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山,高耸直立,气势雄壮,真是美不胜收;海,波涛汹涌,变化万端;原野上,成群结队的羊儿在吃草,那五颜六色的花,他在争相比美,互相辉映。
在四季里有着春、夏、秋、冬的`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色。在白天你会听到阵阵鸡啼从屋后传来,枝头几声鸟语,都显得格外清脆悦耳。黄昏时,我爱站在小河边看着夕阳西下,看着夕阳把天空照成一片通红,把小河染上金黄色,多么令人悠然神往。
漫步在濛濛细雨中,又是多么逍遥自在!滴滴的雨珠洒在身上,像是一首柔和抒情歌曲。风“呼咻呼咻”的吹着,他是多么奇妙呀!来无影去无踪,令人捉摸不定。<
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神奇,那么奥妙,又那么的美好,我们如能多抽空去接清山绿水,鸟语花香,并加以领会,相信定能把生活点缀得更美满、更富有活力。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让大家永远享受大自然赋予得清新和温馨。多用心观察并从大自然中体会他的美好,领悟其中哲理吧!
读了《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我常常也会想,大自然的声音好听吗?这篇课文让我感到,大自然非常的美妙。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作者桂文亚在这篇课文中用了许
多拟人手法和比喻。她把蒲公英的绒毛比作金黄色的头发,而风就在帮蒲公英梳头;把小蚂蚁们在树叶上的时候比作它们在做体操,又把从树上掉落的'小酸果比作令蚂蚁们害怕的炸弹。雪花落到了路灯上,可是作者换了一种写法:小雪花落到了路灯的脸颊上。“微微一阵地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的融化了”这句话让我感到非常美丽温和……
后来作者又“问”,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是的,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我们总能听到些什么。动物的声音我们也常常听见啦!
作者说的很对,自从我们初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听,就不得不听。这些随时在我们身边发出的响声,我们怎么会听不到呢?
我其中最喜欢的句子是: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风起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这一句中,我觉得那“她”字用的特别传神。当然,文章还有许多好句,我只是最喜欢这一句。
这篇课文很长,但它收尾时收得特别好:你开始微笑时,轻轻的笑,大声的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这个世界,都在跟着你欢笑。
课文虽长,可写得特别有趣好玩儿。你喜欢这篇文章吗?
远离了城市的喧闹,我回归了自然,倾听着她美丽的声音。
听,风儿的声音。调皮的风儿坐在高高的绿树枝头,与玲珑的绿叶一同唱出一曲优美的小曲。“沙拉拉,沙拉拉……”伴着鸟语虫鸣,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
听,流水的声音。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唱着歌,日日夜夜的奔驰着,“哗——哗——”仿佛是水与风的酬唱应答,水与石的温和争辩;或者是水自顾自地自吟如歌与沉默无言。那仿佛诉说着许多故事,也令人想起许多故事的声音,有时,竟使人禁不住忘情地蹲下身来,像儿时沟边放纸船的样子,生命又温柔地回到了赤子最初的心境。
听,叶落的声音。轻轻的“唰”的一声,如同一直只蝴蝶一般缓缓飞落,用蝉翼般的身躯,静静的盖住大地。一声极其微弱的声音,却震动了大地——地上尘封的泥土被轻轻扬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的声音,带着多少浓浓亲情。无奈的凋零,原来是为了归根!为了一种永恒的爱!
噼啪,噼啪,这是草儿萌发,土壤破裂的声音;嘀嗒,嘀嗒,这是下雨后树叶上的雨珠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的清脆声响;啾啾,啾啾,这是鸟儿在枝头啼啭的声音。
被水泥建筑包围的人们啊,请停一下你们匆匆的脚步!倾听路旁鸟儿的啁啾,聆听树上蟋蟀的歌唱,把你的烦恼寄于那曼妙的五线谱上,让大自然为你谱写出一曲又一曲无字的歌谣。
如果我们身临其境用心去,领会大自然的话,你会猛地发觉原来世界每个角落都有生命,都有语言。现在,让我们一起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了解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生命增添的乐趣。
听,多么美妙的歌声“叽叽喳喳,叽喳叽喳……”这是黑色的小燕子在向我们诉说春天快要来临。“轰隆隆……”一声声春雷响起,宣告着春的使者的到来,柳树发芽,青草萌生。一阵春风拂过,柳条随风而起,仔细听,或许你会听见柳树萌芽的声音。唐代诗人孟襄阳有句诗曰:“处处闻啼鸟。”可谓是妙哉甚哉!
“知了,知了……”一声声蝉的鸣声揭开了夏的面纱。稻田里,青蛙在奏响着欢乐交响曲,仿佛在为夏的到来接风洗尘。忽然,一阵狂风大作,六月的天就好似那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窗户被风刮的噼里啪啦的直响,“轰隆”一阵雷声响起,紧接着,一颗颗豆大的雨滴铺天盖地的压下来,打在窗户上,道路上,小水洼里,“噼啪,噼啪,咕咚咕咚。”雨风雷又奏起来三重奏,演绎起奇妙的音乐。
一阵秋风浮出,树叶被风吹的簌簌直响,天空中大雁排成人字形,发出一声声叫声,有序的向南飞去,稻田里,收割机的轰隆声,人们的呼喊声又合奏了一首丰收交响乐。
北风的呼啸,暗示着我们冬的到来。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发出欢快的笑声,人们踩在雪上,“吱嘎吱嘎,”冬也在向我们展示着他的魅力。
大自然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有时是美妙的,有时是恐惧的,有时更是不可思议的,只是咱平时没留心观察罢了,还犹豫什么?让我们一起去亲近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或许你我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树叶丛中弹奏着乐曲;滋润着大树、花儿、禾苗、蔬菜……“轰隆隆”雷公公把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叽叽喳喳”原来是喜鹊、杜鹃在尽情地歌唱;“叮咚叮咚”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向大海,春风“呼呼”的吹过来,好像在给我挠痒呢!
到了夏天,知了在“知了,知了”地叫着,好像再说:“今天,真热呀!”“嗡嗡嗡”蚊子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的手都叮一个大包。“汪汪汪“小狗躺在地上吐着舌头;“呱呱呱”田野里的青蛙在开演奏会;“哗啦哗啦”雨水落了下来。
秋天悄悄走来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了下来,成熟的`苹果从树上啪嗒一下掉了下来,大雁“嘎嘎”地往南飞。
冬天来了,雪“沙沙沙”的飘下来。北风“呼呼”的刮着,冬眠的动物都在打呼噜。
大自然的声音多好听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