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骏和王阳曾经的梦想是去美国,成冬青本来只想去北京,后来在他们的熏染下也变得想去美国了。那么美国真有那么好吗?就像城市的灯火虽辉煌却始终不是为我们外地人而亮一样,一个人漂泊在异国他乡,那份辛酸苦楚可想而知。孟晓骏曾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子,到了美国却被残酷的现实一次次地打压,成了餐厅的打工者,他没法改变这个世界,反而被世界改变了。终于他回到了中国,抱着他伤痕累累的美国梦。而此前在人生中屡遭挫败的成东青早已带着王阳一起成为了富人。看来在现实面前,与其抱着狂傲且不切实际的梦想,不如把自己置于大千世界中一个渺小的位置上,脚踏实地地辛勤耕耘,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总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孟晓骏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跟着成东青一起干,于是便有了他们三人组成合伙人的故事。
一番事业的成功,少不了引导者、创意者和参谋家,但这其中也难免会因意见不合而出现分歧甚至解散。当王阳感慨万千地说“千万不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成为合伙人”时,成东青和孟晓骏都心酸无比。然而真正的友谊又岂能因为利益的纠纷而变质?当美国炸掉中国大使馆,成东青的“新梦想”遭千万人唾骂时,孟晓骏和王阳回到了他身边,就像当年成东青保护孟晓骏和王阳逃出去而令自己被众人殴打一样,朋友就是在对方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其解围。最后,在和美国人谈判时,成东青说出了让“新梦想”上市的决定,这也正是孟晓骏当初屡次提出而不被成东青采纳的方案,现在成东青抓住了美国人要告“新梦想”的时机,使“新梦想”在众人的关注下走得更远更好!
孟晓骏和王阳再也不做美国梦,他们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感到骄傲!在他们心里自有一个美国梦,那就是将英语洒在自己的国土上。而成东青则一直坚持着他“红旗不倒”的最初的信仰。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合伙人,引进西方先进元素的同时坚持自己的中国创业理念,就像“新梦想”用中文谐音记英文单词一样。
是的,如果不能改变这个世界,至少不要让自己被这个世界改变。
这是一部励志片,看了让人颇有收获。
就说成东青这一角色吧!他是“新梦想”最大的***。他的成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命运迫使他从十七岁开始就学会了背完整本词典的本领。可想而知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努力。他从不因失败而气馁,从不惧怕荆棘丛生。别人问他他的梦想是什么,他说他答不上来,但我只想说,面对挫折他从未放弃过,这一点足以让他成就他所有的梦想!用“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
再说说饰演成东青的黄晓明,他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搞笑、朴素、认真、善良的土鳖男主人公形象,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深感怜惜。而成东青从一开始的老土到后来帅气沉稳的成功人士的转变,也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
爱,是什么?无数人试图寻找这个答案,可每个人是心灵对爱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用语言说清,爱是生命的秘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那更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埋葬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对“自由”的定义和“爱”是一样的,是没有确切答案的。翻看字典,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简单地说在心理学上,自由是按照自我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我的意愿决定自我的行为。在我看来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自由能够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最高境界了,很向往自由!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自由能够说是一种尊重。尊重生命原本的样貌,不给孩子过多的束缚,不把自我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说实话应对孩子,有时候我却很难把握“自由”和“原则”的尺度,估计这也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吧?因为这个尺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这本书表达了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我许多的观念强加给自我的孩子身上,把自我的遗憾和未能实现的梦想都寄托给孩子,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我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深重的寄托,生活的很累很累。真的理解孙教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我们凡是应当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容的应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书中说到其实教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之前儿童不用急着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有那种感觉就行了。对此观点我表示赞同。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感觉来源于内部,他不需要大人往纸张上去做好规划,因为你给他什么他就会理解什么。不要妄想让自我的孩子成为“神童”,小小年纪就要求他们会背很多的诗词歌赋、数学计算等,这样的孩子虽说知识广博,但他的.心智发展并不好,缺乏洞察力、不会去思考,只会一味的死记硬背,毫无自我的创新性,整个创造思维被你们给抹***掉了,试问这样的孩子会有好的发展前景吗?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的”。我认为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与挑战,从而走向成熟和优秀再迈向卓越!尤其是刚入园的新孩子,他们需要学会自我调整心态,让自我慢慢的去适应幼儿园里的一切,逐渐心智发展的就会很顺畅。所以家长也要配合好我们教师的工作,要保证自我的心态正常,孩子才会不那么恐惶,俗话说的母子连心,大概也就是这样的吧。
孩子在幼儿园时,其成长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进取的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孩子的潜能得以发挥。在六岁之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一味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在自由中他们就变得自律与顺从。而不是我们一味的压制和束缚孩子,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胆怯,不明白到底什么是能做的,就不再有自我的思维,一味的听从大人的指示,完全的迷失了自我,那么他的人生也不会是欢乐幸福的!
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才会成为一个专注、宽容、坚强和完整的人!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叫做《爱和自由》的书,这是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细心翼翼地仰视他们。
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明白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境,感知儿童的苦难。
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里,我们应对的都是孩子,一个个独立而独特的个体。自我有限的教育经验是否能够满足于这么多需要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呢?这也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话题——怎样因人施教。即书中提到的“爱的本事”之一。
我觉得要树立孩子的一种比较良好的自我评价感觉,因为,孩子对自我的评价都不是很客观,大部分评价都来自成人。所以,要让孩子觉得自我是好孩子比让孩子觉得自我是“坏孩子”更容易教育。
当孩子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时候,要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不在孩子面前反复强调他的种种不是,而是能够采取转移注意力,弱化他的错误行为。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否能够不断发挥和扩充自我原有的优势,改善不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方案。
读了这本书,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才发现,原先作为教师,我是那么不合格,我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缺乏对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从此刻起,在工作中,我要多聆听学生的心声,而不是急于批判学生。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式。聆听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爱!
总之,需充分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特性,来寻找相应的教育策略,持之以恒,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有足够的洞察本事,在每个孩子身上看到不一样的闪光点,我们也将更加具备了爱的本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做人。”经过阅读《爱和自由》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同时,也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教育好一个学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用我们火热的爱心去点燃学生心中期望的火花,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个学生像一棵棵小苗苗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地成长!
逆商,就是你面对逆境、承受逆境所带来的压迫感时的能力。越来越多的组织与企业都开始重视对于“逆商”的评估。读《逆商》这本书,能够为企业培训提供思考和帮助。
逆商是什么呢?它可以是一个测量工具,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套改善方法,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面对逆境有三种人:第一种叫放弃者,喜欢逃避和安逸;第二种叫扎营者,获得地位后停滞不前;第三种叫攀登者,他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社会地位。我们可以将自己与这三种人对照,看自己到底是一个放弃者、扎营者、还是一个攀登者,这就有了一个疗愈的过程。梭罗说过:“最害怕死亡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从未真正活过的人。”尼采也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苦难。”这就是一个攀登者会有的内心变化。书里还提到了“逆境困局”,意思就是在任何情况之下攀登者的数量和逆境的困难程度成反比,逆境越厉害,攀登者的人数就越少。
一个人在社会至少要面对三层逆境,第一层逆境来自社会,比如社会文化,这是基层逆境。第二层逆境是职场逆境,第三层逆境是个人逆境,这是最核心、最隐隐约约、最深层的逆境。那么在面临逆境的时候,我们通常要小心几条岔路,一是攀登者变成扎营者,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变成扎营者。二是科技万能,当我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把责任推到科技身上。三是打鸡血,这种方式在心理学上又叫“后群体兴奋”,经过这种打鸡血的方式后就会很兴奋,觉得人生充满了斗志。
逆商的原理建立在三大理论支柱之上。一是认知心理学,就是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和心理状况。书里着重讲到了“习得性无助”,就是生活不断打击你,使你觉得无法支撑。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会非常缺乏掌控感。归因理论有正面的积极的归因,还有反面的\'消极的归因。二是健康新论,就是身心关系。当你用软弱来应对逆境的时候,会导致抑郁甚至会产生癌症。三是脑科学习惯的养成,习惯养成不一定需要21天,我们要想改变一个习惯,重新塑造一个习惯,就要开辟一个新的神精通路,这样新的习惯就养成了。
逆商有四个维度,一是掌控感,即你是不是觉得这件事你能掌控;二是担当力,即遇到事情能做些什么;三是影响度,就是逆境对我们的影响;四是持续性,就是这个逆境能持续多长时间,逆境的起因会持续多久。
逆商高的人遇到事情会考虑各种可能性,他们的潜意识反应是这个事情肯定有办法解决,我一定要努力找出来。一个人的效能与逆商是相关的,逆商一旦被提高,效能也会提升。
我是真心喜欢《中国合伙人》这部片子。不矫情,演员入戏,在讲故事,剧中的回忆与现实都带着“钩”,牵着看客的灵魂,同喜同悲。坦白说,这电影真有人情味儿,没有夸张献媚的杂耍卖笑,也没有呼天抢地的煽情妖孽,乐与悲都是自然委婉的,它只在淡淡地释放着一种美好纯真的情感,可是你在不知不觉中沦陷了,被它逗笑,跟着它伤心。Fiona姐说,“她是笑着的,眼泪却已留下来了。”她的感受太正了,恰是我的Feeling。
还能回想到“土鳖”第一天入校,“海龟”与“湿人”在宿舍窗台变着花样互骂的场景。从那儿我就不断地乐开了。土鳖贴广告贴出毛病来,不能不乐;土鳖被人睡、然后失恋,不能不乐;湿人被美国妞调戏,土鳖暗观,不能不乐……哈哈这些只是一点点。
至于汪洋般的泪海,决堤于电影开始后的不久。课堂上,海龟、湿人与老师叫板,其他同学群起要攻之,海龟、湿人逃跑,土鳖扭转乾坤……这系列画面组合神奇,前一秒还是让我欢乐的,后一秒我就被点了泪穴。再后面呢,自然愈来愈烈,听各种歌曲都有感,“海阔天空”最沉默;接送邓超的两场戏,泪崩。
人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不是这样闯,江湖就不仅仅是个传说了?没错!你看徐小平、俞敏洪、王强就知道了!新的发现是,陈可辛、杜可风、韩三平这次闯得也够气势,但没有土鳖、海龟、湿人这三位在幕前拉风。
黄教主真让人惊艳,演技直接从“负分”飙升至一百分,我想“土鳖”会是他从影至今最棒的银幕“面孔”。不难想象,没有土鳖的乡土气息,没有土鳖的黄牛憨态,这部电影,笑与泪都会轻得很多。
而邓超的“海龟”是让人感念的角色,被他演绎得已臻化境,举手投足人戏合一。这个人物的性格简单而深刻。他与生俱来的自信与气势会让不懂他的人误解,可他一定是付出最多、隐藏伤痛最多、被人误解最多的高贵的人。剧中,邓超很有型,几套高领衫够帅,晃眼睛,那不仅是时代的印记,那也叫时髦的时尚,高富帅名副其实。
据说陈可辛最喜欢“湿人”王阳这个角色,我也喜欢,谁不喜欢如此重情重义的朋友呢?佟大为有料,十三钗历练了他,在这里他飘逸的长发,会哭会笑会打圆场的小眼睛魅力十足,湿人很愤青那是因为他最有情。
再补一个编外的亮点,没想到在《中国合伙人》里能偶遇“佟磊”。这位小哥别来无恙,这应该是摆脱了“冯裤子”重获了新生,电影里表现不错,那么几个镜头,滑稽幽默感仍在。
其实,这部戏演的就是生活,能共鸣的也是生活。出国潮,考托福雅思,创业、办培训学校等等。从中会发现自己的影子,然后感叹,人都是牛人,不是曾经的,就是现在的,要么就是未来的。只是成功的牛人才是历史舞台的角儿,所以借屹立未倒的牛人,追忆着过去,励志着当下。
大家大谈《中国合伙人》的幕后故事,其实,我并不在乎这片子与“真实的现实故事”距离有多近?也许“新梦想”与“新东方”只有半毛钱的关系,不过借用了一个“新”字。但愿意认同这是人物传记片,因为海龟、土鳖、湿人他们是徐小平的孟晓骏、成冬青、王阳。陈可辛让国产传记片变脸,接地气又有王者相,挺神奇的,算是一个银幕里程碑吧。
《中国合伙人》还是需要用心感悟的。电影剧本没有硬伤,要我吹毛求疵的话,那就是“吻戏”太漫长,长到了外婆桥;“谈判”太漫长,长到了中秋节。除此,一种“形散神聚”的文艺气质把电影凝聚成了像苏梅那样的“女神范儿”,你必须自己主动去读她。而三兄弟的情感纠葛够深度,人性的刻画相当老练沉稳,剖析着剖析着你的内心会五味杂陈。
最后想说,好电影就是这样操控人的感情,眼泪流了;笑的大白牙也露了;搞不清那是不是我们的回忆,反正被你偷了;最重要的是,决定把映在马路牙子上的“Love”敲到我的写字板上,给成长的岁月。《中国合伙人》,入夏绝对够牛的好片。吹神唱过,“证明感情总是善良的,残忍的是人会成长。”没错!
成东青发起设立新梦想的动机前面已经提及,就是为了向苏梅证明他的成功,用这些来抚慰自我受伤的灵魂。然而,成东青十分清楚,成就新梦想仅靠其一已之力肯定不行,必须依靠合作力量,于是他想到了大学的好友王阳和孟晓骏。
王阳是经成东青邀请,第一个加盟新梦想的合伙人。那时王阳刚被Lucy抛弃,虽然其对此故作无所谓,其实内心无比痛苦。王阳是个追求浪漫的人,所以其加盟新梦想主要是为了填补精神的空虚,除此之外他似乎没有赋予新梦想更多意义。所以,王阳的加入没有给成东青造成威胁,由于不存在竞争关系,他们能够在新梦想和睦相处,并在很多的分歧中站在成东青一方。
孟晓骏则不一样,他在王阳和成东青眼里历来就是个自私且有思想的家伙。他的加入确实给成东青的新梦想带来了实质性的冲击。孟晓骏对美国极度迷恋,真的到了美国后,却受到了诸多歧视和怠慢,这让他的自信极为受挫。之后,他明白仅有获得强大的力量才能受到美国尊重,于是他选择了与成东青合作,试图经过新梦想成就一翻大业,以平复美国梦带给他的创伤。而成东青也需要利用孟晓骏的美国经历来加速新梦想的.成功,于是二人各自心怀鬼胎的走在了一齐。然而,在新梦想朝向何处走的问题上,二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孟晓骏期望新梦想经过股改上市,最终实现公司的做大做强,而成东青则反对上市,力图维持其对新梦想的统治地位。新梦想的股改必然背离成东青设立和经营新梦想的人生梦想,不上市孟晓骏加盟新梦想则失去意义。所以二者间的矛盾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
在这场新危机中,成东青掌握着决定新梦想生死的主动权。或许是因为被苏梅伤害过深,存在补偿心理,使得成东青在处理此次危机时,竟然转换为苏梅式的冷酷主角,态度强硬、寸步不让,最终导致了孟晓骏的出走。
其实,自从王阳、孟晓骏加盟后,新梦想就不再属于成东青一个人了,尽管两位合伙人是小***,但仍是***,仍可怀揣梦想。成东青为了自我的梦想,而忽略其他合作者的梦想,最终导致了新梦想的信任危机。
如果将梦想比作天鹅肉,那么三人皆为天鹅肉而来;如果一个人将天鹅肉独吞,其实相当于将合作者当作了天鹅肉。
四年前就看过孙教师的这本《爱和自由》,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很好,可是书看完了就完了,没有很深入的去执行,概念式的东西在头脑中停留不了多久就消失了。以往工作的早教机构虽然也主张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但就像孙教师在书里所说的传统的观念是那么根深蒂固,那条路越走越偏。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总觉得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着我。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强烈的无力感,自我和孩子都很痛苦。一向想不明白:作为妈妈自我好像已经尽全力了,可是为什么教育的路还是那么痛苦呢!直到我听到了孙教师的讲座,走入爱如是,参加读书会,再从新拿起《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的第一章中孙教师首先就提出了精神胚胎,其中有一段话异常的触动我:人们从不会为一个孩子长不大而担忧,但却从不认为精神的种子曾在儿童内心存在过,从不认为儿童内在也有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供给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在儿童的精神上,我们一向在充当一个主角——“造物主”。在传统教育中我们从不怀疑孩子是教出来的,在孩子面前成人都以权威自居,我说的都是对的,都是为你好,你那么小你什么都做不了,你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成人固守着自我的信念,没办法站在平等的角度去观察孩子,更没办法观察到孩子的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给孩子供给成长所需要的环境!然后成人就开始抱怨这孩子真不乖,带孩子真是折磨人啊。这也许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所谓的“问题”。如果不能了解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而是需要条件的准备,儿童会自我吸收这一规律,那么这些问题就会一向困扰着我们。
我走进爱如是后,我仔细观察身边的孩子,他们大部分都很自在,沉浸在自我喜欢的工作中,教师不会把自我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以平等的身份跟孩子交流,孩子表现出的那种工作时的平静,游戏时的喜悦,发生冲突时情绪的流淌一次次的震撼着我。我从心底觉得在这种环境里的孩子是幸福的
“人类的发展中有一个法则,就是爱。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最大的真理就是爱。无爱和非正常成长史这个世界最大的罪恶。”作为妈妈我们总是说自我多爱孩子,可是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不稳定的,变化莫测的,一切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时我们是爱孩子的,孩子要什么我们都会满足;孩子“捣乱”的时候,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自我身体很累的时候,心境不好的时候我们都是不爱孩子的。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经常会跟孩子说你怎样这样,你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妈妈?那种感觉十分的无力也十分的无奈。此刻每当我想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明白那是因为我缺爱。在我有情绪,我不舒服的时候我需要别人的安慰和爱,在得不到的时候我期望从孩子哪里得到。我深深了解这种缺爱,不能独立,依靠带来的痛苦。我想结束这种痛苦,更加不愿这种痛苦在孩子身上延续。随着自我和宝贝在爱如是一天天的学习,我很明显的感觉到我们之间微妙的变化,我们开始定规则,开始分享情绪,开始平等的对我们的冲突发表意见,孩子明白妈妈不会再那么情绪化,对妈妈的爱有一种笃定感。我也越来越明白“爱你如是,非我所愿”这八个字的意义。
书还是那本书,看书的人和看书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反复感受的书,相信随着自我的成长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