就一起往野外走。这时,春风吹拂着我们,鲜花盛开,青草散发着芬芳的香味,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清新。我们背着小包,一路上说说笑笑,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片小树林。那里,地上长着茂盛的青草,阳光被树木遮住了,一片树荫,还有阵阵凉风吹过。啊,这里真是休闲的好地方。我们就停了下来走到里面休息了。
一个小伙伴拔了一些青草铺在地上。我和一个小伙伴铺开自己带来的一张塑料桌布,用石头把四个角压住,把随身带的好东西放在上面。我们坐在塑料桌布上,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
休息了一下,我觉得体力恢复了,于是就对大家说:“我们继续出发吧!”大家同意了。我们收拾好东西继续出发了。
接下来,我们边走边找马兰头和野菜。找到了,我立刻蹲下身子用剪刀剪下来,然后,放进篮子里。另外两个伙伴去放风筝。一个用手高托风筝,另一个举着线轴往前跑。不一会儿,她们就把风筝放上了天空。这时,她们看到风筝高高地在天空中飞,不由得笑开了花。
过了一会儿,我说:“大家快收拾好,继续往前走。”大家就又继续往前走。我们一起登上小山丘,穿过竹林,观看古树,还去池塘边看鱼……这一天,我觉得到处都是好玩的地方,途中,我们还经过了不少的险地,我们玩累了,肚子也感到有点饿了,就找了一个平整的地方坐下吃起了饼干糕点。
啊,春游真让人感到愉快。我不由得大声对着天空喊了起来:“今天,我好开心呀!”
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海洋,是丰收的.象征,是农民伯伯一年来的心血。到处洋溢着爽朗的微笑。
置身在这金色的海洋中,秋,给人带来的印象,无非是美。一眼望去,辽阔无垠的田野里,几个弯着腰忙着收割稻谷的身影,不时传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说秋天的田野是丰收的象征也不夸张,一棵棵树上,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紫盈盈的葡萄、甜滋滋的石榴,外加弯弯的香蕉和酸酸的柚子。水果们你争我打,只听“咚”的一声,一个带着露珠的大大的红彤彤的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石榴笑得咧开了嘴,吧肚皮给弄破了,那一颗颗晶莹的、宝石般的,闪着耀眼光芒的果实滴着蜜汁,馋的几个小孩口水直流。它们仿佛在对人们说:“来吧!来吧!快来尝尝吧!”
农民伯伯拿着镰刀,卖力地割着。果农们爬上果树,把水果们一个个摘下来,装在大筐子里。说:“今年真是个丰收年呀!”
“是呀!你看看这果子,那个叫好呀!”
“你看你看,这谷子一粒粒多么饱满,唉,要是年年都风调雨顺,收成一定一年比一年好!”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天来啦,让我们走进秋天,表现秋天!
秋天的田野真美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