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睡虫的作文三年级350左右(三年级下册瞌睡虫作文怎么写)

瞌睡虫的作文三年级350左右(三年级下册瞌睡虫作文怎么写)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0-30 01:58:53
瞌睡虫的作文三年级350左右(三年级下册瞌睡虫作文怎么写)

瞌睡虫的作文三年级350左右【一】

王星儒是我们班出了名的瞌睡虫,可为什么叫他瞌睡虫呢?因为不管上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还是音乐课,他都要睡觉。若想知叫他瞌睡虫的真正原因,请看以下几则故事。你们认真看才能得到真正的原因,你们一定要注意看哦!

有一次,语文老师给我们讲地震的时候该怎样逃生。那时候我们才上第一节“地震怎样逃生”的课,我们全班同学都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认真听老师讲。没有一个同学讲话,教室里没有一点一滴的声音。突然,我们听见了震耳欲聋的呼噜声。语文老师走到教室后面,看见王星儒正在睡觉。老师叫:“王星儒,王星儒醒醒。”老师看见他睡得很香,就走上讲台拿了两个粉笔。老师把两个粉笔拿在手又向瞌睡虫走去,她把两个粉笔塞在王星儒两个鼻孔里,王星儒吸不上气,他两手摆动着,像是在跳舞一样。瞌睡虫说:“谁来救我?谁来救我?快救救我,我没气了。”这时,我们班的瞌睡虫才苏醒了过来说:“我刚才梦游了,不知道谁堵住了我的呼吸,我好像差一点死了。”同学们哄堂大笑。

王星儒啊!王星儒,你什么时候可以告别瞌睡虫这个外号呢?

从此,王星儒“瞌睡虫”的名声就传开了。

瞌睡虫的作文三年级350左右【二】

“明天去春游!”班主任陈教师走进教室,高兴地对大家说。顿时班上的同学有的欢呼起来,有的讨论着明天带什么,有的同学笑地合不拢嘴。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随着欢乐的歌声和银铃般的笑声,飞到了五里去看花。这时,我们看着山上的桃花,远处望去,好象一片红云降落在了上面,又像太阳落山时的落日。走了几步路,一两棵桃树展现在握们的眼前。

象一个身穿粉色衣服的姑娘羞答答地低下了头。这些桃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花蕾满枝,有的非常娇艳。你闭上眼睛,变能闻到一阵阵清香。我走进了桃树林,就像花的海洋。这时有一位同学经不住诱惑,身手要去摘一朵桃花,我连忙去阻止了她,我对她说,一朵桃花就是一个桃子呀!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把树上的花瓣吹了下来,好象天女散花。给大地撒上了春泥。

桃花旁,油菜花也看了,就像一地的金子,连蜜蜂,蝴蝶也来在上面采采花粉,跳跳舞。油菜花有着小巧玲珑的花瓣,摸上去滑滑的,舒服极了。

五里真是太美了,我真想用彩色的画笔把它画下来,用优美的语句把它说出来。这么美的地方,使人乐而忘返。

瞌睡虫的作文三年级350左右【三】

今天,是一学期中最开心的一天,由于,今天呀,我们就要去灵湖春游啦!

到了灵湖公园,最先映入眼帘的当然是一片一片五颜六色的小花了。看,这些花儿黄中带黑,紫中带黄,黄中带粉,美丽极了!

我们正入迷的看着,教师忽然向我们招收,说:“要出发了,大家排好队”我们像疯了似的,慌慌张张的随着教师出发,一起慢幽灵虎公园。

一路上,我们看见粉似霞的桃花心然怒放,像一只只可爱的小小精灵,金灿灿的迎春花则不同了,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含苞待放,吧灵湖公园照的生机勃勃:小草从土地妈妈的怀抱里探出了绿绿的脑袋,有的东看看,西瞧瞧,有的打了个哈欠,有的伸伸懒腰。就像都对这个世界了充满好奇。

走了许久,我们看见了大大的灵湖。灵湖旁有一块块灰色的大石头,我看见了灵湖,不由得赞叹道:灵湖的水真静呀,静的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灵湖的水真清呀,让人觉得像一片片玻璃。

不知不觉中,就到了目的地,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坐在草地上,一会儿吃吃零食,一会儿玩玩游戏,一会儿到其他组去串串门……

玩了一会儿,就要集合回去了,我默默地赞叹,灵湖,你真美啊!

瞌睡虫的作文三年级350左右【四】

我的哥哥个子特别高,一张圆圆的脸。短短的、硬硬的头发,像小刺猬的刺一样。浓浓的眉毛,像两条毛毛虫。大大的眼睛,像两颗黑宝石。鼻子有点圆,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一张大嘴巴,但是哥哥说话的声音有点小。

哥哥非常喜欢玩手机,只要一回来就掏出手机,躺在沙发上玩游戏。他玩的时候,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恨不得钻进手机里面,“打”得激烈的时候,他就会咬牙切齿,输了的话,他拍着桌子,说:“我怎么会输给这群人。”赢了的话,他就会兴奋地把手机举得很高,叫道:“耶!我赢了,我赢了!”别提有多得意了!唉!他真是个手机迷啊!

哥哥也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有一天,我一回家,就看见哥哥在家把地拖得干干净净、闪闪发亮。哥哥还叫我快去写作业,我写完作业,发现哥哥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于是我跑过去帮哥哥捶了捶背。晚上,我已经洗了澡,准备休息了,可哥哥还在卫生间洗衣服,我真担心哥哥会不会太累了。

这就是我的哥哥,我喜欢我的哥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