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诚然,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真相”也不同。
我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统一六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建立专制集权统治。他功绩累累,他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广大人民都热切希望国家能够统一,免受战乱之苦。而秦始皇正是顺应了人民的愿望,结束了长期的战争,人民的生活逐渐得以安定,一个较为完善的封建制国家开始诞生。但他焚书坑儒;征敛无度,赋税极重;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严峻刑法,使民怨鼎沸,他纵然使功不可没,但也罪不可赦!他损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制定了残酷的刑法,增加了赋税,又让很多百姓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对于他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角度不同,结论不同。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他在1492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了一块新的大陆,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后来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可以说,对于欧洲人,哥伦布是个伟大的功臣。但美洲印第安人却认为哥伦布是恶魔。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侵略亚非拉地区,大肆的掠夺破坏了神秘而美丽富饶的美洲大陆,大量的屠***致使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这便又一次证实了这个道理:角度不同,结论不同。
我们在学习中也应如此,经常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能够开拓思路,从而突破思想的极限,不断有新认识,新见解,成绩定会更上一层楼!
现在,在电视上,报纸上常能看到什么“换个角度看问题”什么的,我只理解到这有道理,却从没明白,直到有一天……
我在教室静思,想的也是这一个类似的问题,有位同学问我,你说,“人,是本性善还是本性恶?”我大笑,中国的三字经不便能说明问题吗?“人之初,性本善。”我便回道:“人,性本善。”那位同学也笑了,说:“你又从哪一角度去看?”我一听便沉思,话虽此说,但叫我说一个理由、例子,我认了,我说不出来,那位同学笑道,“其实我这个问问题的和答问题的你,根本在两个不同的角度。例如我,我在于两个角度,如果我已弄清楚了,我已不想听你的答案,假如我还没懂,我会听取你的优点。不过,你就处于一个这样的角度,这个角度会让你模棱两可,但是你如果从多方面去看这个问题,也许你就懂了,这就是角度。”我听了,再沉思他的问题。“对了,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解答,如果硬要解答,还不如留着它,如果答了任何一个答案,都是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这个问题是个永远不可追寻答案的。人本没思想,他的思想是因周边的环境和人物灌输的善与恶。如果你把善与恶看复杂了,它们就有天渊之别,如果你把它们简单化,它们也只是人的一种心态,其实无分别,那就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看了。
朋友,你明白了吗?那好,我再举一个小例子吧!大自然我们都说,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它是和蔼可亲的。但有人说,它的自然灾害也令人类受了不少的苦,人类也在它的手内失去了可贵的生命,我一直想,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的分岐,那也是因角度问题吗?现在我可以确定的回答:“是。”就因为世界上有这么我的角度,才会令人们有更多思考空间,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又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悲伤的时候看问题,也许你会更悲伤,但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吧!也许你会找到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类的问题,你也许会开心起来。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看世界,你的人生才会更多姿多彩!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曾说过,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有些人抱怨大橘子太酸,甜橘子太小;而另一些人则庆幸拿到的小橘子是甜的,拿到的酸橘子是大的。
有时,人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就像挑橘子一样。如果你挑到了适合自己的“橘子”,那你真的'太幸运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橘子”不会完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就像大部分人喜欢吃大而甜的橘子一样,大而甜的橘子早已被抢光,只剩下其他橘子了。如果你得到的不是大而甜的橘子,你也应该庆幸,而不是去抱怨。这时我们就需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了。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抱怨橘子太小或太酸,那你必定会想不通,必定会感到失望;但只要你换了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庆幸自己的橘子大或甜,那么你就会豁然开朗,心里也会想通许多。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能带给我们积极乐观的态度。
大千世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每个人都在为不同的事忙碌,不同的事忧愁。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体验着别味人生。有句诗所言极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我们处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认识也大不相同。
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的儿童,不知什么是家人的欢聚,他们在一个不幸的角度,不敢奢想幸福的生活;在父母宠溺中成长的孩子,不知什么是衣食不饱的日子,他们在一个无比充裕的角度,无法明白饥寒交迫的生活;生活在富有人家的孩子,不知生计的困难,总以为衣食不缺不是生活,享受放纵才是人生……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经说过:“富贵福泽,吾将厚之生也,艰难困苦,庸于汝于成也。”这实在是至理之言,有些人大富大贵便贪图安逸享受,有些人能看到贫苦人民的辛酸无助,便想方设法去改变,有些人自视贫贱,便怨天尤人,而有些人“贫贱不能屈,威武不能移”,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
不同的国家社会性质不同,不同的地区生活习俗不同,不同年龄的人想法不同。普林西普的行刺,于本国而言是英雄主义行为,对他国而言,却是非正义的恐怖主义行为,他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拿破仑是非常伟大的人,他是本国人的英雄,可也是世界的掠夺者,一次次的反法西斯联盟足以证明。
很多时候,我们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想象他人,国家不也是这样吗?
穿梭沧桑的纤尘,在一排排青铜编钟中,在历史的某一时刻,它敲响了,仿佛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筝,弹拨抚弄间奏响历史的左音右律。古代的中国经历五千年巨变,曾经世界不朽的海棠叶,被啃食成了雄鸡。腐朽的清朝自恃地大物博,闭关锁国,想要自给自足,他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不知什么是火车、汽车,也不知什么是飞机、电灯,更不知什_么是工业革命。最终帝国的铁蹄踏来,无能的清政府醒醒吧,家亡国破,山河早已血染千里……
从赤手空拳的古猿人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再到如今,正因为走上高处俯视世界,认清自己才有所改变,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功,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落地自勉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可真如此吗?伟大的物理学家莱布尼兹一心想制成不消耗任何能源,还能对外人员不断做功的永动机,可他只认准一个角度,忽视了任何机器对外做功都要消耗能量的客观规律,最终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而想要成功,就该站在多个角度去思考。
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只有我们不停地探索,才能走出多条路、走出康庄大道,才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句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我们要去的罗马就是心中的目标,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定可以迎来胜利的曙光。
回到自身来说,如果我们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全方位的了解他人,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我们就很难在未来的社会立足,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见解,而这时候只有汲取他人的,发扬自己的,才能很好的解决。
在山下的人知道山很高,周围有许多人,而登上山顶的人才知道有多少座山,知道有多少村落,生活在基层的人只知道自己的辛苦,羡慕事业有成的人,生活安乐,却不知道他们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而我们走向高峰才有角度欣赏他人,当我们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时,也便停止了人生的高度。
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到国家到世界,只有角度才迎来发展,引来对他人更好的认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当你用铜当做自己的镜子时,你可以弄好自己的外貌或衣着;当你用过去的历史当做镜子时,你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人生也是如此,当你在看世界时,你需要一扇窗子,因为你需要视野宽阔,当你在看自己时,你需要一面镜子,在镜子中面对另一个自我。
一只青蛙在井里看天空,所以他自认为天很小,当另一只青蛙在井边时,告诉他天很大。这就是因为你所看待一件事物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
我们出身社会后,在面对外面世界各种诱惑的时候,需要窗子来约束我们自己。窗子外面的世界有美好也有丑陋。虫子,你们的我们看着美好的一切时应该打开窗户,让美好与自己拥抱。当窗子里面的我们,看着丑陋迎来的时候应该紧闭窗户。在镜子面前去告诉自己,如何得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人生能做到不被外面世界所感染,便是最为宝贵的。
一个人在成功后,他应该面对的是自己的_镜子。因为在镜子中看到成功的不易后,他才会更努力,不会去骄傲自满,也不会被大千世界的各种诱惑,所动摇。
网上曾流行一个话题:“镜子与窗子,谁更重要?”答案各不相同,但我认为两者皆要。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是互补的,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只要镜子,你看不到世界;只要窗子,你看不到自己,两者缺一不可。
拥有“喜剧之王”头衔的周星驰曾说,这他成名前都现在,他都爱独自一个人时照镜子,不是看外貌是否没有弄好,而是自省,并且自我鼓励。他说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段都需要做镜子,因为它所自省并如何约束自己,不然那个人会被失败或成功后得的谩骂或荣誉,给打击或忘乎所以。不能去改正,加以鼓励自己。
著名歌手李代沫。因吸毒而坐牢,他便是只打开了自己的窗子,忘记关上,看镜子的缘故。他的人生。便是被大千世界所诱惑,而失败而被别人谩骂。
所以我们这人生走了路上要的是镜子和窗子,要发现外面的精彩也要面对镜子约束自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途经九江游览庐山后写的记游诗。当时,他把这首诗题写在了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
整首诗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不同的姿态。不知道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因为自己就在庐山中。”这后两句诗揭示了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正面目,就要超越狭小的范围,从多个角度正确看待事物。
读了这首诗,我觉得对人应该多角度看问题。比如我们班的徐延铭同学十分调皮,上课常偷偷地玩小积木、小玩偶,小公仔……除了玩玩具,他上课还爱和周围的同学说话,为此常被老师点名批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他是差学生,他还有机灵聪明、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一面。好几次,我们遇到很难的数学题,连数学成绩一直很棒的张科科也解不出来,他却能解出来。前些日子,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全体同学去李沧区科技馆参观学习,有一项内容是做电子蛋糕。徐延铭带领小组的同学仅用五分钟时间就做完了。科技馆的老师夸赞他们打破了全区小学生做电子蛋糕的纪录。
不仅这样,我觉得对事也应多角度看问题。评选班干部时,不应该考虑所选的人和自己的关系是否亲密,而应该从班级工作的角度考虑他(她)是否能够胜任这个职务。上次班级选学习委员,我就是这样做的。当时有两个候选人——张科科、李永超。张科科和我是好朋友,但他责任心不强;李永超和我的关系一般,但他做事认真负责。我考虑到班级工作的需要,投了李永超一票。李永超当选后果然很称职。
不知你读了这首诗都学到了什么,如果你愿意,欢迎随时和我交流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