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是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纪录片讲述了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昨天晚上看了央视教育纪录片《镜子》,看后一声长叹,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长却不一定是好家长。今天看完学生的,再次印证我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纯真、善良,但家长却不见得。
陈雪媛的妈妈长期在国外,由爸爸带着。
刘雨荷的日记写的非常感人,妈妈的留言也是爱意浓浓。
江谢语哭得最伤心,从她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爱心树》中的那棵树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妈妈。
姜B月的日记让我一阵唏嘘。他说每次没考好,妈妈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旧爱妈妈。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长面对孩子纯真的爱,又是怎样的呢?我想,姜妈妈看到这封信,一定会有所触动。
看完《镜子》后,结合同学们的日记,我觉得我不能把孩子们逼在读书这条路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成功地人生设置了唯一的终点,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祖宗告诉我们,各行各业都有成才之人。这次读书,不仅孩子们成长了,我也成长了。孩子和父母本是亲密无间的关系,自从进入学校,自从有了考试,多少伤痛和眼泪都是围绕成绩而来,我不能改变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这种亲密的亲子关系。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无需太多,只需懂我就够。
“Good morning……”同学们上课已经十分钟,而我却拿着一带药匆匆赶来。进了教室,回到座位上,竟然发现桌子上有一杯热茶。我扭头看了看四周:“谁倒的?”大家指了指同桌。我点了点头,却未曾说声谢谢。她并未在意,只专注于书本。我吃了药,睡了一觉,感觉舒服许多,阳光撒在脸上,暖在心上。
她的爱永不言败,就像盛开在心灵上的花朵。
大桥分为三层,每层都有不一样的交通工具,都分别为汽车、火车、轻轨列车,最底下的一层是专门给汽车用的,最后一层是给轻轨列车用的,每一层都有不一样的功能但是每一层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特别环保,还可以吸收废弃。
第一层,它可以节省空间,第二层,它有一个免费的洗车机,可以不让细菌污染环境,第三层有一个省电机,可以让轻轨列车运行中不让电用的太多,特别环保。
满桥豪客满桥歌啊!蜕变的桥,传递家乡进步的消息,透露了家乡富裕的'声音。时代的春风,美好的追求,我蓦地记起了儿时唱给小桥的歌,哦,时艳艳的太阳照耀,芳香甜蜜的花果捧来了,五彩斑斓的月拉开了!
我心中涌动的河水,激荡起甜美的浪花,我仰望一碧蓝天,心底轻声呼喊:家乡的桥呀,我心中的桥!
乐观,是开在悬崖上的花。在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上,漫天黄沙,寸草不生,但却生长着一种花,它极细小,却洁白,它八年才开一次,生活环境的艰难使它更顽强;虽然漫天的撒哈拉的黄沙点缀着这洁白的小花,它却依然乐观地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开得洁白芬芳。
乐观,是开在黑暗里的花。有人问一位盲人:“你生长在黑暗之中,你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说:“我痛苦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瘫痪的人比,我能走路。”面对不幸的遭遇,不公的命运,盲人想到的不是痛苦,而是乐观地对待。他不比幸福,不比健全,比的是对生活满怀感激之情,海伦凯勒,小时候因聋致哑,可是她始终不放弃生活,努力地学说话,学写字,我们暂且不说她为此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但她让我们心存感恩之心去看待生活,感恩生活赋予她的不幸,努力做着最好的自己。
乐观,是开在尖刀上的花:“美丽是一种恩赐,而痛苦使我坚强”,这是中国著名残疾舞蹈家王丽说的,她与丈夫一个没有双腿,一个没有双臂,却要奔放热烈的拉丁舞,丈夫双腿瘫痪,她就推着他跳,她腾空而起,丈夫就用双手托着她,每一节拍,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艰难,但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乐观地看待苦痛,踩在“刀尖上” 虽然如履薄冰,但她们快乐地舞着。
乐观地看待生活,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乐观的人看到自己拥有的,自己身边美丽的;悲观的却只能对着镜子自怨自艾,忽视身边的幸福和快乐。
有位哲人说过:“我们都容易成为远视眼,忽视眼前的幸福,但如果你乐观的看待命运给予我们的,坦然接受它,你就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生活中,有人自己打开幸福的门,有的人自己紧闭幸福的门。后者只记得悲痛,忘了生活还在继续,忘了命运可以改写,我相信就算遭遇了挫折,拥有了残缺,但只要你坚持你的梦想和信念微笑着,面朝太阳,就会看到美丽的天空。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比喻的妙用。
标题将乐观比成心灵上的花,宛若妙女之美目,让人怦然心动。
主体部分的三个并列分论点均用了比喻,分别将乐观比成“悬崖上的花”“黑暗里的花”“尖刀上的花”,不仅说理生动形象,而且将花开的恶劣环境与乐观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了乐观的重要性,有力地论证了“乐观是开在心灵上的花”这一中心论点。
炎热难耐的夏夜,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清新明亮;宽广无边的大海,因为有了初升的红日,才显得清澈无瑕;蔚蔚的青山,因为有了鸟语花香,才显得富有灵气。亲爱的爸爸,在我的心灵深处,因为一朵花的盛开,显得温馨而甜蜜。
校园的门口,我在里边,你在外边。放学的铃声响起,你在焦急地等待,等待我的出现。终于,你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我,于是你满脸堆笑,上前一把接过书包,放到车里。尽管你也看出我的垂头丧气,但还是高兴地说:“儿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得不错吧?”因为刚刚被老师批评,于是我面目生硬,冷冷地回了一句:“还凑和。”
突然,一阵疾风,吹得树枝摇动的频率飞速加快,一阵刺痛在我眼中放射。也许是我这无礼的态度被上天看到了吧,一颗万恶的沙子进入我的眼中。你急忙扶住我的眼廓,轻轻地扒开眼睛,用力猛地一吹,顿时,我的眼睛像是吃仙丹似的,又重新恢复以往的洁亮。
这时,传送到我的大脑皮层的第一个视觉信号,是你那张刚毅、坚强的脸。但这张脸,却也皱纹纵横,眼球混浑。在我的记忆深处,我记得你的脸,是那么的有光彩,双目炯炯有神,那一瞬,我的内心泛起一丝酸意,伴随着内心的某处有些颤动。
记忆深处的一件往事在脑海浮出。那是我五岁时,家里没有汽车,只有一辆摩托车,这辆摩托车就是我们父子俩人的交通工具。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早上,窗外的世界就如同世界末日,狂风夹着冰块,无情地吹打着玻璃,马路像被打上一层石蜡,晶莹无瑕。你送我去幼儿园。你在车前,我在车后。我紧紧地抱着你,你的身体像一堵墙,你的体温温暖着我的身体,所以,尽管暴风肆虐,我却没有一丝的寒意。突然,车身失衡,你和我一下子从车上摔了下来。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昏了……
当我清醒时,你正抱着我。我毫发未伤,而你的一条腿却正在流血。当时,我哭了,哭得是有生以来最响的一次。你抚摸着我说:“男孩子,不要动不动就哭。”脸上依旧是灿烂的微笑。后来你忍痛把我送去幼儿园,看着我被老师领到教室,才放心地去了医院。
想到这些,我羞愧难耐。此时我真想对你说一声:“爸爸,对不起。”但因为年龄的原因,我没有说出口。
父爱如山,撑起一片蓝天,父爱是海,包容了我的一切;父爱更像一朵花,它盛开在我的灵魂深处。
看完了《镜子》这部纪录片,引发的是更长时间的思考,没有思考的片子,不是好片子。片子更适合父母观看看,讨论的就是家庭教育问题。一些平时生活里的非常常见的家教观念、方法、习惯,在一些孩子身上发生了那么严重的后果,日积月累,最后成了父母和孩子的互相绝望。镜头记录了这一个个就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家庭样本。那种郁闷、迷茫、挣扎、绝望,让观看片子的也身为父母的人,产生内心共鸣,去思考。
把片子作为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面对这面“镜子”,自问“我身为父母,也有这样的问题吗?”
思考1:“最该进培训营的是我爸妈,不是我!”
思考2:“孩子要去做背包客,换了你,你说你可能同意吗?”
思考3:“我们家孩子是留守儿童,出了问题,没啥说的;可他们家可不是啊,都是天天能陪着孩子的家庭,父母都有文化,居然也出这么严重的问题,这怎么说?”
思考4:“我小时候家里穷,我奋斗打拼,我有今天不容易,我一时一刻不敢懈怠,我希望孩子和我一样,我错了吗?”
思考5: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连石头都能被打动,为什么不被孩子理解接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