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美术学科目标表述不够明确、
内容领域划分标准不统一、教学方法尚欠多样,教学缺少衔接
二、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中外比较与分析、是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习领域如何划分、引导与传授如何协调
三、 拓展视野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
一、 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家庭美术教育丰富多样
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
今天,精读《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篇。我想用一个词语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脑中所有的词汇,竟找不出哪一个词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的敬佩之情。语言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是啊,想想自己平时的课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了吗?自己总是在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无论从认知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的孩子。更另人无法容忍的是,当一个认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的时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头一样,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自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泄,可是,可是,我可怜的孩子呢?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老师对不起你们啊!
我又想到了平时的公开课,为了课堂结构的紧凑和学习的深度,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眼里总是那一部分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吗?那些被我遗忘的孩子们啊,你们站在底下是怎样无奈的抬头望啊。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我们学校老师规定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他们易于达到的,不应该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阶梯状的。要让儿童一步一步去实现,并能从中得到收获与乐趣。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是的,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不再指定统一的目标让不同的孩子去达到。我将动脑思考,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哪怕他们的进步是微小的。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变形的脸”,他们对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变成了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螺旋形、爱心、水滴、花、火箭、葫芦、蝴蝶、字母和各种水果的形状,有的还把五官移位或改变其距离。这种变形、挂帐联系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什么是美术教育:我觉得书中较容易理解的含义是先生做的一个解释,美术学科教育是学校以美术为教学内容的学科教育实践活动,它不是纯粹的美术,而是融进基础教育性质与特点的”教育美术”具有美术与基础教育双重的本质,它由美术与教育两方面来决定其独特的性质。
什么是美术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美术教育的功能是指美术教育在与人及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实践效用,也就是由其所引起的诸多变化和产生的各种效果.而美术教育的价值,则是在美术教育的功能的基础之上,还包括对作为客体的美术教育的功能的看法和评价.其功能与价值的区别在与,功能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而价值则往往指正面的且具有积极意义的。
什么是美术教育价值取向:指人们对美术教育功能的肯定、选择、凸显、强调。
对于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争论有很多。书中介绍到,从国内来看,以常锐伦和尹少淳的研究成果为代表。前者认为美术教育的功能主要有:传递美术文化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功能;促进人格优秀特质的个性发展的功能、社会舆论宣传的功能。对照我们的实际教学,美术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涉及到人类、动物、植物,交通工具、自然景观,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美术技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使之情操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优秀特质的发展。
尹少淳则指出: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根据对两者的倚重不同,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而我认为,我们现在所从事的美术教育则应更倚重于教育的目的,属于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以美术做为媒介让学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包括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还包括非美术因素的能力,如言语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能力等等。这也是有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年龄发展阶段的孩子,他们学习美术的目的并不是纯粹为了学习某项技法,了解某位画家。这样的意识也越来越为家长和老师们所接受,评价的标准也不再以“画得象不象”、“涂得好不好”等为标准,更为关注的是孩子画面所传达的意义是否能表达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孩子时候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否享受到乐趣,体验到成功,是否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由关注的作品本身转变成关心人的身心发展。所以在我们的美术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同等地被列为教学目标。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统筹着美术教育的全过程,是指导美术教育实践的一个基本前提与重要依据。因此把握好其价值取向的方向,对我们的美术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与梅老师认识至今已有七八年了。还记得那一节课,我们的小手中都拿着彩色粉笔,来到操场上,梅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画出我们心中的高楼。那是小学的第一节美术课,而梅老师就是我的第一任美术老师。
梅老师长得高高瘦瘦,大眼睛,脸上总挂着一副让人舒心的笑容,洋溢着阳光气息,似乎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他的'美术课。
四年级时,梅老师叫我加入美术小组。每天放学后都去练习画画。记得那时,美术室里挂着一幅人像素描,是梅老师画的。我十分敬佩他有如此好的画功。于是,我就暗下决心要学好画画。每天我去练习画画时,梅老师总是问我一句话:“你的画画好了吗?”其实这并没有丝毫催促责备之意,只是要关心了解学生罢了。当我把画交给他时,他总是要仔仔细细地看一遍,然后再把画中的不足之处一一指出,然后再让我修改。当我遇到困难的地方,他总是先示范一遍,然后再让我练习,日日如是,我的画技也渐渐有了一些长进。
到了五年级时,梅老师带着我去参加市的比赛。我在赛场上紧张地比赛,而梅老师就在赛场外紧张地等待,还不时给我一些指导。梅老师在赛前就为我花了大片心思:为我找素材、修改、提意见。但我最终还是令他失望了,我只得了优秀奖,与三甲无缘。而梅老师却鼓励我说:“这次不要紧“。初生牛犊不怕虎’嘛!明年的比赛继续努力!”听到老师的鼓励,我也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是,没等到我参加第二次比赛,梅老师已经调到其他学校任教了。
再次之后,我们要参加一次集体画比赛,梅老师还特地回校指导我们。我感到无比的高兴,特别努力地练习。可在那一次之后,我与梅老师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如今,我仍是那么喜欢画画,仍是那么努力地学画画。每当我画画时,我就想起梅老师,是梅老师带我进入画画这个世界,是他在画画上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如果没有梅老师,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我。无论我与梅老师能否再次见面,我都想跟他说一句——梅老师,谢谢你!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第一次参加越城区的美术比赛。到了现场,我坐在座位上左顾右盼、局促不安的等着比赛开始,心里好像有一只小鹿在乱蹦乱撞,感觉不到酷暑反而手脚冰凉。为了这次比赛,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几乎每个午休都在一遍一遍的练习参赛作品。考官终于来了,画纸也发下来了,准备抽取比赛题目。啊!我们都屏息凝神,眼睛睁得老大,“考题是《快乐的星期天》”考官大声宣布。我不禁舒了一口气,紧张也减少了几分,我的参赛作品是《游览世博园》,这和考题刚好相配。我开始镇定下来,投入的画了起来。大体构图、铅笔草稿、勾线、上色……一切就像在练习时一样,熟练,有条不紊、一丝不苟。时间分秒过去,考官已经在通知还剩10分钟,而我的画作已经完成了,缤纷的色彩,完整的构图,好像世博园就在眼前,我愉快的交了作品。
这次比赛,让我体验了很多,现在想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获奖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过程和经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