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被很好地保存着,我小心翼翼地靠近观看,画的纸质是宣纸,看去有点泛黄,很有年代感。这幅画画得栩栩如生。上面画了牡丹花,有怒放盛开的花,有含羞待放的花骨朵。
花的.颜色有粉色、淡青色、深红色、梨色等。牡丹花的花蕊有粉色、黄色,它矗立在花的中间,仿佛花香弥漫,香味诱人。花的周边还有那细细不起眼的小草,小草虽然没有花朵漂亮,但这也是这幅画缺一不可的一部分。
看着看着,我像身临其境似的在画家身边看他作画。突然发现画的右上角写了几个毛笔字,字有点潦草,好像是“富贵花开”。我查了资料知道牡丹花的花语是圆满、浓情、富贵。
虽然这幅画很旧,但这是王梓俊家先祖留下的无价之宝,也是祖辈对后代寄托了一种美好的希望。
《幸福的哲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辑谈幸福;第二辑谈人生;第三辑谈人文精神;第四辑谈阅读和写作;第五辑谈教育和文化。
周国平认为哲学就是谈心,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活动方式,哲学实际上就是从具体的日子、具体的事情跳出来,想一想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哲学就是帮助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就会有好的心态,哲学让人对人生有个准确的定位,实际上哲学就是教人如何从价值观的角度去谈幸福的问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它,人们才做所有其他是事情。他的意思是说,人人都想要幸福,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最后的目的都是要生活得幸福。有的人想发财,想做官,但发财和做官本身不是目的,他想通过发财和做官过上他心目中的幸福生活,有的人不想发财和做官,但并不是不想要幸福,他认为发财和做官不能使他幸福。能使他幸福的是别的事。人人都想要幸福,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什么是幸福,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的问题,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在中国的哲学里,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保护好生命的.本真状态。庄子在这同时还强调精神的自由,崇尚与造物者游、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儒家接近完善主义,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安贫乐道就是幸福。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幸福的尺度》这篇文章谈到:你今天幸福,但你并不能保证明天幸福。面对幸福你不可以贪婪,因为幸福本身就是有节制的。你不可以炫耀,因为幸福本身是朴素和宁静的。不能忘了自我的幸福是许许多多人和机缘襄助的善果。幸福不是蜂蜜、糖和所有甘甜物质的混合体。它的尺寸始终在我们的内心的神圣之处。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全然把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这个方式又是给自己带来快乐,并对所有人有所裨益。
总之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就像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智者对话,读完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同时也感受其实现在自己已经很幸福了,珍惜现在的生活,在家庭生活与事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周国平老师希望您能再写出有哲理性的书籍,宁静我们的心灵。
《幸福的哲学》是一本周国平先生根据自己的讲座自行整理的讲稿。在文中有很多当时的与大学生的现场互动,很有针对性,我想周老师的讲座对当时即将拓展自己人生的大学生肯定能注入新鲜的血液,突然对这些学子有了一份艳慕之情。他告诉我们人活着是否能获得幸福最重要的是看价值观。也就是说想明白生命里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首先是生命的快乐,周老师觉得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世界,但是生命它本身的一些需要,它们的满足给人带来的快乐是最大的,而这其实不用很多物质,很多钱。有一些需要,可以说是生命骨子里的东西,比如健康,享受生命最基本的一个方面是享受健康。是的,现在每每听到家人身体不适时,就觉得很紧张,也时常听到有人为了事业过于劳累等等,当然我们很敬佩这样的工作者,但又觉得有些许的遗憾,更有甚者,不顾自己的身体,纸醉金迷,更是不该了。我特别欣赏托尔斯泰的一句话,他说真正的物质幸福不是金钱,从物质角度来看什么是幸福,那也不是金钱,是什么呢?他说对个人来说是健康,对人类来说是和平。
经历过许多种快乐的人,到最后会意识到真正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周国平先生说了他人生中两段最快乐的时光。一个是他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漂亮的姑娘。但是碍于时代和他自身的年龄问题,他就只是单纯的欣赏。在大学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称这段时期是青春期的阅读,没有目的,只是一种饥渴,一种想要和整个世界谈恋爱,和人生谈恋爱的冲动。他形容翻开一本书时的感觉为艳遇!“艳遇”这两个字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偌大的校园里总想着能与倾慕的男子不期而遇,那是心底的梦想,是少女的情怀,忐忑而不安,青涩而美好。周国平先生说艳遇的时候是一种精神得到刺激与满足时的惊喜。这种感觉,每一个深夜阅读过的人应该都有过的,在你没去过的地方,有那么一个人,写出了你的心声,或者让你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种感觉,都可称之为艳遇。
他的第二段最快乐的时光是初为人父时。他说,当女儿降临之后,每一天都是新的,通过这个小小的婴孩,他对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个小生命让他的生活回到一种动物的最纯粹原始的状态。他喜欢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等等一起琐碎的事情。他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甚至戏称自己是大奶瓶。他以为男性不能***,孕育生命,喂奶,实在是遗憾!让女人孕育子女是上天对女人的珍爱。在他的孩子会说话之后,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当孩子的秘书,记录孩子的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说,最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只是想在孩子长大后,给孩子一份礼物,让她看到她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些才是生命中的珍宝。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他要用文字记录下来,他不舍得让孩子的妙语就这样白白流逝。多么细腻的父亲,我也已为人母,与孩子的朝夕相处,陪伴着她的成长,有过无奈,有过不耐烦,但正如周老师所言更多的是惊喜,是快乐,这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幸福的.哲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辑谈幸福;第二辑谈人生;第三辑谈人文精神;第四辑谈阅读和写作;第五辑谈教育和文化。
周国平认为哲学就是谈心,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活动方式,哲学实际上就是从具体的日子、具体的事情跳出来,想一想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哲学就是帮助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就会有好的心态,哲学让人对人生有个准确的定位,实际上哲学就是教人如何从价值观的角度去谈幸福的问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它,人们才做所有其他是事情。他的意思是说,人人都想要幸福,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最后的目的都是要生活得幸福。有的人想发财,想做官,但发财和做官本身不是目的,他想通过发财和做官过上他心目中的幸福生活,有的人不想发财和做官,但并不是不想要幸福,他认为发财和做官不能使他幸福。能使他幸福的是别的事。人人都想要幸福,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什么是幸福,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的问题,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在中国的哲学里,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保护好生命的本真状态。庄子在这同时还强调精神的自由,崇尚与造物者游、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儒家接近完善主义,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安贫乐道就是幸福。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幸福的尺度》这篇文章谈到:你今天幸福,但你并不能保证明天幸福。面对幸福你不可以贪婪,因为幸福本身就是有节制的。你不可以炫耀,因为幸福本身是朴素和宁静的。不能忘了自我的幸福是许许多多人和机缘襄助的善果。幸福不是蜂蜜、糖和所有甘甜物质的混合体。它的尺寸始终在我们的内心的神圣之处。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全然把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这个方式又是给自己带来快乐,并对所有人有所裨益。
总之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就像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智者对话,读完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同时也感受其实现在自己已经很幸福了,珍惜现在的生活,在家庭生活与事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周国平老师希望您能再写出有哲理性的书籍,宁静我们的心灵。
“困住你的不是你的短板,而恰恰是你的长处。”正如艾米妮亚·伊贝拉在《能力陷阱》中所说的,阻碍前进的不是你的短处,正好是因为在某一个方面做得太好了,以致于无法自拔。
“或许正因为我是个毫无零售经验的门外汉,思维才能跳出当时固有的商业框架,迸发出许多新奇的想法。”这是铃木敏文对自己的定位。
创新就是突破原有的、过时的行业共识,或者个人的突破思维定势,用旧要素组合出新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不断地突破原有共识,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比如同行会说你在做白日梦,上司会说你是不是疯了。
当提出要让大型超市和小型超市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时,当提出要让供应商“共同配送”以提高效率时,当提出要让ATM走进便利店为消费者
时代在变化,人也在变化,那还能指望以不变应万变吗?当然不能。
“7-Eleven是一家不断主动做出改变的公司。”当记者朋友让铃木用一句话概括7-Eleven时,他这么说。
当同行们都在价格上做文章时,他说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品质,开始以团队形式研发产品;当经济不景气时,他说生意萧条的原因只有一个,即现有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于是推行“假设-执行-验证”的数据驱动式的单品管理策略;当发现进入老龄化和少子化社会时,毅然决定
“坚持应对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全体员工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建立假设,挑战各项业务。”就是7-Eleven能够保持稳步成长的理由。
最终,7-Eleven的营业额超过了它的母公司,7-Eleven的“亲生父亲”——美国南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经营不善,被邀请收购它。到目前,全球十几个国家有超过5万家店,年营业额达10万亿日元,而且还在持续创造着传奇。
所以,认定的事就要去做。只要信念坚定,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