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青蛙比牛还大作文300字(比牛大的青蛙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青蛙比牛还大作文300字(比牛大的青蛙作文三年级)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25 17:03:23
三年级青蛙比牛还大作文300字(比牛大的青蛙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青蛙比牛还大作文300字【一】

星期六早上,小明和小红来到池塘边。他们发现池塘里有许多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的美丽的荷花。一只可爱的青蛙蹲在荷叶上。

它披着绿色的衣服,它的肚皮雪白雪白的,它的眼睛又大又鼓,像美丽的玻璃球。它的后腿非常强健,小明心想:这只可爱的小青蛙,肯定弹跳的很远。我拿回家去玩一玩,小朋友们肯定喜欢它。小明对小红说:“我想捉住这只可爱的小青蛙 。”小红说:“青蛙是益虫,不能捉它。”晓明说:“不,我捉回家爸爸也肯定喜欢。”小明轻手轻脚地走到荷叶旁边,抓住了青蛙。小明拿着这只可爱的青蛙回到家,把它放在鱼缸里。小明走到爸爸面前,洋洋得意地说:“爸爸,你看,这只青蛙多可爱啊!”爸爸说:“你赶快把青蛙送回家。”小明问:“为什么呀?”爸爸说:“因为它家里的蝌蚪孩子正找妈妈呢。”小明说:“我不,我喜欢这只小青蛙,我玩两天再送回去。”爸爸的脸严肃起来,小名无可奈何的抱着小青蛙出了家门。小明来到池塘边,哭着对小青蛙说:“我舍不得你走呀,可惜爸爸让我把你送回家。”小明把青蛙放进池塘里。

小青蛙游走了,小明想:小青蛙生活的肯定很快乐。最后,小明高兴得笑了,他还告诉其他的人一定要保护小青蛙。

三年级青蛙比牛还大作文300字【二】

开心的青蛙正在池塘里“哇哇哇”的唱着歌,自己正惬意呢。就在这时,青蛙的兄弟——螃蟹,来了。螃蟹呀,正横着向青蛙兄弟走去。螃蟹到了青蛙的身边,开玩笑的说:“我说老兄啊,你的歌声可是越来越差劲了呀!怎么回事呀?”青蛙最讨厌的就是别人说他的歌声难听,于是,也讽刺着螃蟹说:“呵呵,兄弟,你如果再横着走,就掉沟里啦!”螃蟹听了,火冒三丈,生气得不得了。两个好兄弟都触到了对方的禁戒,打了起来:青蛙伸出长长的舌头,捆住了螃蟹,螃蟹也用自己的钳子夹住了青蛙的武器——舌头。两者就这样僵持着,谁也不让谁。

这时,青蛙宝宝与螃蟹宝宝正在玩游戏呢。宝宝们玩累了,一起去找他们的爸爸,结果发现青蛙爸爸和螃蟹爸爸正在打架,宝宝们上去劝阻,却反遭爸爸的.骂,于是,不开心的哭了起来!“哇哇哇”的一个接着一个。青蛙爸爸与螃蟹爸爸没办法,只好住了手,随了宝宝们的愿,和好如初,并且还商定,以后再也不许打架了。

青蛙与螃蟹冰释前嫌,与宝宝们一同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时,不知怎么的,阳光甚是明媚……

六年级:xx

三年级青蛙比牛还大作文300字【三】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也发现青蛙逐渐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我很难过,残忍的人类啊,难道你们不知道青蛙对我们的重要性吗?

青蛙是捉害虫能手。它的身体的颜色和草的颜色接近,这样便于它利用伪装来捕捉猎物。它的舌头又长又宽,上面有许多黏液。只要小飞虫从身边飞过,它就猛地往上一跳,张开大嘴,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把害虫吃掉。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天平均要吃70只害虫,一年下来就能吃掉一万多只害虫,这是多么大的数字呀!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青蛙,那么害虫肆虐,庄稼遭殃,受害的将是我们人类!

青蛙还是出色的歌唱家。每到夏夜,你静静的坐在田野里,耳边听着那欢快的“呱呱”声,难道不认为这是一首恬静又和谐的田野之歌、是一首农业丰收的赞歌?你还能为了逞一时之快伸出你那罪恶的双手去捕捉它?伤害它?

执迷不悟的人们啊,你们清醒吧!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让我们来保护它,保护我们自己吧!

三年级青蛙比牛还大作文300字【四】

今天中午吃完饭,小明去小河边捉小鱼,没想到却抓住了一只小青蛙。他把小青蛙放到鱼缸里,抱着鱼缸高高兴兴地跑回了家。回到家以后,他抱着鱼缸坐到沙发上,想仔细地看看小青蛙,发现小青蛙的皮肤是绿色的,它有四条腿,还有一对又圆又大的黑眼睛。小明正看得着迷的时候,突然收音机里传出“保护青蛙”的声音,小明很奇怪,为什么要保护青蛙呢?于是小明找到《动物百科》,翻到蛙科的内容,仔细看了起来。原来青蛙是扑虫能手,以害虫为食,保护庄稼,***灭害虫,还吃蚊子、苍蝇等害虫,它是益虫。看到这里,小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他急忙跑到河边,把青蛙放到了河里。我们保护青蛙,就是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

2、

在夏日的一个早晨,小明急匆匆地吃过早饭,然后就拿着玻璃罐,扛着捕蛙网,去松花江边捉青蛙。

到了松花江边,小明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捕捉青蛙。小明先把木棒上小网伸到江水里去,耐心地等待,看到青蛙游近网口就迅速将网拉起。没过多久,小明一看玻璃管,哇!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啊!大青蛙三只,小青蛙五只,还有几个小蝌蚪呢。小明把玻璃罐盖好盖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拿着网和玻璃罐,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里。

小明打算把大青蛙给爸爸做菜吃,剩下的几只小青蛙和蝌蚪就养着,看看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盘算好之后,小明习惯性的随手打开了广播。听着听着,好像说到了青蛙。小明把广播的`声音调大,竖起耳朵听,里面确实清清楚楚地说:“青蛙是有益动物,是害虫的天敌,不要伤害它……要保护青蛙。”

小明很疑惑——青蛙是害虫的天敌?小明半信半疑地坐在沙发上,看着玻璃罐里的青蛙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小明拿出《百科全书》,按目录找到介绍青蛙的部分,一看,果然书上写着,青蛙是有益动物,它有很多消灭害虫的本领。

小明看到这再也坐不住了,急忙拿起玻璃罐,跑到松花江边,一股脑把他们全部放到水里。小明还愧疚地对小蝌蚪说:“小蝌蚪,快点儿长大,变成大青蛙,好到庄稼地里去吃害虫。”

小明想:我要告诉所有的人:伤害青蛙是不对的。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3、

星期日的上午,阳光明媚。小明拿着他早已准备好的鱼网和一个小瓶子,兴高采烈地去河边捉蝌蚪。他气喘吁吁地跑到河边,很快就捉到了几只小蝌蚪。小明把蝌蚪放进小瓶子里,小蝌蚪在瓶子里使劲地扑腾着,好像在说:“求求你了,快放了我们吧,我们要找妈妈。”小明就像没看见一样,大步地向家走去。

到了家,小明一边捧着瓶子看蝌蚪,一边听广播。听着听着,广播里突然说道:“青蛙是益虫,要保护青蛙。”小明听后想:“青蛙不就是蝌蚪变的吗?那我们也应该保护蝌蚪吧?”于是,小明又去查阅了《动物百科全书》,查呀查呀,终于查到了。书上写着:“青蛙,益虫,能吃很多害虫,幼年为蝌蚪。”小明看了这些之后,又想:“小蝌蚪将来是会变成青蛙的,如果现在我把小蝌蚪捉起来,那它以后估计就变不成青蛙了,我还是把小蝌蚪放回大自然吧。”

说放就放,小明二话不说就带着那个装着蝌蚪的小瓶子,急匆匆地走到河边,把小蝌蚪放回了大自然。过了一会儿,一只青蛙从远处摇摇摆摆地游过来,它一边和刚放生的小蝌蚪们嬉戏,一边对小明“呱呱呱”地叫着,好像在说:“谢谢你把我的孩子们放回来。”小明也开心地笑了。他知道,那只青蛙就是这几只小蝌蚪的妈妈。

4、

一天,小南放学回家以后,他就高高兴兴地拿起网兜和竹箩,跑出门外,去抓青蛙。过了好一会儿,小南回到家,打开竹箩一看,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抓到了好多青蛙。

累了一天了,小南坐到桌子前听广播,广播里正在播报:“要保护青蛙。”听到这话后,小南心想:“为什么要保护青蛙呢?”为了解开自己心中的谜团,小南找到一本百科全书查找有关青蛙的知识。看到书上写到青蛙是一种益虫,它会捕捉害虫,是害虫的天敌,人类的好朋友。

了解了青蛙的知识后,小南很后悔自己抓了青蛙,他马上跑出门,把竹箩里的青蛙全都放生到田野里。小南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我们大家都要象小南那样,以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好朋友

三年级青蛙比牛还大作文300字【五】

今天,我、堂哥、表弟、还有表哥一起去兰溪玩。

表哥用两边夹截的办法抓住了一只小青蛙,我高兴极了,把它放进了一个装着水的小纸杯里。

我们四个人围着小纸杯仔细地观察。它是一只刚从小蝌蚪变成的小青蛙。背上的几块绿花纹非常美丽。小青蛙刚开始前腿舒展着,后腿缩着,静静地趴着,好像在想什么,很可爱 。后来,它觉得好象没有什么危险,就突然,把后腿也伸开了。过了一会儿,青蛙开始想逃了,可是怎么逃也逃不出我们的小杯子,它快爬出了,却“通”的一声掉下来,它快出去了又掉下来。小青蛙三番五次就是没办法,只好乖乖地呆在杯里。

快回家了,妈妈劝我们把小青蛙放了:“小青蛙是捉虫的好能手,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听了妈妈的话,我们马上把小青蛙放了,虽然有点依依不舍。小青蛙在石子路上跳了几下,突然停了下来,扭头看了看我们,好像在说:“谢谢你们,我走了.”嘿!真是只可爱的青蛙。

三年级青蛙比牛还大作文300字【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的叫声会让人联想到一派丰收的景象。可是每当到了夏季,我常常发现菜市场有人在卖青蛙,餐馆里的桌子上摆着青蛙肉,这让好多青蛙死于非命,因此我感到非常痛心。

青蛙是动物世界里最出色的“小小捕虫家”,农民伯伯也亲切地称它们为“田间卫士”。青蛙眼睛锐利,舌头吞吐迅速,专门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捕食的害虫少说也有五六十只,多则二百只。照这样计算,一只青蛙一年至少要吃掉18000只害虫。如果你捕***一只青蛙,就等于***死一个“庄稼小卫士”,也等于让几万只害虫逃之夭夭,从而使庄稼遭到更多的危害,捕捉青蛙,会使青蛙的数量减少,甚至还会绝种!失去青蛙,良田、庄稼,这些谁来保护啊!

这个世界不能没有青蛙,保护青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青蛙的幼虫也有吃虫的本领,小蝌蚪每天能吃掉100只小虫,如果一片田里有400只青蛙,农民就不用喷洒农药了,我们也能吃到无公害的蔬菜了。

请保护我们的朋友——青蛙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