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面“照妖镜”照出的是国民素质。原本应该乖乖应该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有时竟横七竖八地挡了行人的必经之路;有时竟会出现在树上、绿化带、河里等匪夷所思的地方;有时甚至被脱去“共享”的衣服,出现在一些人的家中,变成她或他的独家坐骑。
也有人说,这面“照妖镜”照出的是城市管理的惊慌与迷茫。中国从一个“自行车大国”进化到如今的“汽车大国”,原本道路管理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新老问题交织,挑战原有的监管和规则,共享单车遭城管扣留的`案例层出不穷。
更有人说,这面“照妖镜”照出的是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背后的“劣根性”和运营的“不灵光”。共享单车“随停随用”的模式利用的正是人性的弱点,人人图一己之便容易导致乱停乱放。而运营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督、惩罚、防范机制,则让共享单车“经常受伤”。
这面“照妖镜”照出了用户、平台和监管这三方的问题与不足,但其实任何新兴事物都是从混沌走向成熟,要加快这一进程则需要用户、平台和监管三方的共同努力。
就每位用户来说,享受了“随骑随停”的便捷,自己也需要有“停好”和”善待“的素养。最终只有每位用户而都遵循用车规则,共享单车才能实现持续“共享”。
就管理部门来说,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问题,应及早纳入城市管理的范畴当中。各地政府与共享单车平台还应尽快“牵手”,制定共享单车管理规范,建立单车使用诚信系统,对违规停放、而已破坏公共秩序的用户进行处罚。
就共享单车平台来说,也应肩负起社会责任,不能只管投放与赚钱。联手政府、同行、研究机构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并通过媒体或APP等进行宣传引导,提醒用户觉将车停到合适的地方。此外,还可以提升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等加强监管,创新运营方式,让用户更乐于遵守规则。
总之,要想方设法把这个新兴事物规范好,三方还需共同改进,力求还原共享单车“原貌”。
如果不给“法不责众”以机会,来一个罚一个,来一双罚一双,把每个人从“群体”当中剥离出来,每个人都必须独立地为自己行为负责,实际上,这些基于“闯红灯”而临时结成的“违规共同体”,便不攻自灭。
并不是说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天然就“素质高”,人家只不过不喜欢集体生活与集体主义,也难享受到集体氛围带来的催眠一样的野性唤起而已。另一方面,人家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该罚就罚,毫不手软,大大地提高了干缺德事的风险。
共享经济这种事,不能指望全民忽然提高素质;只能建立起良好有效的追踪与惩罚机制,只要盗用与损毁的,都能得到严厉追究甚至法律制裁,那么,还用担心使用者素质不高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络交流平台成了大众阅读,交流信息的宠儿,从最早的QQ,到后来居上的微博,再到现在的微信朋友圈,使用越来越便捷,也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但我却想问一句:朋友圈的盛行,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朋友圈能为我们带来便利吗?的确,小小的朋友圈将我们与身边的家人,朋友相连。让我们可以随时看到别人的动态,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像在身边一样熟悉。用来关注不在身边的朋友家人再好不过,轻松拉近了距离。但是,朋友圈是不是没有害处呢?
朋友圈在带来方便的同时是否也存在着危害呢?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朋友圈也是一样。朋友圈的使用十分便捷,但也正是这种便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不明,是没有根据的谣言,而朋友圈却无形中加快了这些流言传播的速度,我们很多时候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无益的。例如:什么水果不能吃,吃了会引起某某疾病的传言。可如果真的深究或询问医生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类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并无任何科学依据。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人在朋友圈,身不由己”的感觉。例如:朋友圈广告满天飞,小小的朋友圈总被广告“霸屏”,有不少人将朋友圈作为投放广告的阵地,将原本用来联络感情的地方硬生生变成了“推销宝地”……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令人烦不胜烦。
朋友圈除了这些客观因素造成的弊端,还有其他危害吗?当然,除了朋友圈的客观因素造成的信息混杂等危害,还有我们自身造成的危害。朋友圈实在太有趣了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拿起手机,点开朋友圈,然后在也没能放下”的`情况,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对新鲜事物有极大兴趣的青年人,他们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莫大的兴趣,而朋友圈恰恰拥有这样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在工作,学习时,情不自禁的拿起了手机,去很久都没能放下,最后实在没什么东西可看了,依依不舍退出时,才发现自己原本做好的规划还一点都没有动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导致我们的效率直线下降。
还有一些人因为朋友圈变的“社交无能”了,很多在朋友圈里极为熟稔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见了面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总而言之,朋友圈虽然带来了便捷的交流方式,但随之衍生而来的弊端也不少,我们应正确选择,合理运用朋友圈,真正发挥朋友圈的作用,让朋友圈为我们服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