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曾经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同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现在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符合他倡导的白话文应该是“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www.99zuowen.com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各种演讲内容,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不同角色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可以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道。
对书中感触颇深的是一篇对“五四”事件的回顾,具体而详尽的过程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方面,他承认“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另一方面,他坚持说,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他明确表达了:对抗争政府的同情和对运动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为独立知识分子,一贯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宁鸣而生”。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处,他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会和尚传》;晚年,又花很多时间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责任、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如何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
亲爱的孩子:
曾经我以为三年有三个春夏秋冬会很漫长,曾经我以为三年有六个学期周而复始,然而一转眼,三年过去了,孩子,你就要毕业了。
亲爱的宝贝,虽然妈妈每天都陪在你身边,最大的感受却是觉得每天都好漫长,时刻都在念叨你这个淘气、难缠的小孩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可是怎么转眼间你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了。你的人生马上掀开了新的篇章,可是妈妈内心却有万般的不舍和后知后觉。
妈妈不舍得那个缠着要妈妈抱的孩子正跃跃欲试的展翅高飞,妈妈不舍得那个满脸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步一步独自体验人生的艰难,妈妈更无法接受我与你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想起前一阵送孩子高考的一个爸爸在微博上说:看见孩子的背影在人群中越来越远时,眼里的泪水浑然不知的流下来。当时我还觉得真是矫情。
然而此时,我却突然想到了那个画面,瞬间理解了那个爸爸的心情。就像龙应台在《目送》里说过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是呀,亲爱的宝贝,你和妈妈渐行渐远的分离也悄悄开始了。早知这样,我该当初好好来爱你的。不该一生气就对你大吼大叫,因为你可能也学会用这种方式去对待生活。以后我会多点耐心,让你明白生活再难,也要学会心平气和的对待。
不该以累为借口拒绝陪你玩,更不该把你推给动画片。以后我会放下手机、认真倾听,因为你会很快就嫌我跑不动、不会玩,更不会像现在这样黏在我的身边。
在7月这个充满无限希望又伤感的毕业季,我内心充满惶恐,既高兴你长大,又隐隐地担心妈妈没有能力追上你。
看你拿着毕业证书,自信满满地走向成长路的T台时,我知道以后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小看你了,更不能事事都替你包办了。那不是对你的疼爱,而是对你成长的羁绊。从现在开始,妈妈要学会放手让你做力所能及的事。只要你愿意,妈妈每天都可以陪你洗碗、洗衣服、动手切菜……做一切你一直想做却被妈妈嫌麻烦以各种理由拒绝的事情。
妈妈还要学会尊重。尊重你选择自己想看的书、想玩的玩具,也尊重你选择自己想学的特长。也要尊重你爱跑、爱玩的天性,而不再怕你把衣服弄脏,更不会阻止你像“10万个为什么”那样每天问个没完没了。
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随意去唱去说。
但是妈妈所说的放手和尊重,并不是任凭你信马由缰、放任不管。妈妈会比以前更用心地去观察和理解你,顺应你的发展去调整妈妈对你爱的方式。学会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要做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妈妈即使无法追上你的脚步,也会紧紧跟在你的身后信任你、支持你。
祝福你,我的孩子。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更趋于真实。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质、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做最好的老师>>中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向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正因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幼儿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务必予以批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出奇的“乖”,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向渴望能和孩子们一齐玩、一齐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正因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向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幼儿,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期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幼儿——“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幼儿时“向幼儿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幼儿的选举权”,他发奋追求着“成为幼儿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儿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幼儿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老师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李老师说得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就应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就应充满着对人的明白、尊重和感染,就应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潜质、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幼儿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幼儿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
可我……实在汗颜。幼儿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幼儿的个性该如何发展?幼儿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用心性。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向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此刻,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幼儿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儿,是教育的悲哀。正因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完美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应对幼儿时要持续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幼儿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幼儿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幼儿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用心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联,让爱心成为照耀幼儿心灵的阳光,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使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
孩子们,你们可知道班级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你们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的冲突。正是这些小事可能会拉远我们的距离。
孩子们大道理你们都懂,可是未必都做得到!说话声音轻一点,柔一点,请别人帮忙时加上“请”,自己不小心打扰别人时说声“对不起”;别人无意中冲撞了你,就请你报以宽容的一笑,别人有意挑衅,你就绕道而行;自己心情不好时想个温柔的方式发泄一下,别人心情不好时,给于理解和安慰。这些,真有这么难做吗?为何,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要把气发在同学身上?为何,在别人无意犯错时,要变本加厉地以牙还牙?为何,在别人受到老师批评时,要扮鬼脸,投来轻蔑的目光?为何,要在说完话后,还要加上一声“猪”,一声“白痴”,一句“神经病”?你可知道,这些侮辱人的语言,都是“战火”点燃的导火线?所以,孩子,与人为善吧!看过一个故事,说是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个中国妇人只是宽厚地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很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亲爱的宝宝:
你好!随着时光的飞逝,转眼宝宝在幼儿园已度过了近三个月的时间了,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妈妈发现宝宝入园后,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不管是在生活的自理方面,还是在语言的方面,或是在掌握新知识上都让妈妈看到了不同程度上的进步。
比如在生活自理方面,宝宝入园前,虽然妈妈也有教宝宝一些基本要领,可是宝宝总是不够熟练,入园后,宝宝回家经常会说:我自己来,特别是吃晚饭的时候,宝宝总是大声地说:我自己吃饭,一双小手熟练地盛着碗里的饭菜往嘴里送,样子还蛮老练的,只是宝宝在吃饭的时候喜欢边吃边玩,这样既不卫生也不安全,希望以后能改掉这个坏习惯,吃饭的时候不用妈妈在旁边督促。
在掌握新知识和语言方面,妈妈时常会听到宝宝唱的儿歌,如树上有好多红苹果……,拉个圆圈走一走……,东边来了一只羊……,等等好听又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但是宝宝总是唱不全,不是忘了词,就是忘了调,听得妈妈不知所措,只能上网查询了,因为宝宝在幼儿园学到了新知识,所以在语言的词汇方面宝宝有很大地进步,特别是国庆节时,宝宝知道了国旗,知道了祖国妈妈的生日,知道了苹果叫APPLE,等等新知识,妈妈在与宝宝的对话中感觉到宝宝运用了许多新词汇。妈妈希望宝宝不仅能保持现在好学地态度,更要在老师讲课时集中注意力,争取唱一首完整地歌给妈妈听。宝宝的每一点变化都离不开老师辛勤地教育,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在教授知识上,老师都花费了很大地精力,特别是宝宝生病的日子,老师通过家校通告之宝宝在幼儿园一切都好,让我们感到很放心,平时我们会经常上网浏览宝宝的饮食安排,老师的教学内容,下载宝宝在幼儿园的照片,以便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
幼儿园是宝宝学习生涯的第一站,妈妈希望你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xxx
牧场里开满了花朵,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就在这个时候,三只小猪——木木、花花和嗡嗡出生了。
三只小猪每天在牧场里跑来跑去,调皮捣蛋。三只小猪也想帮忙做家务事,但是你看,就是这样子!猪妈妈和猪爸爸商量道:“送孩子们到幼儿园去吧,怎么样?”“恩——”,猪爸爸说:“那样也好!”
第二天早上,木木、花花和嗡嗡就跟着妈妈到小猪幼儿园去了。“哇,这么多小猪呀!”三只小猪吓了一大跳。来,大家先来打个招呼。“老师早!”“小朋友早!”忽然,木木大声哭了起来:“妈妈不见啦!”于是,花花和嗡嗡也跟着哭了起来:“妈妈——”小朋友们很开心地做体操了,三只小猪却一直向着牧场那边看。
“嘟——”老师吹起了哨子。“木木、花花、嗡嗡,来!跟大家一起来赛跑,要摸一下白杨树,才能跑回来喔!看看谁能跑第一!”“来!站在我旁边。”“排在这里。”“这儿有空位呢!”小猪们排好了队。“预备——跑!”“真快!真快!三只小猪都跑得好快。大家都休息了。看!三只小猪精神抖擞地又跑了一圈。
放学了,妈妈来接三只小猪啦。“老师,再见!小朋友,再见!“三只小猪告诉老师和朋友们:”我们明天还来玩,我们喜欢上幼儿园了。“木木、花花和嗡嗡,三只小猪一路赛跑回牧场去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