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老师通知我们下午大扫除,我便带上了打扫三宝:湿布子、干布子、洗洁精。
下午第三节课,大扫除行动开始了。我先用我的洗洁精在我擦的地板上铺了一层“白地毯”然后倒上一些自来水,再拿上湿布子用力擦,但是效果不佳。当我灭不了你这块黑地板吗?我使出了必***技之高锰酸钾混合液,先倒上了一些高锰酸钾混合液,再用湿布子使劲的擦,用了吃奶的劲儿,才把表面的土擦掉。“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呀!”我向同学借来了刷子,把刷毛用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湿,再在地下倒上高锰酸钾混合液,使劲的刷,过了一会儿,明显看到干净水变成脏水,黑地板反而变白了。我再用湿布子一擦,白地板就展现在眼前。以防有人踩脏了我的地板,所以我拿出了干布子用“干布子速干'的方式擦地,不到五分钟,一块湿地就变成了一块干地。
我的工作做完了,就看了看别人的地板。有的在用刷子用劲的`刷;有的在用“干布子速干”的方式擦地;有的在擦玻璃;还有的在拖楼道……
这次的大扫除真是热火朝天,明天的教师就是干干净净的了,在干净的教室里吸收知识。
有的文章,看上去,整个部分好象是难于找到可分点。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辨读,还是可以按照记叙历程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
比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游历的地方非常多,似乎很难找到一条线索,但如果我们考虑到雨中这条线索,就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大的场景:岱宗坊和黄岘岭,即这两个地方虽然分别有许多个景点,但可以按照大的的描写对象,表现内容来划分。
八月九日早晨七点,吃完早饭,我和妈妈就要开始大扫除了。
我的任务就是把我做作业的桌子和椅子擦干净,我把它打扫完了以后我又去帮妈妈打扫厨房,厨房的墙上有许多小黄点,好脏啊!我拿来钢丝球,沾点水再擦可是怎么也擦不掉,这些小黄点好像在说:“你是擦不掉我的!你才只用点水,我才不会告诉你,我最怕洗洁精了。啊啊说漏嘴了。”“原来如此。”我偷偷地笑,“哈哈,看我怎么收拾你!”我倒了一些洗洁精在钢丝球上,让后我又用力的擦,果然有起色。这时小黄点又说:“女英雄饶命!我上有老,下有小,我还想多活几天呢!”可是我要斩草除根,又用上一些力气,终于把它擦掉了!哈哈!然后我用抹布,擦的干干净净。看看洁白的墙砖,心里美滋滋的。
走出厨房,到客厅里,看见水晶?玛瑙?还是什么?原来不是水晶也不是玛瑙,是妈妈擦的窗户。多么明亮!
我还去整理了书柜,哪里许多书横七竖八的倒在那里,我立刻把它收拾了。
看着亮堂堂的家里,我乐悠悠的,因为这也有我的功劳!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
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当我的心还未从暑假的懒散苏醒过来时,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第一次大扫除。
“叮铃铃……”随着铃声的想起,这节大扫除课正式开始,同学们便纷纷开始劳动,扫地的扫地,提水的提水,擦窗的擦窗,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在来来往往的楼梯上,可以看到打水的同学十分小心翼翼,不让水洒落地上,扫地的同学更注意了,生怕把垃圾扫到上楼同学的头上。倒垃圾的同学健步如飞,一切都是那么地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各属其职,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水龙头边,同学们里三层外三层,堵得水泄不通,脸盆撞击的声音和流水哗哗声混为一体,如同一支交响乐奏着美妙动听的曲子,气氛是如此的团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擦窗的同学,他们一丝不苟地把擦了一遍又一遍,连一条小缝都没有放过。最终,原本灰蒙蒙的窗干净清澈的可以当镜子使用,他们的工作十分到位。
扫地的同学更是不甘落后,每个角落都不放过,像是孙悟空对待妖怪的态度,任何一粒灰尘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只要是他们经过的地方都一尘不染,洁净万分。那时,搬桌子的搬桌子,搬凳子的搬凳子,个个都忙得满头大汗,没人闲着。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大扫除工作完成了。
看着那么干净的教室,同学们尽管很累,但都露出了微笑,因为自己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清爽的环境下念书,所谓劳动最光荣,一点也没错。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