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作文650字初一(年味作文600字七年级)

年味作文650字初一(年味作文600字七年级)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0-28 04:29:53
年味作文650字初一(年味作文600字七年级)

年味作文650字初一【一】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任然保留着新年这一传统节日,可是它那火箭高速般的发展却让这中间的有些东西变了味道。

红包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并常用于过年的一句话。红包起源于明清时候,是传统意义上的压岁钱,也是农历新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起初,包的只是100块(约现在的1分,只能买颗糖果之类的)五六十年代,包的是几分、几毛;后来,包的钱财越来越多,用处也开始不单纯只是送一份祝福。

一位在香港读大学的朋友说道:香港的红包包的大多数是10元、20元的港币,有的甚至是一条纸上祝福。

一位在内地读小学的孩子说道:我这些年收的红包储起来多达20万元人民币。

甚至,一些下层官员递给上司的红包,大吉大利、红包薄厚,诡异的笑脸相逢却笑里藏刀,互相一个握手点头,你我心照不宣!

年货

趁着特殊节假,商场抓紧时机、提早预备。一堆堆货品前后摆放的价格牌令多数人不禁赞叹:现在的一百块能买到些什么呢?物涨、货涨,唯独工资不涨!可是,这真的是物超所值吗?不!这都是人心惹的祸——大多数人选年货的标准是:拿出手的时候要显得阔气。各商家看准了这一商业契机纷纷给自己的物品包上一件件诱人的包装,由此,价格就仗着突飞猛升,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那些所谓耀眼霸气的包装只能换来一句左耳进右耳出、从不进脑、从不深刻的“呀!这包装真漂亮”,过后还不是当成废物卖掉,有谁会留着呢?那您又多浪费了多少钱呢?

过年时节,走亲探访肯定少不了满手年货。有些人过年一家团聚普普通通便是福,从来不奢求;有些人一袋年货过百千,从来不吝啬。亲眼可见,要么是推推让让好不容易收下了,要么就是拿一袋去、提一袋回,反正结果都是多得吃不完,摆着堆灰尘——你若喜欢、你拿去,你若不喜欢就垃圾桶拿去。

年饭

自从东方的中国巨龙腾飞之后,经济迅速发展,一年辛勤劳动下来大家都挣得盆满捧满。

年饭大家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特色,而早已提早预订完毕的驰名酒楼敞开大门等待贵客某天大驾光临。要是迟了一步,就只能收到千篇一律的回复,通俗来讲就是:现在想订?对不起,明年请早!

但在中国这地大人多的陆地上,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一些人,以幸福为名,一家只能吃条鱼、配些饭、带些谈笑,于是尝了富人们一顿中的小东西。

一些人,以“辛勤”为名,一心只想订间房、配上奢侈、带上银行卡、留下名贵剩菜,于是吃了穷人们一年里的所有饭菜。

谁还记得?那些年,钱财不多、单纯祝福的红包;

谁还记得?那些年,普普通通、互相交换的年货;

谁还记得?那些年,一家团聚、幸福满满的年饭;

今时今日,谁还会因为长辈给的一毛几分的红包连夜晚作梦都还满脸笑容?

今时今日,谁还会肆意地满街大跑只为在这新春佳节图个开心,玩个够本?

今时今日,谁还会大过年的在门口坐着,一边看着小孩子们玩耍一边跟左右邻居毫不吝啬地谈笑?

那时那日的过年味道真的寻不回了吗?

年味作文650字初一【二】

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够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好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年味作文650字初一【三】

想起几个月前那热热闹闹的春节,我都感觉记忆犹新,因为那一幕——

“子珊,子珊,快点来贴春联了!”一听到爸爸的喊声,我“嗖”的一声跑了过来,贴春联最好玩了,尤其是这一次,这一次的春联是我自己写的,我一定要叫爸爸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很快,春联就贴好了,看着我自己写的春联,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这才是真正的传统!”

贴完了春联,一阵阵香味钻进了我鼻子里,是什么呀?我跑到厨房,妈妈正做油炸食品:炸排骨、醋肉、鳗鱼……真是的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我刚想伸手去拿,可妈妈说:“不行!”看到了妈妈的态度那么强硬,那么坚决,我就不再说什么了!

这时,我看到邻居家的是印刷体的,而我们的却是手写的,我想到了——

现在,已经很少人用毛笔写字了,春联,也是用印刷的,不再用手写的了,年味,在渐渐淡去。

现在,我们见面聊天,更多的是用微信、QQ等。很多人都变成了手机控,吃团圆饭时,更多的人是用手机聊天。变成了个手机控,这样真的好吗?

我们过年吃的年糕大多数都是机器制造,虽然也很好吃,但是我觉得纯手工做的比较好。

年味,是一次团圆;年味,是一次欢笑;年味,是一声祝福;年味……

年味作文650字初一【四】

我的老家在信阳一个偏僻的农村集市上。这里经济发展滞后,也许正是由于此,青壮年大多在沿海城市打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了本地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可能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波及,今年回家过年的打工者们明显增多、明显提前。

我们到老家的时候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刚好赶上集市的日子(农历双日为集市日)。天一擦亮,门前集市上的行人便来来往往忙碌起来。做生意的.,早早在店外摆起摊位。到9:00以后,赶集的人更是摩肩接踵,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只能推行在拥挤的采购年货的人群中。到了腊月二十六、二十八这两天,街上热闹的景象达到空前程度,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硝烟熟食与尘土混合的味道——年味真的越来越浓了!由于我们家住在街的一头,赶集的人根本不敢企望推着车进入街里面了,干脆就把各种车辆停放在我们家门前。再往集市上看,一个个的摊位摆放在街道的两边和中间,只留下窄窄的两条过道供人行走。人群更是熙熙攘攘、水泄不通,一点儿也不亚于大型庙会。集市上卖的东西也是应有尽有,不过还是以“进口货”居多:各种糖果点心(枕头酥、果子、米花糖等)、瓜子、甘蔗、橘子、苹果、香蕉、鸡、鸭、鱼、肉,各种火腿肠类等速成菜、儿童玩具摆得琳琅满目,上空还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不过最有年味的还要数街上摆的那些春联和鞭炮,单是那火红的颜色就能让人感受到春节的喜庆与热闹了。

过了中午12:00以后,,来赶集的人就陆陆续续地满载而归了。每个人都提着或拖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也是“进口货”居多),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这不断涌动的人群和那大包小包的年货,让人再次感受到那浓浓的、浓浓的年味儿……

年味作文650字初一【五】

一年一度的新年即将到来。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牛通社的小慧姐姐来到了嘉善的碧云花园。参加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

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听牛通社大哥哥介绍,今天年俗活动主要有:写春联,打年糕,做腊肉,采草莓。听见消息我们兴奋不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打年糕了。首先,我看见一个石头做的大缸,还有一个特别大的木锤子。只见示范的两个阿姨,一个抡起木锤,重重地砸了下去,年糕中间立刻变成了一个大坑,另一个阿姨沾了点水,把年糕翻了个身。只听“咚”一声,锤子又落了下来。我们一个个都围着石缸,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终于轮到我了!我学着阿姨的样子,与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把锤子举得高高的,用力往下砸。呀!年糕变成扁扁的了。我们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涨红了脸,一锤一锤地敲打在黏糊糊的米糕上。原来年糕是由糯米、粳米和水,掺在一起,靠着这木锤子敲打才诞生的,还是挺费力的。

打完年糕,我们又围着圆桌开始制作喜糕了,喜糕的原材料和年糕一样、我们先把面粉均匀地撒进模具,再倒出,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米糕捏一小团,放进模具,最后敲打模具,将喜糕整个儿倒出来,放在一张粽叶上。只见碧绿的粽叶衬着雪白的喜糕,有的像鱼儿,有的像小花,有的像葫芦,还有的像寿桃。一个个是那么小巧精致,让人馋涎欲滴!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阿姨将喜糕放进了蒸笼,等待着热腾腾的喜糕早些出炉,好让我们一饱口福。噢!香喷喷的喜糕出炉啦!我们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自己制作的那一笼,立刻放进嘴里。软软的喜糕,甜中夹杂着桂花的香味,真是美味极了!

大厅里回响着我们欢快的笑声,这一幕幕充满年味儿的活动,随着相机“咔嚓、咔嚓”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回首望去,那碧云花园天台上一串串的酱鸭、屋檐下一块块的腊肉、还有草堂里一幅幅的春联,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我们还将继续循着年味,迎接牛年的到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