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的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将苹果拿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也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最终,那个苹果竟是蜡做的假苹果。
相信尊重权威没有错,但是不能过于相信,成为迷信。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例子。
非典刚出来的时候,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的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若每个人都迷信权威,当权威出错时若无人提出,将无法有新的见解,不仅国内有此类例子,国外同样也存在这样的例子。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比例”的学说,这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
人类是聪明勇敢的,正是人类敢于挑战权威,敢于保留自己的见解才有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们既要尊重权威,更要理性看待权威,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拥有自己理想的翅膀,在天空飞翔。
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
记得多年以前,我去一个商场买东西,路过一条马路时,迎面飞来一顶帽子,就落在我的脚边。那帽子看上去旧旧的,脏兮兮的,我看到对面一个拾荒老者正颤巍巍的试图穿过马路来拾他的帽子。我迟疑了一下,还是捡起那顶脏得要命的帽子,向对面晃了晃,示意我会拿给他。当我穿过马路,把帽子交到那个老者手上的时候,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眼中的感激,也听到他一连声地对我说:“谢谢你,小姑娘,你长命百岁!”。“小姑娘,你长命百岁”,这在一个拾荒者缺少词汇的嘴里,可能是最真挚的感激和尊重了吧?
我不知道“尊重”一词,究竟深藏了多少深情厚谊,但我由此知道了,一个人、一个生活在凡尘大千世界中的人,不论你地位多么高或多么卑微,只要你尊重了别人,别人就一定会以百倍的尊重来回报你。这,就是以心换心,这,就是做人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品德吧?
世界是庞大的,相似的人很多,但是完全相同的人是没有的,社会各层次的人,因为各自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受社会影响不同,接触的人群不同,因此,对尊重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
很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是顾了尊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而忽略了细枝末节,忽略了小的方面,殊不知,世间的万物都是流动的,都不会一成不变,也许某一天,那个拾荒者变成了你的上司,也许某一天,你的上司变成了拾荒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不仅仅会尊重自己的上司和父母,更会懂得尊重自己的下属和身边每一个地位卑微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从别人的优点中吸取精华,从别人的缺点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何尝不是一种领悟和提高的过程?
尊重别人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中。尊重别人需要真心实意,不是虚情假意。尊重别人,需要用一颗真心去感染对方,带给对方快乐。那么,从中获得快乐的又何尝不是自己呢?
让我们用原本清纯的本质,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吧,学会尊重别人,为自己的生命增加弹性和厚度,别人,也才会更尊重你。
尊重了别人,也是尊重了你自己!
电视剧《悄悄告诉她》里,有一位男士送一位勇于接受任何挑战的女斗牛士回家,女斗牛士发现厨房里有一条蛇,吓得涕泪纵横,歇斯底里地冲出家门,回到男士的车上,求他帮忙。男士看尽了女斗牛士对付蛮牛的英勇,虽然不理解她为什么会怕一条小小的蛇,这时,他却很诚恳地对她说:“我尊重你的害怕。”
这句话十分体贴,让我很感动。同时也让我想起一对恋人分手的故事。他说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坐云霄飞车。有一次他和女友去旅游,女友坚持要坐云霄飞车,而且一定要他相陪。“如果不和我坐一趟云霄飞车,你就不是有心爱我!”无论他怎么哀求,女友就是不让他一个人留在地面上。女友的脾气犟得很,简直就是不能忤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被迫接受了这样的一个指令。结果他从云霄飞车一下来,肚里所有的食物吐出来了,他心里更是怨上加怨,旅游回来后,两人就分手了。
“你爱我,所以你就一定要……”很多人对爱人都是有这样的要求。我曾经看过一位农民朋友的太太在一次酒席上对在场向她丈夫敬酒的朋友说:“他呀!什么都行,就是喝酒不行。”其中有一位朋友风趣地说“那么说床上功夫也行吗?”你不回答就不够义气,这杯酒一定要喝“他床上功夫也行!不行我就不要他了。”虽然这句话她很不愿意说,但为了解脱她丈夫的困境,她认为说也无防。
我在公司看到我们总经理,他遇到什么事都是从容不迫,只是在看到蟑螂的时候慌手慌脚,像个可怜的孩子,我觉得他的样子很可爱。接受他小小的害怕,我们相处更和谐。
爱人间彼此总有要求,有求必应固然好,但是如果常常把话说得很硬,要是处理不当,忽略了对方的心理感受和当时的状况,就不好了。
相信大家就认同这个观点,美妙的爱不是强迫的,而是对方自愿。在任何情感关系中,强迫都有副作用。如果你要求对方做十件事,对方一件都不做,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你的好爱人。但如果他只有几件事办不到,那就尊重他害怕吧。一个懂得尊重自己爱人的人,一定也是一个好爱人,他的付出一定比他的要求还要多。
《诗经》中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自古以来的礼尚往来中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
当然,尊重不仅仅指在礼物的馈赠上,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能够体现我们对别人的尊重之情的。应该说,互相的尊重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基础,是人们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尊重不分长幼,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享有被尊重的权力,那个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乞丐,不正说明尊重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吗?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代,由于人们给予了不同的尊重,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有一个老乞丐,向一个中年人乞讨,这个中年人找遍全身也没有找到一点零钱,他感到很内疚,紧紧地握住老乞丐的手说:“老哥,我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对不起啊。”
此时此刻,泪水已模糊了老丐的双眼,从这双紧握的手和亲切的称呼中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理解与尊重,人和人都是一样的,不要用势力的眼光看待事物,我们应时刻牢记,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
如同力学里力的相互作用一样,尊重也是相互的,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你的言行举止是你内涵修养的体现。当你对待别人时表现出应有的尊重,你的良好素质与形象也就随之展现在人们面前,别人当然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尊重,这一点在工作中尤其的重要。
作为了一个老板,留住员工最好的方法除了加薪以外,就是一视同仁,给予你的员工应有的尊重,这样他们在你的公司里工作才不会感到压力,才能安心的工作,刘邦不就是因为对韩信的傲慢无礼才差点丢失这千载难逢的良将吗?
相反,刘备三顾茅庐拜诸葛为相,换来的是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竭尽毕生之力,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佳语,而刘备也因能礼贤下士受到世人的敬仰。可见尊重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尊重别人,善待别人,才是你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同样尊重你。
尊重,是脸上一抹真诚的微笑;尊重,是在他人发表不同意见时的倾听;尊重,是为别人付出的努力而鼓掌。尊重看上去,好像只是奉献给身边的人。
我们从小都受到过“孔融让梨”的教育,也都知道要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不能嘲笑讽刺残疾人。这样的理论有时候粗看上去是很不近情理的,为什么年纪小便要吃小的梨呢?为什么一定要让座如果我也已经很累了?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说出心中所想到的一切?
其实真正的道理在这儿: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有句话叫“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意思是说别人送我木桃,我便用琼瑶做为回报。所谓礼尚往来,在人类的社会中,你付出一分便会有一分的回报,不会多不会少,总有一天一定实现。这是规则。规则在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你对他人的尊重礼貌会在他人心中留下美好印象,随后他们亦会如你所做般对待你。
不是没有这样的反例吧,试问哪见过一个愤世嫉俗目中无人的狂小子会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呢?最多是用自身的“叛逆”及“与众不同”来吸引大众好奇的目光罢了。
尊重是一种大智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尊重旁人与自己的相同之处不难,得遇知音的兴奋雀跃足够掩住“尊重”那平实些微的光芒。难的是尊重旁人与自己的相异之处。比如:你认为吸烟有害健康而且污染环境,他却将其视作一种调剂,他说人生就是要积极进取、鲜活浓烈,而你只求平淡、安详、恰然、舒适的过一辈子。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尽相同的差异何止千千万?尊重便是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并从客观的角度和欣赏的目光去看对方,并不苛求相同,只求正视相异。
因此,懂得尊重旁人的人都感悟明了了人生的大智慧。所以姿态优雅、举止从容,因为有足够的自信支撑自己,也有足够的宽容去审视旁人。所以会被旁人所尊重,只是因为其身上所散发出的高贵又平和的气息实在是让人向往和吸引。
尊重会让人心情愉悦、呼吸平顺,尊重可以改变陌生或尖锐的关系,若是有对彼此足够的尊重,战争都是可以避免。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重人者人恒重之。
在一张不起眼的卷子上,有一个这样的小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说从前有个人,在集市上碰到了一位衣裳褴褛的买铅笔的商人,这个人怜悯他,便扔下10元钱,头也不回的就走了,一会儿,这位“施主”便又回来了,说是自己忘了拿铅笔,最后临走的时候这位“施主”又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这位施舍钱的人又来到了这商贾云集的市场,有一位穿着整齐的大商人来到了这位是钱的人身边说:“你也许忘记我是谁,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是谁,由于是你一年前的一句话,使我自己宠幸充满了自信,以前,我一直认为我市一个买铅笔的乞丐,但是你告诉我,我是商人。可以说,没有你的这一句话,就没有我的今天。
这篇小短文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之间都因该互相尊重,其实每个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每个人和每个人只见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