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华英、范录军、刘祖刚报道:近几年村中出了4个研究生,二本以上大学生十余个,光8组就好几个,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二十余人……遂川县巾石乡新安村是个人口不多、面积不大的村庄,环布在村中的十余株百年银杏见证了这里的兴衰,但岁月冲刷,总也抹不去祖祖辈辈崇文尚德的好风气。而含辛茹苦把一双儿女培养成研究生的刘观岗,更是让邻里们投去无数艳羡的目光。
一落座,笔者迫不及待讨教起教育经来。谈及平常如何教育,直爽中带着自豪的刘观岗打开话匣子。他说,两孩子性格都还好,不太让长辈操心。女儿刘春华是姐姐,处处给弟弟带好头。她看到父母亲很辛苦,打小就勤俭节约、好学上进。母亲清晰的记得,小时候女儿做了个纸质的储蓄罐,平时总把家人给的一分、五分的硬币投进去,几年不拿出来花。问她,总回答:“爸妈赚钱不容易,我也好好存起来。”
聊天间,刘观岗从卧室柜子里拿出一摞泛黄的奖状,女儿从小学到高中总是班级前几名,在遂川中学也一直在年级二十名内。
说起女儿好学,刘观岗笑着聊起个花絮。小时候,他坐骨神经痛,请了个大夫到家里治,中午留在家里吃饭。因春华小时候眉毛很重,加之当地有句民谚,大夫便和她开玩笑:“眉毛重,懵懵懂”,戏谑不会读书。女儿急的哇哇直哭,大声嚷道:“我就要争气,要争气!”当时才读小学三年级,只有十岁左右。
刘观岗记得,女儿爱打抱不平。小学时,班上布置写一篇关于写家的命题。班上有个姓许的同学,父亲严重重男亲女,有什么吃的总想着先给儿子吃,直到儿子吃撑了才会想到女儿,有时甚至丢掉也不给。小春华听说后很愤怒,写了作文交上去。文章很生动感人,催人泪下,引起班主任高度重视,特意来家访。
班主任拿着作文来到家里,责怪刘观岗,女儿学习成绩优秀,为何还要重男亲女?一番沟通交谈后,发现是场误会,才知道春华笔下故事,是发生在邻居小女孩身上的。这之后,邻居家女孩的境遇明显得到改观。
刘观岗的妻子说,春华很有责任心,小时候在田里拔秧,弟弟爱偷懒,姐姐就分任务,画个界,每次都是她先拔完。只要大人叫她做事,总是尽力做完做好。有一次插秧,中途下小雨,天也有点凉,就叫她回家,硬是去田里插完秧才罢手。
在邻里眼中,姐弟俩喜欢做好事,那年春华读五年级,正值割中稻,他们看到一老人用板车艰难推着稻谷,喘着粗气。姐弟赶紧上前帮忙,把一车稻谷推回了家,当时路上只有他们伸了援手。老汉对刘观岗大夸了一番。
谈及姐弟俩爱帮人,邻居们都说那是遗传刘观岗的。村民关系很融洽,由于劳力大多在外面打工,农忙时大家互帮互助稀松平常。捐款的事也有,一个剖腹产的孕妇治了好多钱,另一村民的老婆得了急病,两个小孩太小,村里有什么公益事业,刘观岗都捐了钱。
还有一次,春华读高中时,邻居晚饭炖猪蹄后忘了关火就去吃饭了,后来引发火灾,还把隔壁连着的几栋的老房子一起烧着。刘观岗和几个开车的朋友,熄了火跳下车,就同附近群众一起救火。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春华先考入遂川中学高中部,第二年宇轩中考时,却因为贪玩落榜,连二中都差几分。姐姐说他,他丧气说:“你读你的,大不了以后跟着爸爸开“赣江”(农用货车去!”在姐姐责骂开导下,宇轩发奋看书,“恶补”英语,终于超过录取线60分的高分考入遂川中学,并每年保持在全年级四五十名之内。
后来,刘春华考入西北大学,又被录为南开大学研究生,宇轩则在南昌大学就读,再被华南理工大学招为研究生,2015年毕业。姐弟俩都是研究生毕业,在该村,乃至全乡也绝无仅有,成为一段佳话和家长们教育子女的范本。
刘观岗夫妇“苦笑”说被儿女们读“穷”了,全家至今还住在多年的土坯房内,但他们像全中国所有父母一样,“穷”但快乐着。
笔者在厅堂采访时,总听到房内传来老人的言语,像是对话,又像是喃喃自语,再联想到进门前看到,一个与旧房子很不协调的空调压缩机,“不伦不类”悬挂在外墙。刘观岗看出我们的不解,道出了一段孝心佳话。
房间里住的是他93岁高龄的母亲,这两年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生活已无法自理。父亲去世早,全是母亲拉扯几个子女长大,刘观岗夫妻俩极尽孝道,房间内没有任何异味就是明证。刘观岗开车赚钱,照顾老人就留给妻子,她脾气很好,照顾起来很有耐心,特别是2015年摔了之后,更是一直为她端屎端尿,洗澡擦身,吃了不少苦。
儿女大了,两姐弟对父母和奶奶的感情又是怎么样呢?刘观岗很欣慰,说儿女对父母没什么可说的,因为自己还能赚钱,不需要他们额外的钱。但女儿毕业后除自己花销,每年为父母预存两万元,以备今后办大事用上,结婚后,过年又给两千元红包。儿子也懂事,2015年才毕业,但直接将工资全部交给我们。
奶奶摔到时,刘春华正带大学生在欧洲四国教学实践,听闻后赶紧告假,飞回老家悉心照顾,临走还留给奶奶5000元钱。今年过年前,他听说将有极寒天气,便和妻子商议,为母亲买了一条空调,助其平安过冬。
耳濡目染下,刘春华对公公婆婆也十分孝顺,这让父母亲十分欣慰,也省去很多担忧和烦恼。
刘观岗还十分感恩,乡村帮母亲办了100元/月的高龄补贴和80元/月的养老保险,补贴的钱完全够用。
天已近黄昏,我们意犹未尽的要离开了,可这个家、这个村子的文明传承故事还在继续上演着……
家教家风,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站立的脊梁。
家教家风之于人,体现在他的日常点滴之中。对老人傲慢,对他人轻狂,对朋友无信,对自己不负责任,很大一部分的责任来自于家教的缺位。记得南京初中女生当街扇了自己父亲一耳光,原因是父亲没有办法满足她买苹果的要求。不知道一记耳光扇醒了那位父亲没有?不知道天下多少父亲的脸开始感到滚烫?一记耳光,扇碎了很多爱之深的`梦寐。反问一句,在责难孩子无“礼”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拷问一下这位父亲,在平时的家教中,又传递了多少“礼”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冠冕堂皇地责怪孩子的无礼?甚至作为道义之人评价他人的功过?
无疑,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传家宝。
家教家风之于民族,也体现在重真情、尚大义的氛围之中,更是这个民族的传家宝。
对规矩的敬畏,对秩序的维护,对法治的遵守,无不是家教家风的集中体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吃人事件的结果尚未尘埃落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规矩的漠视,才造成了如此悲剧。如果稍稍敬畏一下动物的习性,敬畏一下景区的警告,还会有命伤虎口的悲惨结局吗?汶川大地震中,十三亿人口瞬间凝结为铁板一块,八方支援,短短几年,重新矗立起了一座新城。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一个民族最传统的“礼”的莅临——仁、义、礼、智、信从未缺席!
主席在2017年中秋团拜会上有一段讲话,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中华民族历来重真情、尚大义……也才能铸就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人间大爱。我们要让真情大义像春风一样吹遍神州大地,吹进千家万户,给每一个中华儿女带来温暖。”
这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理由,也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
自古流传一句话“富不过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经历强盛后走向灭亡。这其中的缘由,值得人们深思和探索,世人都想把自己的家业一代代传下去,永兴不衰,可为什么最终没有实现呢?
如果我们细细去观察不难发现,各朝各代各家之所以走向灭亡,是因为自己的子孙没有好的传承祖宗的宗训和家风。
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各个朝代和各位帝王各个家族和其家业的兴盛,开始都是以德立业,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奉公守法、福民泽世,修德不仅是立业的根本,也是成功事业、幸福人生、家业能够源远流长的关键。
而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一些人放弃了精神修养,扭曲了世界观,许多豪门还达不到“富不过三”,而是富不过一、二代,甚至几年,其原因不外乎是道德缺失。有些人富起来后,和原先判若两人,骄奢淫逸,以逸待劳,肆意妄为,违背伦常礼法,自己挥金如土,全没有为民众造福的观念,长此以往,他们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自作孽不可活”,这句古话不无道理。高尚的德行要培养并保持下去,良好的家道要秉持传承下去,才能使家族和家业昌盛不衰。常言道,厚德载物,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才能将家业世代传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我们自己,搞好家庭和谐,让我们的子孙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才是国泰民安的基础。其实中华祖先给我们后世子孙留下来了很多好的家训,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如“了凡四训”、“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等等。在家风方面,宋朝范仲淹为世人做出了典范,他平生尽为善事,设粥厂、办义学、兴天下之利,他贵为宰相,朋友和大臣们给他办后事,去后边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但范公的高尚道德被千古传颂,至今范氏子孙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
在家庭中,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妇要学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兄弟姐妹要意比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让我们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家庭和事业泽世流芳!
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慈祥地对我说:“我的爸爸呀,可是一位烈士呢……”讲到这时候,那双睿智而又明亮的眼睛里渐渐泛出对过去向往的波涛,仿佛在想象着那个遥远的年代,硝烟弥漫的临汾战场上,一位勇敢的战士骑着高头大马冲锋陷阵。当我用不解的眼神好奇地打量着爷爷空灵的眸子时,他眨眨眼睛,仿佛缓过神来,慈爱地摸着我的头说:“你的曾祖父啊,可是一位烈士哦。记得那年……”他止住了话头,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努力地回应着他眼角泛起的泪花。
年轮流转,时光飞逝。有一年回老家,爷爷依旧是满面笑容,摸摸我的脑袋,他似乎想起了什么,走到一个柜子前翻翻找找。我好奇地凑过去张望着,只见地上整齐地堆放着大大小小的相册和书籍。我随手翻开一本相册,爸爸青涩的脸庞呈现在我的面前。“爸爸还带着军帽呢!”我笑着指出来。爷爷凑过来看看这张照片,点点头说:“是啊,你爸爸可是当兵出身的。”“真的吗?”我睁大眼睛问道。“当然了,那年他去参加香港回归仪式,我别提有多开心了。”他脸上每一丝皱纹中都泛出了自豪感。我不忍心打断他的回忆,悄悄往后翻看着爸爸军校同学写下的寄语。透过那笔记上工整的一笔一划、一个个朝气昂扬的签名,我仿佛看见了爸爸刚刚穿上军装时的欣喜,看到了他训练时黝黑但却神采奕奕的脸庞,看到了他在分别时与即将天各一方的战友们依依惜别、互相勉励的样子。
爷爷翻出一本微微泛黄的大书,书面上写着—《xx县志》。他像捧着珍宝一样翻开,笑着指着一个名字对我说:“你看,这是谁?”我惊讶极了:“爷爷,这不就是你吗?”他点头赞同着。读着简介,我发现眼前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竟然一生忙碌着为国家做出贡献,我的内心油然生出一股尊敬之情。原来爷爷的一生并不像是我想象得那么简单,他也曾是一个为事业为梦想奋斗着的人,直至现在,只是我未曾留心而已。
因为家中两辈都是当兵人,我对那一套绿色的军装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兴亡而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崛起而倾尽所有?正是他们无悔、无私的付出,新中国才迎来了又一次的辉煌!五千年来,祖国历尽风风雨雨,但这群满腔热血、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们浴血奋战,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虽然他们如今已不再年轻,但他们却以不变的热血教育着我们,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从小家里的老一辈就常常教育我说,要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出一份力。他们这些年来对我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对任何人都要恭谦有礼,任何事情都要怀以最大的热情去尽力做好,别人需要你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等等。春风化雨般的教诲常常在我的耳边响起,我的内心也正像那春风中的小苗一般,茁壮生长。
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能够像我的前辈们那样,站在祖国发展的光明舞台上奉献自己的力量。或是当一名女兵,守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或是当一名教师,为祖国输送新鲜的血液;或是当一名法官,惩治不良的行为;或是当一名海外归来的游子,奉献自己的学问。
以言语教育着我、激励着我的前辈们,亦或是那些甚至未曾谋面过的长辈们,都告诉着我这样一个道理:无私奉献自己,不要仅仅为了自己的前途,也要为了他人,为了祖国。家风正,世代传。这一精神将激励着我家族中的一代代人,一点点地传承下去。让我们大家携手起来,把这优良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吧!
远远飘来的粽香,像一根无形的线,把我从这儿带到了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景宁。在平日里,村庄是那么朴素、淡雅;而一旦到了端午,家家便洋溢着粽香。有香的、有辣的、有甜的,而外婆包的粽子,那准是最香的,也准是最入味儿的。
还记得,在数年前的那个端午,我兴奋地拎着一代粽叶,顺着香味一股脑儿地钻进了外婆家。外婆家烧的是柴火,那火光在锅底下一闪一闪的,显的这么机灵;外婆将木头锅盖一打开,一阵白雾便带着香味从锅里跳了出来,从窗缝里钻出去,飘散在大山中,它是多么淘气;而静静躺在锅里的小粽子,时不时打个哈欠,在沸水里翻个跟头……拉着棉绳,用手轻轻一提,一串的粽子鱼贯而出,静静地躺在盘子里,这个样子是多么讨人喜!
禁不住诱惑的`我,急匆匆地打开了粽叶,里面颗颗饱满的米粒,晶莹剔透,仿佛是个无瑕的小仙女。一口咬下去,里面的料不由自主地往外跑,我一下子便用小嘴封住了它们的“去路”。嘻嘻,这下你可逃不出去了吧!我洋洋得意地笑了起来,这一笑不要紧,可肉却“逃”了出来。我气急败坏地将粽子塞进碗里,可那闪着油光的粽子却似乎有着一颗让人同情的心,我只好小心翼翼地将粽子重新捧了回来……
“熊宝,来和外婆一起包粽子吧!”妈妈亲切地叫我,“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我急忙赶了过去,在外婆的身边坐了下来,抓起一片粽叶,急急忙忙地倒进了锥形的粽叶里。可问题来了:肉只能放两块,而蛋黄却放不进了,这该怎么办?外婆看见我急出了汗,便把两只布满老茧与皱纹的手搭在了我的小手上。她的嘴角挂着微笑,手把手地教我包又好吃又美观的粽子。渐渐地,我包的粽子越来越上手,最后的粽子与妈妈的也不相上下了!就这样,我、外婆与妈妈三人就在端午节包着一个个粽子,而在这粽子里的是屈原的一颗爱国之心。
外婆在我的欢笑声中将我的那一串小粽子放进了锅里。隐约,我也仿佛闻到了一丝粽香。一转头,竟是妈妈那充满着幸福的微笑。
许久,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从锅里拎起了我的那串粽子,我看到的不是圆圆的粽子,竟是——妈妈和外婆对我的爱……
那一天,我得到了的不仅仅是做粽子的传承,更是一个爱的传承。
当大树还是小树苗时,人们会用绳子将小树苗和直直的木棍捆在一起,让它笔直地生长。这小树苗如同正在成长的我,那绳子和木棍犹如引导我成长的家风。我生活在温馨、和睦的五口之家,长辈们严于律己的一言一行默默指引着我前行。
“好别人才好自己”是爷爷的口头禅,也是爸爸妈妈的口头禅。以前,对这口头禅,我一知半解,真正理解这句话的真谛是两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
那是一个天高云淡,明月高悬的夜晚,我和妈妈一起去遛狗。出发前,妈妈照例背上那个大挎包,牵着我们那可爱的棕色卷毛泰迪犬欢欢出发了。一路上,欢欢像个撒欢的孩子,欢蹦乱跳,兴奋不已。我也乐得边走边哼着歌。当我们走到汕头购书中心附近的林荫道时,欢欢突然放慢了脚步,东嗅嗅、西闻闻,在一棵大树底下停住了脚步,半蹲着身子。就在这时,妈妈小跑过去,迅速地从挎包里掏出一张旧报纸,熟练地展开,铺在欢欢的屁股下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不由得凑上前去,想探个究竟。只见欢欢一动不动地蹲了一会儿,又跑开了。顿时,一股恶臭扑鼻而来,我不自禁捂住鼻子。定睛一看,欢欢居然拉了几坨臭狗屎在报纸上!好恶心呀!我连忙跑开了。妈妈却小心翼翼地将装有狗屎的报纸包裹起来,再用薄膜袋装上,扔进附近的.垃圾桶里,又从挎包里拿出一瓶水,洗洗手。这一切完成得那么迅速,那么自然。我不解地问:“好恶心的臭狗屎呀!您不恶心?”妈妈将手轻轻地搭我肩上,意味深长地说:“怎么不恶心?正因为臭狗屎又臭又恶心,我们才更应该将它包裹好扔进垃圾桶里。好别人才好自己嘛!”我恍然大悟。
“好别人才好自己!”因为这句话,爷爷阳台上的花盆下总垫着一个盛水的塑料盘子;因为这句话,每当下雨,爸爸总是将车速放慢,不让雨水溅到路人;因为这句话,每次遛狗,妈妈总背着大挎包;因为这句话,夏天一到,妈妈总在窗台上放上小桶,让空调管的水往桶里流;因为这句话,家里的拖鞋,都是橡胶软底的……
我明白了,“好别人才好自己”是心中有他人;“好别人才好自己”是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别人带来方便和快乐,哪怕麻烦点,吃亏点也值得。这应该就是我们的家风吧。我想:这好家风,我要好好传承。于是,我有样学样,努力践行。
如今,“好别人才好自己”也成了我的口头禅,成了我为人处事的标杆。有了它,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在学校,我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在亲朋好友中,我常常成了孩子们的榜样。我想:这就是好家风的神奇魅力!
传承好家风,我们的生活会更充实更快乐;传承好家风,我们的社会将更和谐更美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