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在谈论做教师太难了,社会的压力;家长的压力。所以老师们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今天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如获至宝,认账的读了起来,收获非浅。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我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平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好学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可是越是这样这些不听话的学生越不听你的话,作业也不完成了,上课也就干脆不听,成绩不断下降。
我看了的李老师的案例我今天怎么去应对这种困惑。李老师说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学科老师。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这才是人性的师爱!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标榜素质教育,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
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李老师指导了我们,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老师,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学这两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会找到平衡点,和不断的反思会让我不会顾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变成一个优秀的教师!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初接新班,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了解学生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中午休息时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知道了许多: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关怀他们。
每一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学生,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我怎么做班主任?我怎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首先他的题目就吸引了我,因为这不正是我时时在考虑的问题吗?一口气读完,长舒了一口气,书中的各种事例不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也曾为这样事情伤透了脑筋,看到了书中教师处理的方法,不仅为自己的粗心而后悔,也为自己没有耐心而自责。
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面对懵懂不谙世事的孩童,面对他们花样百出的问题,我们很轻易就乱了心神。紧缩的眉头,责备的语言也许能使我们的烦躁稍作平息,可是孩子天真的心灵却也在我们的“不经意”中受到了伤害。在天天劳累而繁琐的工作中,我才发现原来仅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需要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聪明,一种可以唤醒心灵的聪明。这本书的第一章,带给我的触动很大,怎样才能走近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学生?必须注重观察,加强沟通,耐心倾听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理解学生的“忘乎所以”,理解学生的“难言之隐”,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我曾为了形成班级井然的秩序而一味的.对学生严厉,甚至“不苟言笑”,但即使这样,不仅收效甚微,还拉远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严而有格”“严而不厉”才是班主任治理班级至高水平的体现。
瑞士的哲学家艾果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引导”。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爱”学生是基点,但不能单纯地强调爱,而应当把这种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渗透到你的教育原则中去,使学生在被教育的同时,深深地到这种“爱”,使他们在爱中健康成长。联系自己几年来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觉得要做好这个班主任,最首先的应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读了《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一文章,此书主要从三大部分内容进行阐述:
假期里我细细咀嚼了《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一书,书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回味至今。书中分四个部分:
1、怎样走进今天的学生。
2、怎样进行班级建设。
3、怎样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怎样提高自身素质。
四个内容从学生个体的分析到班集体建设方法指导以至于到关心班主任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即实用又全面,不仅有理论上的阐释,更重要的是列举了生动真实的案例,有成功、有快乐,也有失败、有痛苦,但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都蕴含有某种教育哲理,这些往往是以往读过的教育理论书上没有的,而这些“营养”恰恰应当是教育的源泉。
也正是这些“营养”让身处黑云浓雾中的我看到了一丝光明,于是我如饥似渴读起这本书,联系自己班的.实际,我细细打量着自己当班主任这三年,重新审视自己,那些我做的好,那些事情是我没有做的,那些事情我没有坚持……与其说这本书是在教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倒不如说是一本为班主任量身打造的“班主任秘籍”。书中没有长篇大论,却让我们理解深刻;没有问答,却让我们心如明镜……一件件生动的案例,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方法,更让我们学会一种处事的态度,“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就是这句写在前面的话深深的吸引了我继续阅读这本书,也正是这句话使我想起霍懋征老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是啊,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美好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就是把那些美好的东西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我们要走近学生,触摸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唤醒学生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
怎样走进学生,文中讲到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融入学生这三方面入手。其中这个案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强强又忘带作业本了,小组长向栾老师报告后,栾老师通过搜书包找到强强没有完成的作业本。强强羞愧难当,更因为同学们的鄙视产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下午,栾老师通过强强爸爸的话得知强强因为帮家里干活儿而落下了作业,并非有意不做作业。
此时的栾老师也一定是后悔莫及,没想到,戳穿了一个谎言,却伤害了一个学生的自尊。类似这样的事件在我身上也发生过,假如我提前看过这个案例,绝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有时候,当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我总是会快速的换位思考,心里总想着,教训一下也好,让他长点记性,引以为戒,却不知,孩子的心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遇事冷静,三思而行,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通过对本书班级建设和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我有以下几点妙想:
1、设立班长轮流制。有学生推选出来几名优秀的同学来担任值周班长,由值周班长自己选定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制定监督评价表格,由另外一名值周班长担任,监督别人的同时,对自己工作也是一种借鉴。每周班会对上周值周组进行评价。
2、增加教育合力。经常给家长汇报班级情况,使家长能经常了解到学生在校的情况,参与学校的活动,由被动的了解变为主动的关心学生的学习。
3、设立聚宝盒。有的学生捡到钱又找不到失主时便存入“聚宝盒”,将回收废旧作业本、喝过的饮料瓶……卖给收购站,所得收入也存进“聚宝盒”,“聚宝盒”财宝不断增加,当需要添置班级物品时,当有人取得突出成绩需要表彰时,“聚宝盒”便献出“爱心”。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勤俭朴素的精神。
“班级日常性活动贵在巧妙安排,持之以恒,它可以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气质,一份修养。”
最后一章讲的是班主任怎样提高自身素养,第一节中说到“热爱儿童是班主任的天职”,让我想起顾明远先生给我们学校的题词:爱是教育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为爱所以要不断学习;因为爱所以要宽容大度;因为爱所以要公正无私;因为爱所以要不断创新。
爱是所有付出的唯一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她奏出一种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要奏出这样的旋律,需要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种乐器就是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因此,班主任之友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做到精准的调音,才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他人”。
魏书生说过:“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会以其创造性的教育打动每个孩子的心灵,因而,他将被学多学生珍藏在记忆中。一个人如果能活在别人心中,那么他的生命是最有意义的。最幸福的事不是面对鲜花和掌声的微笑,而是当你走过之后能够在他人心底铭记下美好。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我是在摸索中前行,失败和成功都经历过,但无论怎样,我都牢记一句话:用心才会幸福,有爱才能幸福。只有真诚地用心和孩子交流,才能唤醒他们的心灵,让他们享受幸福的人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