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听雨,雨的声音很美,可以把人带到一个纯净,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志的世界里去。在那个世界里,没有坏人与烦恼,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喜欢静静的坐在窗前,用心去聆听着,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让我那么沉醉,简直就是入了迷……
我喜欢春雨。“沾衣欲湿杏花雨“,春雨滋润大地,无声无息,她的声音很轻很轻,她的雨丝很细很细,如丝,如雾,如烟,如梦,春雨像一个腼腆的小姑娘,含蓄,淡雅,给人一种想要一辈子去珍惜的感觉,你把她捧在手心,她凉凉的,让你洗去心灵上的尘埃,但她不会永远的在你的手中停留,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让大地享受到她的滋润,我们不能很自私,让她只为我们自己服务……
我喜欢夏雨。夏雨的节奏是热烈的,“白雨跳珠乱入船”,夏雨是个急性子,不如春雨的柔和,急切的想要把自己贡献给大地,不在乎自己只在空中停留了几秒,你看,夏雨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水花,就消失了,其实她还没有,她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存在而已……
我喜欢秋雨。秋雨是缠绵的,是哀怨的。她仿佛一个失恋的女子,失去了灵魂,被夺走了魂魄,但他仍然忘记不了自己的使命,但是,他在完成自己的使命的同时,把自己的哀愁都带给了大地,天空,花朵,小草.....当然,还有人们,我渐渐被她的高傲,坚强和美丽深深的感动了……
我喜欢冬雨,冬雨是冷酷的,他仿佛从不会笑,永远都是一张“扑克脸”,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用我们的心,去感化他.....
我喜欢雨,喜欢春雨的温存,夏雨的热烈,秋雨的缠绵,冬雨的冷酷……
我自小就喜欢雨,什么牛毛细雨,什么滂沱大雨,什么斜风细雨……都喜欢。长大后,看了几篇文章,关于听雨的,写得很空灵,很雅致,非雅士如林语堂先生之流不可得,对雨更是喜爱倍增。
听雨,更是一种情调。
白居易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重。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令人遐想不已。江南的雨是怎样的雨啊,淅淅沥沥,点点滴滴,缀上这雨中的小桥流水,如豆的青灯,披蓑的渔人,薄薄的黄昏,不是一副绝妙的水墨画吗?
此时,坐于窗之一角,煮一壶清茶,披一卷古诗,伴檐下滴答的细雨,那是怎样的意趣?文人多清贫,但有如此志趣,确实不枉“文人”之美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也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诗也是我十分喜欢的。可以说,通过“听雨”这一镜头,反映了作者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情、追求和境遇,以小见大,以具体见抽象,真乃极品也。
少年听雨,那正是年富力强,雄姿英发,在歌楼上,自是美人如花,踌躇满志,好不风光。壮年呢,经历了一些起伏,锐气略减,但还算“壮”,宝刀未老。老年呢,两鬓如雪,看破红尘,无可奈何,满目萧然……
三次听雨,三种味道,三分人生,苦辣酸甜。
我听雨,没有大文人们“听”得那么透彻,“听”出了雨外之音,即使有,也蜻蜓点水。我听雨,只是喜爱雨,喜爱它的声和景。雅士们说:“雨敲竹之音为上等。”我觉得,雨自房檐落下,打在倒扣的水筲上,发出的清脆声响,就是音乐了——你想,我住在北方,连树都不多见,还指望什么竹呢?
我听雨,实际上是我懒的一种表现。你瞧,下雨了,天地皆湿,自然不方便出门,于是干活就不必了。
躲在屋里睡觉,或看书,一个人,静静的,感受一份慵懒和自由,多好啊!雨声,就是这慵懒和自由的授权者;如果不享受读书睡眠之乐,撑把伞,出去走也是极快乐的事。我儿时就喜欢光脚,在雨的溪流里玩。懂了点诗情之后,就看看远山近水,笼罩在薄薄的雨雾中的样子,也是很舒服的一件诗情。
总之,听雨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尽管现在是冬天,但我盼望着听到它的声音。
有一天晚上,我站在阳台上面对南北交错的马路,听,异常嘈杂的声响.静静地想着:台北市,这么吵闹,真叫人受不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没有声音、最大的好处,是使人们的耳根子得到清静的机会.耳根清静,对身心的健康很有帮助。在医学上,“宁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如果没有了声音,我就不会听到妈妈的唠叨、老师的叱责、校长的“哆唆”的训话……说起来真是很好的一件事。
可是,再想一想,如果没有声音,人们要表达情感,就必须随时带着纸和笔,那该有多麻烦。爱听音乐的人,也不能再饱耳福。如果过马路真的听不见喇叭声,不也容易造成车祸吗?
想到这里,忽然听到妈妈叫我:“小妹!快进来吃芒果嘞!”我立刻回应一声:“喔!”心里却想:还是有声音的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