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熊听了狐狸的话,一口奶酪也没分到。这次他们真的生气了,扭头就向家里跑去。
回到家,熊哥俩儿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熊妈妈听了大发雷霆、怒发冲冠。她发誓一定要吃了这只老奸巨猾的狐狸。
第二天,熊妈妈果然找到了这只狡猾的狐狸。熊妈妈怒吼一声,便猛地扑上去把那只狐狸撕成了两半。熊哥哥一半,熊弟弟一半,不一会儿那只自作自受的狐狸就被兄弟俩吃了个精光。唉,真是咎由自取啊!
1.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其基本模式一般为:概括叙述或议论——具体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
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一部分以议论抒情引出回忆,第二部分具体记叙“我”所经历的一件事,第三部分又以议论抒情呼应开头,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
这类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句,找出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
如《老山界》交代时间的词句有: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根据这些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很容易将文章分成三大部分:①决定翻越老山界,做好翻山准备;②一昼夜翻越老山界的经过;②翻山后感想。其中第二大段又可按时间顺序分四个小层次。
3.按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
如(藤野先生>根据地点的转换,可把课文分为三大段:①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的原因;②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弃医从文的原因;③在北京,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和戏剧。
如《变色龙》可按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事件的情节发展,将课文分为三大段。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文章若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理清这条线索,也就找到了划分段落的钥匙。例如《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即:不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赏蜜蜂——想变成蜜蜂。以此为据,不难将课文分为四大段。
划分自然段内部的层次与划分文章的段落的思路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同,它更多地着眼于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有的是“总——分——总”的关系,有的是“分——总”的关系,也有几层意思是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的。
例如《白杨礼赞》的第五段:“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对抗着西北风。”这段文字共七句,第①句总的介绍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第②③④⑥句分别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叙述它的特征(并列关系,第⑥⑦句总结白杨树的精神风貌。显然这是“总——分——总”的结构,认识这一点,便不难将它分为三个层次了。
第二天,熊哥儿俩又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正巧,狐狸刚刚路过,狐狸看了又想用昨天的花言巧语来骗小熊。
但是这次小熊没有拌起嘴,它俩聪明地对望一眼,说:"今天不用你帮忙分奶酪,我们自己会分。"然后熊哥俩就捧着奶酪你一口,我一口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狐狸在旁边直流口水,馋得一点坏主意也想不出来了,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第二天,熊爸爸去狐狸家。到了狐狸家,熊爸爸气势汹汹地敲起了狐狸家的门,“咚咚咚”,狐狸听到声响,不耐烦地大喊:“是谁在敲我家的门?”狐狸慢吞吞地走到了门前,把门打开了,狐狸看到就装成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说:“熊爸爸怎么了?”熊爸爸很生气地说:“昨天你自己干了什么事你不记得了吗?你最好老老实实的给我交待了。”“到…底…我做了什么事惹您不高兴啦?”狐狸结结巴巴地说。熊爸爸听完火冒三丈的把事通通说了一遍。
熊爸爸刚说完,狡猾的狐狸就往窗外一跳,逃跑了。这时熊爸爸也跟着跑了出去,熊爸爸刚跑了一小会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熊爸爸在一片空地上挖了一个大坑,在大坑上面铺上一些树叶,再在铺好的树叶上放上香喷喷的奶酪,这样一个完美的陷阱就做好了。狐狸跑着闻到奶酪的香味就跑到陷阱里掉进去了。狐狸在陷阱里苦苦求饶说:“我以后再也不敢欺负小动物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