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不缺爱的我,童年是快乐的,而我也从未去留意它。我可以吹着泡泡,再看着它们被徐徐清风吹上天空,从变幻的彩色渐渐地透明。“眼如何再搜索……”如何呢?我怎么再将那些一碎不返的泡沫回来呢?听到这里,我的心猛然震撼了——童年已将逝去了,犹如泡沫般地逝去了。我站起身来,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一切——熟悉了十二个春秋,我开始再用我的目光,熟悉那些所谓熟悉的事物——花、树、房子“扑棱扑棱”的鸟飞过……
童年是颇令人寻味的一段时光。
我的童年,是《泡沫》让我重新认识了它——学会爱童年吧!“再美的花朵……盛开过就凋落……再亮眼的星星———闪过就掉落……”眼前的树,从枝叶茂密,高大魁梧,叶子的表面犹如涂了一层蜡一般闪闪发光——再到满树的叶都黄了,叶子在空中彼此擦身而过,发出沙沙的声响;被吹落在地的叶片,被风追赶着,不知跑哪里去了……还记得小时候,快速地踩着自行车,在那棵树下疯狂地玩着,把布娃娃当作我的小宝贝,放在车兜里,带着它骑着车,一个人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还玩得不亦乐乎,从晌午玩到天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我很幸福,爸爸妈妈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我们一起成长,快乐地玩耍,去各地景点游玩;聚会时,一起狼吞虎咽地吃着桌上的美肴,彼此看看吃得满嘴流油,都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我突然觉得和好朋友闹矛盾是一个多么不理智的做法。和朋友在一起,那么多美好快乐的时光,却被这小小的矛盾给打破了……
扶在栏杆上,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不舍,舍不得漫天飞舞的.五彩缤纷的泡泡飞离我身旁,它们容易飞去,却不容易被回忆的风吹回来。它们也许是去给鸟儿捎信了吧?我曾天真的想过。我也舍不得童年那么快就离我而去。最自由的“六一”节是我的最爱,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那精致的礼物,一起“嗨”到很晚,享受自己的节日带来的欢乐与幸福。
珍惜童年吧,也许《泡沫》并不是为了珍惜童年而唱,我却想到童年在人生中只有这么一次。因此,高尔基才会有了他的《童年》,列夫托尔斯泰才有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鲁迅才有了他的《朝花夕拾》。
我望着湛蓝的天空,天上静悄悄的,云朵悠然自得地掠过,似乎童年不曾来过,又不曾离去……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第一部(其它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的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
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地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和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对于他所经历过并在心中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作家在叙述的时候,心情不可能是轻松的,因此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