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17岁,一个有花有水,有酸有甜,有笑有泪的年代。在这个年代,我们的生活里不知不觉多了一种味道,它叫做“涩”,但却不是苦涩,而是那种淡淡地青涩。
17岁,我忽然变得多愁善感,因为这是一个离别的年代。面临毕业,空气里到处都是离别的气息。每个人都用忙碌掩饰着自己,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动了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伤感便从那一刻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我清晰地记得那一晚,枫,我最好的朋友,他把那张保存了快一个学期的淡紫色的纸递给我,那张纸很漂亮,我在开学时就发现了,还曾一度想往上写字,但枫阻止了我。他说,那是留给他最舍不得的好朋友的。今天,他把它给了我,我知道,对于有些自闭的他,我确实是他唯一的朋友。就像当初我就知道那张纸他早晚也会给我。
静,这上边有我给你留的`几句话,谢谢你一年来对我的照顾。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就像看《情深深,雨蒙蒙》时,曾经把眼前这个男孩看得眼圈直红,我却没有一丝感觉。但今天,我是怎么了,怎么就被这个下巴下才有些毛茸茸的男生的几句话给说得心里有些翻江倒海。
也是,这一年来,到底我跟他发生的故事比我活了17年似乎还要多。他第一天转学过来,正好我心脏病发,作为新同桌的他急得都不知该打110好还是119好了。等120车来,担架却上不来,他就一气把我从四楼抱下去,到现在我也不明白瘦小的他是哪来得那么大的力气。
接着我就大事小事不断,自闭的他,似乎就惟独对我的事格外的上心。我病了他就逃课来医院陪床;我不开心他就陪我无休止的逛街;就算明明知道我无理取闹他也甘愿受我欺负。我不知道那代表什么,只知道我有危险,有困难,有烦恼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面前。
现在面对着这张纸,面对着纸上他提的小诗:时间带不走空间,欢笑在心中沉淀,最初的爱是永远,每当梦醒边缘,太阳会再次出现。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将是我们之间最后的句号。
我们之间,就像一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要结束的电影。同学们总说我们算是恋人,我说不是。因为我们从没有像别人那样亲热,没有一起看过一场电影,甚至只有我们俩时,多数也是他陪我沉默。
我知道,他还是会回去那里,那个他曾经生活过十六年的地方,因为每当他和我说起那里时,我可以从他的眼神里读到他对那里的眷恋,他曾说过,那是生他养他的地方,那里有他的梦想。至于我们,就像彼此生命里划过的一颗流星,彼此在对方的生命里灿烂过就足够了。
默默地,我把纸连同我们那段不该称作爱的情折好,放进抽屉的最深处,同他一样继续苦读,让实现梦想的动力将这个年代的青涩挤压在心底。
不止一次地看《奔腾年代》这部电影,并把自己的网名改成“海洋饼干”,两个小时在我看来,却是至今的挥之不去的余味。曾经古人形容“语音绕梁三日不绝”用来形容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再合适不过了,借用孔子的“三日不知肉味”,我想把《奔腾年代》比作一道大餐,体育电影界一道“形”“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首先来说说“形”,“形”便是该电影的结构。它的主线是一匹马和三个人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奋斗史。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波三折。
查尔斯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可是中年丧子,家庭粉碎,这是第一个起伏;如果说有人是含着银勺子长大的话,那么瑞德可以说是从小在漂泊中长大,最后在拳击场上沉沦,这是第二个起伏;汤姆是个优秀的驯马师,却一直被埋没,恰似失去钟子期的俞伯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第三个起伏;“饼干”虽有优秀的血统,但是身形矮小,生性懒惰,被人弃之,这是第四个起伏。而这四个起伏聚集到一起,便成了海上汹涌的波涛,爆发出惊人的震撼力,那赛马场上场下的欢呼声,说明了这一切。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在取得成功后,又不遗余力地刻画失败,在克服失败后,又在用外界的考验来推波助澜,至此,影片的后半段是个高潮,瑞德和马受伤后,影片用大量手笔平静地叙述着他们的生活,恰如龙卷风的风眼中总是一片平静,而在风眼周围,作为观众的我们,无不伤心落泪,感叹命运的无常与无奈。
如果影片仅仅是叙述这样一个故事,那么这样的起伏在希区柯克面前,也算不上一流。对于它的结构,点睛之笔就是影片的虚实相生。历史的照片,穿插在现实的镜头中,是那么自然,不留任何修饰痕迹。在现实灰暗的时候,那些黑白照片带给我们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或许年代是萧条的,但记忆却是充实的。这样的照片,让我们感受到真实;这样的真实,使饼***故事更加切肤。
再来说说“色”,色彩是给我们最直接的印象,在《英雄》里,我们记住了最后飘零欲滴的金黄;在《辛德勒名单》中,我们记住了最后的红玫瑰;在《黑客帝国》里,赋予了绿色独特的气质;在《碧海蓝天》里,梦想成了永恒无涯的蓝色。在《奔腾年代》这部电影里,我们很容易发现影片前半部分是黑白的基调,并且偏重高调。在这样的色彩中,我们感到了压抑,这种高调的压抑,生在萧条的年代,生在波折的人生,压抑更容易把观众卷入到影片中大有“浓阴落尽有高柯,昨日流莺在何处”的意味。
直到海洋饼干出场,它懒惰地躺在草丛上,才让人的眼睛一亮,这样的“一亮”,是影片色彩的一个转折。由此,后半部分色彩开始变亮。特别是在赛马取的胜利后,瑞德洒下的花瓣,让人身心愉悦起来。
而海洋饼干和瑞德相伴的日子,色彩完全明艳化,虽然,这样的相伴是个悲伤的故事,那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那平整厚实的跑道,那油漆刚过的白色栅栏,是种难以言喻的美。自古以来,人们见到美的事物,总是那样稍纵即逝,会内心忧伤,而用美本身来修饰悲伤,不禁想对瑞德和饼干说,某一天,我们失散在这世间的哪个角落,无论我们在此岸或彼岸,我们还会相遇,这就是宿命。色彩,让故事做到了“花瓣泪飘落风中,虽有悲意也从容”的境界。
“香”是调动我们除视觉感官外的因素。所以,我更愿意用除视觉感官以外的因素来比喻《奔腾年代》的“香”。
它的香,来自它的音乐,浑厚大气的音乐加之嘈杂的现场声,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赛马运动,各种小乐器加之流利八卦的解说,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整个音乐奠定了它恢弘的基调,音乐的延伸,就是给人感觉:历史,在脚下延伸。
它的香,还来自它的台词。“I was crippled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I got better。 He made me better。 Hell, you made me better。”瑞德叫嚣着这句话的时候,我落泪了,他不愿承受没有赛马之痛的宣言。包括查尔斯的无数次宣言,都让我们感到处在萧条中的振奋。
它的“香”,来自它的细节,从瑞德吃饭的多少,我们可以判断他复杂的心理活动,希望自己骑着海洋饼干创造辉煌,一方面又担心自己体型太大,克制着自己的食量。此外,还有很多细节反映时代。
最后,再看看《奔腾年代》的“味”,即给观众的感受。众所周知,这是一部电影,里面面向困难与残缺,敢于挑战的体育精神更是影响着观众。但是,我想,一部电影如果光是描述体育精神,还远远不够,我们可以从中品味到更深的内容。首先是时代精神,乐观,就是美国精神的主线。好莱坞总是一个早就美国梦想的地方。所以,它从文化背景方面,是美国本土文化精神的体现。其次,我们知道,三个人都信奉着“没有不可能”,他们才能轰轰烈烈地赶出这番事业。但是这样的信奉,上升到哲学高度,就是世界上本来没有奇迹,人在最接近奇迹的时候不是上帝向人们显示奇迹的时候,而是人们认识到世界上本无奇迹的时候,仍然对世界保持执着的时候。所以,当瑞德再次跨上海洋饼干,就是对奇迹的一种宣誓。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段历史展开的叙述。
这段时间是一个动荡不安,人民步伐不一的艰难时世,当时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混乱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无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图复辟帝制,同时也有一大批青年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剧情开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消息引起国民哄动,让在国外留学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钊等人愤愤不平,他们纷纷回国寻求一条救国之路。李大钊说:“我们必须要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时陈独秀也创办了《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倡导白话文,为寻找一条救国之路打开了新思想涌流的闸门。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们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革命观点。
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北京大学”里,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随后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编辑部”。此时北京大学的一些顽固的保皇党也与新青年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不断进化。
在探索和发展真理时,十分艰难。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加上白话文的迅速传播,如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巨作横空出世,大大推动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国道路的步伐。
这部剧中也有很多风云人物,他们的服饰习惯也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繁杂和混乱。比如留着长辫子端着烟袋讲国学的辜鸿铭教授。张勋的辫子军领兵复辟及海外留学回来,西装革履的胡适等人,这些极具色彩与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观众眼帘。而且他们的人物特点也十分鲜明。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也让我们过目不忘。他们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有一批爱国人士正在不惧艰难险阻,努力寻找成功之路使中国登上历史舞台。
《觉醒年代》为我们展演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以深刻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这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同时赞扬了觉醒年代时期一批共产主义者的一颗颗爱国之心。
这部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我们看到中国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负众望。
《觉醒年代》是官方为纪念中共建党100周年而推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为时间线,形象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共建党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
百年前的觉醒年代,革命先驱尚在凄风苦雨中为抨击旧文化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强力倡导“科学与民主”,为传播新思想而奔走呼号;转眼间岁月轮替,我们在获得科学与民主以及全面社会进步的基础上进入了“新觉醒年代”,站在一代一代思想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应将客观、辩证地再认识传统文化、历史作为己任,在热血沸腾的历史中审视自己,收获历经坎坷却又一往无前的担当和勇气;在多元丰富的思想争鸣中回溯传统,收获海纳百川的心态和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志存高远,勇立鸿鹄浩志。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有了信念,人生才有航向。***主席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中国青年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始终树立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最高目标,确保党的事业灯烛辉煌,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当代青年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极力创造,补国之不足,拓未来之渠道,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必须知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处于新阶段,我们必须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知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而我们要面对的是变幻莫测、艰难险阻甚至诡谲神秘。但只要我们肯打破常规,破开枷锁,稳中求进的同时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就一定可以在这个多彩的时代谋好新局,开好新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