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我参观了妇孺皆知,远近闻名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纪念馆。
刚到门口的走廊,几座石像矗立在我们的面前:有无家可归的孩子;有鲜血淋淋的妇女;也有存在着生命危险而年迈的老人……这些老百姓们为什么会流离失所,显得那么可怜而无助,这到切都是侵华日军造成的,他们犹如野兽般可恶、无耻!
进入广场内,映入眼帘的是两颗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大石头“,让人心里无比沉重!往里走,就见到了”和平大钟“,钟上的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似乎在召唤人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接下来,就会看到一个大石碑,石碑上的几个数字鲜艳夺目、苍劲有力。最引人注目的几个字是遇难者300000!这是在南京大屠***中死去难民的数量。广场的许多石牌也刻着300000这个数字,表示了我们对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以及浴血奋战的战士们沉重的哀悼!石碑旁,有一个十字架,架上刻着:1937.12.13——1938.1。这组数字体现同了南京大屠***竟长达6个星期!进入馆内,便见到了侵华日军大屠***的见证:万人坑!坑内的那些白花花的骨头,横七竖八地露出来。那些骨头,有的短又小,一看就是儿童及婴儿的。体现了日军的狠毒、残忍。向前走,就来到了图文并茂的资料区,充分展现了日本人用烧、***、抢、溺、毒等不计其数的恶毒方法来屠***我们中国人!橱窗内,展示着日军当时屠***我们的手榴弹,枪支等许多战器!墙上的电视播放着约翰•拉贝先生在当时拍下的珍贵录像,证实了南京大屠***的真实性!往里走,每隔12秒就会听到一声滴水声,同时,墙上无数个头像中的一个就会亮起,随后又熄灭!这样循环往复,是表示在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中,每隔12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消失,“12秒”,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撼的数字啊!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让我们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奋斗!
红色的崭新大巴徐徐前进,古老典雅的黔江民族博物馆渐渐出现在我们眼前。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红色的木雕。“这是我们西南地区最大的木雕。”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它占据了博物馆大半壁墙,它至少长8米,宽3米。木雕上刻着如黛的远峰,明澈的小河,河边的悬崖绝壁上,还有几幢树木掩映着的土家吊脚楼。楼外站着许多人,有两个人抱着两只罐子,罐中不知装着什么美味,飘着一缕清气,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河对岸还有几个人在吹吹打打,有几个人抬着许多东西,吹打着的锁呐与锣鼓上都绑着舞动的红绣球,想来是新娘出嫁吧!我耳边仿佛出现了锁呐与锣鼓演奏出的美妙喜乐,眼前浮现出新郎骑着雪白健壮的高头大马迎娶坐在红色小轿中的美丽新娘的情景。好一幅土家族的民风民俗画卷,好一幅和谐美满的情景。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民族服饰厅,我的目光被那精致的苗族银饰紧紧地吸引住了。
那美丽的头冠:藤蔓缠绕在底圈上,一片片嫩叶尽情地舒展着;百花盛开在头冠上,连那细小的花蕊都雕刻得棱角分明;还有那小小的调皮的螃蟹也爬上了那齐刷刷的倒向后边的银条,挥动着它那毫不留情的钳子,转动着它那黑溜溜的小眼睛。
那银月般的胸饰,挂在脖子上,银链上挂着小铃铛,走起路来叮叮铛铛的,清脆而悦耳。
苗族的银饰精致美观,但份量也不轻,唉,看来美丽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美丽的木雕,美丽的银饰,多么美丽的民间艺术,只盼在这科技日渐发达,生活日渐简单的今天,这珍贵的民间艺术的以保存。
我们首先来到顶楼的中国历代货币馆。我了解到中国最早是用贝壳当货币的,那时的人们称它为贝币在夏代末年,它被当作交换的媒介。商代时慢慢地用了齿贝,而当时真正的贝很少,又有很多的仿制贝,有石贝、蚌贝、骨贝、铜贝等。五个贝穿一串,二串为一朋,二十个朋在当时就可以买一个奴隶,而五十个朋就可以买一匹好马。我们现在很多的字也都和贝有关,如:财、赏、赐、贵、责、则等。之后,贝币变成了称量的货币,它们是一小块,一小块通过每一块的大小来决定这一块的价值。随着时间慢慢的向前推进,出现了各种形状和不同大小的铸币,有后来出现了刀币,接着是圆币,最后到了我们现在用的纸币。在该馆中还有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的货币。
接着我们来到了旁边的中国明清家具馆,看到了明清时期很多雕刻精美的各式家具。从家具馆出来我们又到了中国古代玉器馆,看到了远古时期的各种玉器,有的得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文,有的加工成各种动物的形状,给人诸多想象。我们又来到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我看到了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服饰及配件,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和一些奇形怪状的面具。参观完了顶楼,我们到了下一层。这一层主要是一些大师的书画,让我想到了自己写的字,真像人们比喻的那样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一样。我当时就暗暗下决心好好练字。二楼是以陶瓷为主的,有距今约4950年的崧泽文化—黑陶镂空双层壶、商代的`青釉弦纹尊宋代五大名窑的陶器、一直到乾隆时期制作更佳精细、色彩更加鲜亮的景德镇的陶瓷,还有我最喜欢的青花瓷,我还拍了好多青花瓷的照片。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楼,听说这里有这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西周孝王时铸造的“大克鼎”。它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此鼎口部微敛,方唇宽沿,大立耳,腹略鼓,腹壁厚实。蹄足形制宏伟,口沿下饰有三组变形兽面纹,间隔以六条道棱脊,腹部饰有粗宽条环带纹,口部和足上部饰兽面纹。腹内壁铸有长篇铭文,共28行,计290字。铭文字体特大,字迹端庄质朴,笔划均匀遒劲。此鼎出色地综合了当时图案与雕刻艺术的成就。我站在大鼎前边看边想:不愧为是镇馆之宝,也为我们祖先的铸造工艺而折服。我们还在自愿者的解说下,学会看青铜器上龙图和凤图等等。在中国古代雕塑馆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雕刻的惟妙惟肖的菩萨石像,又点遗憾的是有些菩萨石像的一部分没有了,真是有些美中不足。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我依依不舍的跟着妈妈离开了博物馆。这次的参观之行让我受益匪浅,初步见识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想等我再大点,知识面再广点时再来参观,那时我肯定有更大的感悟。
进了质监大厦大门,继续往里走,就到了宽敞明亮的大厅,就见一排排的电脑桌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台台电脑,崭新的办公座椅,明亮的落地挡风玻璃门窗,穿着统一工作服戴着工作牌的叔叔阿姨,都在忙碌认真的工作,我知道,他们都在做很重要,对社会很有意义的事情。过了会,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带着我们直奔15楼的宣讲室。
在宣讲室里,质监局的一位阿姨给我们讲了很多食品方面的生活小常识,比方说商店里很多零食都对小朋友都很不好,很多都有食品化学添加剂,属于垃圾食品一类,只能偶尔吃吃,经常吃那绝对是很有害的事。而且告诉我们还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能吃过期的食品。讲解内容很让我震撼,我想以后我一定改掉天天吃零食的坏习惯。接着,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了17楼检验室。路上很多同学都奇怪的问老师:“我们为什么要来检验室呀?”老师笑着说:“待会你们就知道啦!到了检验室,一位工作人员给我们仔细的\'讲解了下细菌微生物的习性危害,就让我们用显微镜观看了大肠杆菌,并告诉我们如果不认真洗手,手上就全是这样的细菌。看完之后,所有的同学都说:“我的妈呀,以后饭前便后不敢再不洗手了,一定要认认真真的洗干净了才行。”
最后,一位质检师给我们演示了一个水变色的实验。这位质检师拿着一个装满水的瓶子,然后放了一些白色的粉末进去,摇晃均匀后,又滴了几滴液体进去,再摇晃下,瓶子里的液体就全部变成蓝颜色的了,质检师把瓶子放在桌子上,放置了2、3分钟,瓶子里的液体就慢慢的由蓝色变成了淡蓝色,又变成乳白色,最后变成透明了。“哇,真是太神奇了!”我们都不禁的赞叹道。质检师告诉我们,这就是几种化学药剂相互发生化学反应,这个液体变色的过程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希望我们将来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化学这门学科。
很快的,参观时间就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质监大厦。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明白了个人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还懂得了质监工作的重要意义,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化学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我想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将来也能成为一个从事质监工作的专业工作者,为国家社会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红色的崭新大巴徐徐前进,古老典雅的黔江民族博物馆渐渐出现在我们眼前。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红色的木雕。“这是我们西南地区最大的木雕。”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它占据了博物馆大半壁墙,它至少长8米,宽3米。木雕上刻着如黛的远峰,明澈的`小河,河边的悬崖绝壁上,还有几幢树木掩映着的土家吊脚楼。楼外站着许多人,有两个人抱着两只罐子,罐中不知装着什么美味,飘着一缕清气,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河对岸还有几个人在吹吹打打,有几个人抬着许多东西,吹打着的锁呐与锣鼓上都绑着舞动的红绣球,想来是新娘出嫁吧!我耳边仿佛出现了锁呐与锣鼓演奏出的美妙喜乐,眼前浮现出新郎骑着雪白健壮的高头大马迎娶坐在红色小轿中的美丽新娘的情景。好一幅土家族的民风民俗画卷,好一幅和谐美满的情景。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民族服饰厅,我的目光被那精致的苗族银饰紧紧地吸引住了。
那美丽的头冠:藤蔓缠绕在底圈上,一片片嫩叶尽情地舒展着;百花盛开在头冠上,连那细小的花蕊都雕刻得棱角分明;还有那小小的调皮的螃蟹也爬上了那齐刷刷的倒向后边的银条,挥动着它那毫不留情的钳子,转动着它那黑溜溜的小眼睛。
那银月般的胸饰,挂在脖子上,银链上挂着小铃铛,走起路来叮叮铛铛的,清脆而悦耳。
苗族的银饰精致美观,但份量也不轻,唉,看来美丽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美丽的木雕,美丽的银饰,多么美丽的民间艺术,只盼在这科技日渐发达,生活日渐简单的今天,这珍贵的民间艺术的以保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