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爸爸妈妈为我撑起的“保护伞”下,我已经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走过十个春夏秋冬了。什么时候我才能长大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呢?
我一个人趴在窗子上,望着满天星斗,不知不觉进入梦幻般的十年后,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幅十年后的自己。
遐想一
我成为了同白求恩大夫一样的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医生。看,那个穿白衣大褂的我多么威风呀,我每天要为许多病人看病疗伤,看着他们再次健康自信的面对生活,我心充满了快乐和幸福。不错!医生是个多么伟大的职业呀!多少的人们因为这份职业的存在走向人生崭新的一页呀!我正是这样一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的,平凡而伟大的人民医生。
遐想二
我成为了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我每天都为工作忙碌着,研究各种各样的事物,在无尽的未知世界遨游,希望有一天能解决人们还未知的事物,像一只喜鹊不断的为人类带来好消
息,为祖国带去无尚的荣誉。
遐想三
我成为了像哥伦布那样的航海家,我驾驶着与泰坦尼克号一般的巨抡在蔚蓝的大海上畅游世界,向伟大的理想和无价的自由奔去。清晨,第一缕阳光渗透了我的视线,大海变成了金色的天堂,白色的海鸥在空中画出了一条条美丽的弧线。我正是这样一位勇敢、出色的航海家,没准我也会发现“新大陆”呢!
知了的叫声把从美丽的遐想中唤回到了现实生活。带着崇高的梦想,我努力,怀着美丽的愿望我奋斗。我想,有一天我一定会成为父母的骄傲,成为祖国人民的骄傲,像我的遐想一样,做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小时候经常眺望星空,看着那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不由遐想,长大还能不能看到这些星星。十年后,星星会一直等我吗?
每个人肯定都想过自己长大要做什么,对未来充满期待,甚至还可能有一个荒诞无稽的梦想。像我,七八岁要当老师;快十岁了又嚷嚷着要当个医生救死扶伤;现在的我,比以前成熟稳重了,可是那孩子气仍是在的,只是少了些许,梦想就是考一所好的高中……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理想,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十年后呢,又是怎样的?
十年后我24岁,正是青春绽放的时刻,我可能实现了我现在的梦想,还在读着专业;或许我对读书没了兴趣,想要自己打拼一片天地;再或者我在家多陪妈妈,开一家网店,做一份兼职……不过我最理想的是:有一套在乡下的房子,有绿油油的油菜花,有红辣辣的红辣椒,还有和蔼可亲的爸爸妈妈,以及19岁的弟弟。我明天出门工作,而弟弟去读书,爸爸妈妈在家看看油菜花,瞅瞅花儿,再躺在躺椅上安度晚年,想想真是人间最美好的事。因为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陪不了我和弟弟,我们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爸爸妈妈在空闲的几天,带我们去了乡下,在绿油油的油菜花田前我看见了爸爸久违的笑容,也许只有在乡村才真正能放松心情,不为人情世故而眉头紧锁吧。一家人聚在一起,躺在油菜花田里聊着天,哼着歌,这可能就是十年后的我吧,不,是我们吧。
想了很多,可是如果没有努力,怎么会有十年后理想的我。十年后的油菜花田,不仅仅是空想可以实现的,只有付出努力,挥洒汗水,为自己的梦想打下留下基石。
一步一步去实现,一步一步踏出十年后的我,去成为那个我想要的我。
每个人都会随着时间不断的成长,你有没有想过,二十年后的你会是如何?想当什么?或许你们跟我一样,对自己的未来完全没有想法,只想安安稳稳、快快乐乐过完充实的每一天。
我不像有些人,从小就怀有伟大的梦想,不管二十年后的我会变成怎样,也有可能家里穷到连下一餐在哪儿都不知道,但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并没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谁都无法料到,下一刻世界会有什么变化。我只知道“不要想梦,而是要造梦、圆梦。”,心中想做的事情,就要勇敢去做,退休之后才不会留下遗憾。
我虽然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但我只希望二十年后,自己能写出一本本的励志书籍,成为一位作家。我曾经阅读许多的书籍,尤其是励志图书,看了那么多的书,开始让我的内心崇拜起作者的写作能力,虽然我现在的写作能力还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信念造就一生,坚毅成就美梦,只要努力不懈、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
二十年后的我,有可能写出来的书大家都不想看,甚至不会去买,或者有一天突然失去灵感,写不出一篇好的文章,我想那个时候的我有一段时间会一蹶不振、失魂落魄的,我一定会从挫折中崛起,因为我知道,失败或挫折虽有外在的因素,但百分之百的责任在于自己,不能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有失败勇气,才会有成功的机会,不论失败几次,都不会被打倒的。
人生就像一场棋局,对手则是我们身处的环境,有的人能预想几十步,乃至几十步之外,早早做好安排;有的人只能看到几步之外,甚至是走一步,算一步。如果你不知道计算未来,必定是个很差的棋士;如果你没有参谋,必是很孤独的棋士,如果你因为输不起,而想到翻棋盘,早早向人生告别,你必是最傻的棋士。不论二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子,我都会好好的安排自己的人生,不会因为困难就向命运低头,我们要造命、受命、惜命、救命,以积极的态度把握生命,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认命。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黄仁宇
黄仁宇所写的《万历十五年》与以往我读过的所有历史类书籍都不大相同。“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他先以万历十五年这个“平平淡淡”的一年讲起,一开篇就给读者留了一个悬念:既然平平淡淡,那为什么还要用一本书来写呢?这问题的背后是作者想展现出来的野心。用吴晓波的话说,就是“你即便在大海的任何一个角落舀起一杯水,我都能告诉你整个大海的秘密。”
黄仁宇从僵硬的中国历史身躯中取出一小段,在现代的显微镜下细致观摩。
我读完这本书便发现,万历十五年“隐瞒”了太多太多的故事。统治者万历皇帝,大学士申时行、首辅张居正、模范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抗倭英雄戚继光等,这些人物时间交叉往复,人物彼此之间也发生某些联系。通过人物我发现了一些秘密,这就是我开篇所引用的话的具体体现。
我还发现万历十五年虽是平淡的一年,似乎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实际上,从这年起,王朝的覆灭已经不可避免了。或者不应该这么说,应该说王朝的覆灭已经注定了,而只是从那时起,端倪更明显罢了。
黄仁宇是以这么一段话结束他的作品的:“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不得不说,黄仁宇以一个“大历史视野”去看历史,使得他的书在同类书籍内脱颖而出。不过,虽说黄仁宇的这本《万历十五年》占据历史类书籍销售榜首二十年,但在当时黄仁宇写出这本书后,被一些史学家说不够严谨,黄仁宇本人却有点得意地写道:“不时有人说及,黄仁宇著书缺乏历史的严肃性,他们没有想到,我经过一段时间奋斗才摒除了所谓严肃性。”
一直以来,我就对中国历史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中国古代史。通过文字记载,你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古今的差距。但有一样东西是贯穿古今中外的,就是人的智慧。古代有令人惊叹不已的各种手工艺,现代有叹为观止的高新技术,这都是人的智慧的结晶。而人的智慧也体现在治国理政上,尤其是帝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一句话就很明显地道出了历史的重要性。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是我在阅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进而阅读了一点明朝的历史著作。明代的皇帝,除了世人比较熟悉的朱元璋和朱棣以外,其他的了解的并不算多。对于明朝,总体的印象就是皇帝比较荒唐,宦官比较势大。看了这本书后,我对历史人物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观。无论是哪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除了官方定位,也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他们并不是教科书上描写的那么不堪,或那么完美,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是历史巨轮下的拼搏者。
统观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是采取传记体铺叙方式展开了对明朝万历年间的六位重要历史人物故事的描述,全书共讲述了六个人物——一个皇帝(万历)、两任元辅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一个模范官僚(海瑞)、一个杰出孤独的将领(戚继光)、一个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这些人物都个性鲜明,作者之所以以他们为故事主线,大概也是因为他们在明朝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又显得是那么渺小,在时代面前他们都是芸芸众生,自身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限定了发展轨道,他们试图打破它,却发现到头来一场空,因为所有人都被时代裹挟着前行。
万历皇帝表面上看是那个时代的中心,是那段历史的主宰者,因为他有高高在上的皇权,然而事实上,他是最可怜的人,他所处的时代是文官集团势力庞大的时代,他所处的时代是思想受程朱理学深刻影响的时代,所以他有“人欲”则不达,一是受文官集团势力的牵制,二是受他内心思想的羁绊。他从小所有的教育与文官集团集体认同的道德标准如出一辙,这些从始至终束缚着他。他试图打破这个无形的牢笼,以至于在张居正死后要那般绝情的清算他,但最后这种种在后人看来竟像个孩子打翻瓶瓶罐罐撒撒气而已,这种报复行为对于他自身获得真正的自由没有任何裨益。身为皇帝又怎样,时代决定了他的命运。
张居正想要中兴明朝,整顿税收,大权独揽时尚能推动少量地区执行,却触动了文官集团的利益。所以他一死,所有改革全部恢复原样,自己也身败名裂。
申时行吸取了张居正的教训,不再强力推动,改成和稀泥,努力在协调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做好事情,却只是小修小补,还被文官集团骂道德不够。
海瑞选择相信德,过的一贫如洗。但受时代所限,他判案仍然是根据德,而非法律。同时他太扎眼,为整个文官集团所不容。
戚继光非常现实,从小兵用的武器、战术,到治军方略,战略战术,都按照实际情况来。该送礼送礼,该送美女送美女。即使这样,在他的靠山张居正倒台后,他也被迅速罢官。
李贽的悲剧,不在于最后的自***,而在于他从来没有圆融一体,自身思想前后矛盾。他希望能弥合文官集团的私欲和道德,这几乎不可能。
《万历十五年》里的每个人,就这样在激荡和反抗中走完了一声,迎来最终的大失败。最后,从作者的大历史观得出结论: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表面上无事可记,然而四海升平的表面之下,千年帝国崩溃的隐患早已埋下。书中所述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结局(皇帝也不例外),故万历十五年的历史,也是失败的历史!其著作主旨在书中末段提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可以说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从简单的、看似毫不相干历史事件多角度分析了整个明朝社会所遭遇的空前危机,引起人的深思。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年号万历。
这不是一本类似《明朝那些事儿》历史调侃小说,而是一本明史研究专著,作者以敏锐的眼光选取了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围绕发生在这一年以及联系前后几年的事儿,观察着明朝的走向。
书中介绍的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都是曾经有过片面印象的历史人物,当然,也包括万历皇帝。读罢此书,明朝人物的形象从书本中只言片语的`介绍充实成一个个鲜活的立体形象。万历十五年,看似歌舞升平,其实,平静水面下已经暗流涌动,这一年发生的小事,将在日后掀起巨大的波澜。
书中最吸引我的是张居正一章,曾经路过张居正故居,那时还不知道张居正是谁,看完才明白,张居正辅佐幼年的万历,鞠躬尽瘁,死后因为一些小事被抄家,政治真是一个好玩的东西。明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掉了宰相一职,所以皇权打到了顶峰,但是没有宰相,政务缠身的皇帝就疲惫不堪,所以有人查阅史料证明了朱元璋当时有多么兢兢业业,皇帝是一个没薪水,不升职的工作,朱元璋***不亦乐乎,但是他的后代就未必了,明朝是出奇葩皇帝最多的一个朝代,木匠,和尚,画画,反正就没几个喜欢上朝的,等到勤勉执政的崇祯皇帝即位,明朝已经行将就木了。
还有戚继光,影视剧中的明朝无非两件事儿,要么东厂西厂锦衣卫,要么福建浙江倭寇乱。戚继光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英雄,事实上他的确是,但是戚继光只是守土,并没有建功立业,倭寇渐渐平息之后,便被调往京蓟,拱卫京师了。
读明朝的政治会觉得很有趣,中央虽然集权,但是在管理上,好像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征兵募粮之类的机构,沉浸在自给自足的传统社会中,资源协调交由下层地县自己组织,明朝的执政是以传统儒家观念,用道德约束将整个国民塑造成简单的个体,尊老爱幼,明礼诚信,所以从这方面去看,做一个明朝的子民还是挺好的,当然,是指1644年之前的明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