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竞争与合作,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生活在社会中,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又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树有长短,水有清浊,芸芸众生忙碌于大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
所谓竞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争胜过对方的行为,也就是双方争夺一个目标,而且只有一方能胜,而合作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有一致的目的,且双方共享结果。
对于竞争,在场的各位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没有中考的竞争,我们也就不会站在这儿,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缺少了合作,“南北对话”“南南合作”都将成为空谈;缺少了合作,建立国际空间站将成为泡影;缺少了合作,我们今天将仍活在“非典”的阴影下,处于禽流感的困扰之中。
但竞争与合作并不是对立的,有的同学却把它们分得太开了,有的只谈竞争不谈合作。当别人问他问题时,头也不回甩去一句“不知道”,认为把别人的疑难解决了就是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对手,对自己的竞争不利,这样的人是自私的,最终将被社会淘汰,有的则认为竞争是没有必要的,片面讲究合作,从而导致了安于现状,无进取心的悲惨状态,当他还在安乐窝里做着美梦的时候,这个世界已将其遗忘。所以,以上的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把竞争与合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他们物尽其用,物为我用,使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戏,那么竞争就是台下一双双挑剔的眼睛,而合作就是与你一同演出的朋友。同学们,让我们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生出最艳丽的花。
风吹过草原现牛羊,雄鹰在天空翱翔,一望无际的茂密森林,其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
盛夏刚过,暖暖的秋风拂过脸面。手捧着金色封面的《沙乡年鉴》,一页一页地翻着,那翻书的声音巧妙地和风声融合在了一起。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可是手中的书却是凉凉的,书中的内容让人有些凉意。
这本书讲述的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先生在美国的沙乡、田野的所见所闻——人类与自然从和谐到不和谐的转变过程。
他在上面写道:“我对于狩猎有一种天生的狂热。我有三个儿子,他们小的时候整天和我的鸟玩儿,有时拿着木枪在空地上来回奔跑。可是当他们长大后,山中可能不会再有鹿的声音;夜幕降临的沼泽地里,也许再也不会有野鸭和水鸭的嘎嘎声;晨曦中,也许再也不会有风吹过鸟儿翅膀的声音。当黄昏的微风拂过古老的北美白杨树林,当银灰色的阳光洒在古老的河流上,温柔地笼罩在宽广的棕色沙洲时,假如没有大雁的音乐伴奏,他们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而这一切环境的改变,都源于人类的无知与自私。
比如说为了保护大型食草动物,去消灭狼和狮子,结果,鹿和赤鹿大量增加,几乎将草地全部啃光。比如说为鼓励猎人猎***动物,修建了许多道路,野地因此不断被道路分割。作者感慨到:“如果我们永远无法做到与土地的完美协调,那我们永远无法获得绝对的自由。”是啊,我们原本应当与自然完美结合的。
事实上,甚至连原始文明也与野生动物有关:水牛不仅为住在平原上的古印第安人提供了食物,也对他们的建筑、服饰、宗教、语言、艺术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过去是这样,现代依然如此。
但是,人类因为对大自然的了解不足,从而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在《海洋》这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因为鱼翅好吃,所以每年都有许多人大量地捕***鲨鱼,甚至有些人捕了鲨鱼之后,只将它的鱼鳍割下来,将没有鱼鳍的鲨鱼重新扔回大海,让其自生自灭。就这样,一只误入人们布下的“死亡陷阱”的鲨鱼,它付出的代价不但是死亡,更是生不如死的煎熬。因为没有鳍,它不能动弹,被人类“残废”后鲜血融入海水中,而其它的动物在它身上啄食。人类啊,为什么不去体会一下一个生物坐以待毙的感觉!海洋生物会越来越少,珍稀动物濒临绝迹。
有些人请客吃饭时,点了不下几千块钱的饭菜,可实际上只吃了十分之一也不到。事后为了显得大方,不打包,将食物全倒进垃圾桶。据统计,每年剩下的饭菜足以给两亿人吃上一年,这是因为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在柬埔寨,每天都会有许多小朋友出来讨糖吃,见到旅客,就跑过来问:“姐姐,有没有糖果?”
有些家庭、小孩一年四季不是开暖气就是用冷气;有时用起餐巾纸来就象天天吃饭一样平常,动不动就抽几张抹抹嘴、擦擦鼻;洗头时让水哗哗地流过;一边刷牙一边让水流淌着;开完会随手就将喝了一两口的“农夫山泉”扔进了垃圾桶……砍树不用一分钟吧?抽出一张纸,更无需一秒钟吧?水似乎是多得不得了的吧?而事实是水的流失已加快了全球的沙漠化。森林的生长周期是多么的漫长。
种.种事例说明,人类离不开自然,可却不爱惜它。许多看似平常的小事,造成的结果却是我们的未来不再有鸟语花香,不再有风景如画。曾经,大自然养育了我们,如今,依然带给我们快乐与富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将地球当做自己的第二个母亲,呵护她身上每一寸土地呢?如果,我们可以时刻想着节水省电节约能源,时刻想着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是否可以期待地球早日脱掉“枯黄的外衣”,重披绿色的盛装呢?“保护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来吧,让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一起营造我们美丽的家园吧。因为——我们也是地球的一部分。
在十四、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称为包买主的生产方式,它是将生产资料分配给多个手工业者,通过他们的共同合作来完成生产任务。这也许就是现代商业合作的雏形了吧。
而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合作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它不在只是一种商业运营方式,而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成了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
合作无处不在。便是在自然界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合作的身影。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的哺养后代。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飞机协和客机的生产正是通过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个部件,大到机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颗螺丝,都是由不同国家的专业部门分别制造的。最后再将不同的部件组装,一架协和机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合作源于信任。在现金诸多的国际组织与团体中,其实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而这样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国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个体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个体间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会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定期汇报签约国财政状况的规则,倘若签约一方为了保留实力而虚报少报相关数据,那么,这种不信任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合作的失败。因此,不难看出,缺少诚意和信任的合作毫无存在的价值。
合作就是力量。如果仅让你用一支筷子吃饭,它几乎连块肉都夹不起来,而用一双筷子,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可见,只有合作才能发挥个体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拥有大于个体的力量。正如当年诸葛亮指挥蜀军大败曹兵的战役,大多是以少胜多。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葛亮清楚地知道,只有合作才具有无穷的力量。
合作的确是一种精神,它源于信任,且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难以估量的。这个时代呼唤许多精神,而合作精神将永远是推动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
文章的中心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叙事有中心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确,主题要明确集中,立意要深刻、鲜明、新颖。在叙事时,我们要善于从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会意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平凡、不显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其次,我们还要明确,我们所写的记叙不是为记而记,而是有感而发,有悟所写。所感所悟就是叙事的中心,写作时要注意把它贯穿于全文之中。最后,在阐明我们的观点时不要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而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般来说,点明中心在文章的结尾较多,因为这样从记叙事情到引出意义,比较自然,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中心在文章开头,也就是在记事之前先点明意义,让读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但不管怎样,点明中心都要自然和谐,不能为套中心而强发议论,大呼口号。文章的中心就像人的灵魂,在叙事时,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要以中心意义为线索贯穿全文。
1825年,清,道光年间,夏。
这是一个黄河边上的无名小村庄。已经,许久未雨,黄土地裂开多时了。河边,有黑压压的一群善男信女,还有一个身披彩衣的法师。他们在献祭。法师在舞,在唱。他用破嗓子大喊:“吉时已到,向河神献礼!”
那群人“咚”的一声,跪下了。随即,几个汉子把台上的“礼品”——许多牛羊,一对童男童女,一个年轻姑娘,还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扔进咆哮的黄河,人们大喊:“求河神赏雨!”
不久,下雨了。
那时,人类敬畏自然。
1925年,民国时期,夏。
初夏,江南徽雨。周庄古镇,烟雨微然。孩子们快乐极了,在青砖板路上又唱又跳。小河中的水鸟也与他们一起。小桥上,一个年轻姑娘打着一把红油纸伞,巧笑倩兮。船家们坐在船里,唱着热酒,欣赏这快乐的场景。雨的清冷声,孩子的银铃浅笑,分外动人。
天空是蓝莹莹的,空气是甜丝丝的。
那时,人与自然是好朋友。
1945年,解放时期,夏。
又下雨了。真烦人!我被淋成了个落汤鸡。这雨有股怪味。害得我身上臭臭的,脏脏的。
我打开窗户。咦?天怎么黑成这个样子?
那时,人类开始破坏自然。
2105年,科技时代,夏
电视台在放一则消息:
“近日,我市频频大雨,雨是有酸腐性的!观众朋友们切勿出门……
自然,开始报复人类。
当动物们憧憬着美好的明天时,一只魔爪正伸向它们,当白云正享受蓝天时,黑色的“***手”近在其眼前,当大自然正悠闲地睡着,做着美梦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梦断人间。
人类———这一切恐怖的制造者,正在摧残着自然界的一切,他们击碎的是大自然的梦,也是自己的梦。
当那只怀着小羊的藏羚羊母亲沉重的跪下时,那支枪仍会射击,流出的是血,失去的是心;当母牛仰天长鸣时,鞭子仍在继续,击溃的是肉体,也是一颗***之心……
美梦已断送人间,而恶梦仍在继续。
为了研究出为什么唱歌,人类***死了2000多只小鸟,“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儿的梦也断在人间。
人类是大自然的,但大自然不是人类的。
人,应该是最理智的动物,而现在,人,是最可怕的动物。
不仅仅是动物的梦在破灭,资源也在被人类无情地摧毁。
本来就不算充足的水资源正在大幅度地减少,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水越来越少,当一种可再生资源在不断减少时,不知道留给人们的会是多大的创伤。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它的消失留给人类的是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它警告着所有的人。
它的美丽无可比拟,碧波荡漾,林木茁壮,胡杨曾是一个个整装待发的士兵,保卫着罗布泊,给罗布泊增添一份生气,一丝魅力,野鸭三五成群在水中嬉戏。
可是,当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肆意“改变”和“吸食”罗布泊,在罗布泊上大举破坏时,罗布泊,成了流干了眼泪的戈壁。
黄沙满天,飞沙走石,“大荒孤烟直”的悲凉毫无掩饰地暴露在所有人眼里,胡杨几乎全部消失,留下的也只是歪斜的老弱残兵,罗布泊的上空,一只鸟也没有,显得阴森恐怖,格外沉寂———这,就是现在的罗布泊。
自然界中一切的一切都被人类无情剥削。
如果我是最后一只蓝鲸,我会用泪水撕裂痛苦的记忆;如果我是最后一个湖泊,我会用身躯淹没人类的罪记,如果我是最后一滴水;我会用行动抨击人类的梦;如果我是最后一个人,我会为失去的东西叹息……
当人们真正提高警惕,自然界将重新定义;当人们保护自然,恶梦永远成为过去;当人们与动物和谐相处,一切都会美妙至极。
我们不为自己挖掘坟墓;
我们不让一切梦断人间。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变成我们的眼泪;
不要让我们也梦断人间。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除了人类,还生活着许多种动物。它们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人类朝夕相处得好朋友!
动物是我们最为亲密的伙伴,也是对我们贡献最大的伙伴,白蚁虽然是害虫,但它们建造的房子,却让我们的人类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所以,人们在建造高楼大厦的时候,就充分利用了蚁穴的通风原理,使我们的人类在高楼大厦里学习工作,不受空气流通的影响。蝙蝠虽然在夜晚活动,但它们在飞行的过程中,却能准确地飞到任何一个地方,而不碰壁。这是因为蝙蝠有一个准确地反馈系统。今天我们人类就利用这个动物的长处,发明了雷达,使它为人类服务。
在生活中,我们和它们和谐相处,只要去公园,免不了听见小狗的“汪!汪!”声,小鸟的“叽叽喳喳”声,再配合上人们轻声交谈,谈笑风生的声音,就构成了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最美乐章,它不必多么的悦耳,多么的奢华,因为它已道出了人和动物之间的深厚友谊,这才是多么悦人的啊!人们和动物是最为亲密的伙伴,我们爱护它们,呵护它们,记的在山清水秀的瑞士,随处可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馨场面。人们喜欢带着家庭宠物在街头巷尾散步自不必细说,单说瑞士的鸽子和麻雀等飞禽竟也不怕人,在人声鼎沸的闹市区和旅游景点毫无顾忌地飞来飞去,有的麻雀甚至跳到街头露天餐厅食客的餐桌上啄食面包屑。这是一幅多么招人喜欢的画面啊!我们爱护它们,他们也帮助我们,盲人虽然看不见光明,但导盲犬让他们重获“光明”,古代人们送信很麻烦,但信鸽帮人们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曾经养了一只小狗,洁白的身体,再配上两个水汪汪的大眼睛,让人觉得它可爱至极。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它出去溜达溜达,晚上睡觉时,只有当我轻轻抚摸它时,它才肯睡,如果哪天我忘记了,它就会瞪大了水汪汪的大眼睛,含情脉脉地望着我,渴望我的抚摸。我与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我们做到了形影不离。但有始必有终,我和它相处了几年后,它奔跑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每天睡觉时都不需要我的抚摸了,我知道它马上就又要离开我了,但我不相信!可是几个星期后,它走了,走得太突然了,当天我哭得死去活来,最后只能看到它被埋在野外,我为它立了座坟,插上几朵白色的花,十分不舍地走了。回忆起我和它经历的一件件事,感到鼻子一酸,又哭了出来。
时间可以冲淡记忆,但冲不淡的是那份情谊,人和动物虽然不是同一种类,但之中还是能产生超越一切的情谊,而这份情谊,恰恰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关键,所以,善待身边的动物,你会发现,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