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节,爸爸说要去曹州牡丹园玩,我别提多高兴了。
来到牡丹园,一进大门,正前方便是一座含苞欲放的牡丹花的雕塑,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束跳动的火焰,又像一位美丽的牡丹仙子在翩翩起舞欢迎我们的到来。
虽然已是深秋,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早已凋谢,但秋天的牡丹园另有一番景色使人流连忘返。
绕过雕塑,在左前方,几座造型别致的小巧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快步登上桥头,放眼远眺,满河的荷叶,随着流水和秋风尽情摇摆,岸边的杨柳有秩序的站成一排,细软的柳条已耷拉到地面,像一个个留着长发的小姑娘在对着河水梳妆。再往前走,在垂柳环绕之中,有一座古朴的小木桥,时隐时现。我来不及等爸爸妈妈就快速跑上小桥。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我仿佛进入了“小桥流水人家”这副美丽的画卷。
顺流而上,我们便来到了观花亭。观花亭座落在园中假山的顶端,放眼望去,牡丹园的景色尽收眼底,满园的秋意和金黄的秋叶让人心旷神怡。在假山东侧有一个小湖,绿树环绕,象一颗明珠镶嵌在园子中央。我便央求着去划船。爸爸妈妈拗不过我的调皮劲就答应了我的.要求。上了船,我自告奋勇去划桨,可划船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容易。小船在水里根本不听使唤,只打转。后来经过租船阿姨的指点,划船时要双手配合,用力均衡。经过我的一番努力,小船终于可以在湖里自由自在地飘荡了。西下的太阳倒映在水中,微波粼粼,让我想起一句诗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看着爸爸妈妈的笑脸和身边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小鱼,我们像置身于画中一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
时间在欢声笑语中过的真快啊,转眼间已是华灯初上。我虽然还游兴正浓,但是看园老人的眼神已经在明显的给我们下了最后通谍。我们只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牡丹园。
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小学阶段的第一次春游。
一路上,鸟语花香,小河波光粼粼,泛起一阵阵涟漪。我们的脸上泛出红光,蹦蹦跳跳地前往牡丹园。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绿荫荫的草坪和那五彩缤纷的牡丹。我们坐在草坪上休息了一会儿后,就踏上了石子铺成的小路,去观赏那令人如痴如醉的牡丹。
远望,牡丹星星点点,像镶嵌在翡翠般的绿叶丛中的宝石。这些“宝石”的颜色多种多样,红的似火,热情而火爆;白的似雪,清淡而优雅……它们有的还是一个花骨朵儿,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不敢探出头来;它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还没睡醒的孩子刚刚起床;它们还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欢迎我们呢!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个个昂首挺胸,仿佛在站岗,也好象在告诉小蜜蜂们:这儿有新鲜的花粉!这儿有新鲜的花粉!小蜜蜂们听见了,便会三五成群地飞到那花蕊上,撅着黑色的小屁股,忙着采花粉呢!牡丹花的花瓣很是柔软,就像抚摸着小孩子的脸,花瓣层层叠叠,外边像波浪一样,连绵起伏,好看极了。
春游不会永久,到最后,还是要离去的,终于,在杨柳的目送下,在牡丹的挽留下,在小草的“再见”声中,我们离开了如诗如画的牡丹园。
至今,牡丹园的美景还留在我的记忆里,仿佛它在我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抹也抹不去。
星期天,爸爸妈妈和我去牡丹园游玩。牡丹园门口,各种菊花组成了一个大花坛,悬崖菊摆成的孔雀像是在欢迎游客的到来。
进入牡丹园,我们简直是进入了菊花的海洋。菊花有的象个半球、有的象向日葵、有的象绣球、还有的象绽放的礼花。菊花的颜色丰富多彩:粉的似霞、黄的如金、白的象雪,十分美丽。它们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是那样亲热,每当秋风吹来,就散发出淡淡的菊香。
我们还在草地上捉蚂蚱、在广场上看音乐喷泉,玩得可高兴了!
《牡丹亭》的创意来自于一个传说。传说广平太守冯孝将男马子,梦一女人,年十八九岁,言:“我乃前太守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来四年。为鬼所枉***,按生箓乃寿至八十余。今听我更生,还为君妻,能见聘否?”马子掘开棺视之,其女已活,遂为夫妇。说广平太守冯孝将的儿子名叫马子。一日,马子梦见一个约摸十八九岁的女子前来跟他说:“我是前太守徐玄方的女儿,不幸早亡,死了到现在已有四年。可是我是被鬼枉***而死的,不是正常死亡,若按生死簿上的记录,我能活到八十多岁。现在,冥间准许我再重生一次,返回阳间作你的妻子,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娶我?”马子说:“我愿意。”第二天,马子就前往梦中女子所指引的地方,掘开女子的棺材,那女子还真就活了过来。从此二人便结成了夫妻。
故事非常的简短,汤显祖在利用这个创意时,为《牡丹亭》添加入了更多的浪漫情节,使得故事更加丰满,更加浪漫,更加精彩。故事中对应徐玄方女儿的人物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杜丽娘,而对应马子的人物则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柳梦梅。说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杜丽娘一日午睡,梦见一名青年书生——柳梦梅来到牡丹亭与她幽会,二人如胶似漆,十分相爱。梦醒后,物是人非,一派凄凉,从此杜丽娘也再没有梦见柳梦梅。由于相思之苦,杜丽娘日渐憔悴,最终一病不起,于中秋之夜死去。临终前,她请求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压在太湖山石之下。其时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战事紧急,杜宝也只能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她,便举家前往前线。三年后,柳梦梅赴京赶考,走到南安借宿于梅花庵中,偶游花园,恰在太湖石边,拾到杜丽娘的画像,发现杜丽娘正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晚上,柳梦梅梦到杜丽娘再度前来与他相会,二人诉说了多年的离别之苦,最后杜丽娘让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后受杜丽娘之托,柳梦梅前去寻找丈人杜宝。杜宝却认定柳梦梅一派胡言,便将其打入牢狱。直到后来朝廷发榜,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肯认柳梦梅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上,事情才得以完美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杜丽娘反封建的叛逆性格并非天生,有一个成长过程,并包含着一定的复杂性。汤显祖一方面通过人物关系提供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一方面通过剧情发展揭示杜丽娘的内心活动,从而表现了杜丽娘叛逆性格的成长过程及其复杂性。
杜宝这些人代表封建势力,代表礼教观念,代表理学思想的统治。杜宝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正派的官僚,他忠君爱国,也还注意民生疾苦。但他除了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古板面孔以外,什么才能都没有,显得极为平庸。他奉命御敌,临阵对敌却是束手无策,只好使用贿赂方式、欺骗手段来解围,可以看出除了八股文章,真是可谓一无是处。对自己唯一的女儿,他不是像普通百姓那样疼爱有加,而是逼着她学习她并不想学的《四书》,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护他“名儒”的称谓。而对他的妻子,他也是居高临下的态度,呼来唤去,督促妻子对女儿严加管教。杜母虽然比杜宝懂得疼爱女儿,她说过“宛转随儿女,辛勤做老娘”的话,但她还是标榜自己娘家“世出贤德”,要给女儿做个“贤德”的楷模,凡事由杜宝做主,说是“但凭尊意”,一切照您的意见办。她要把杜丽娘关在闺房里,认为“凡少年女子,最不宜艳妆游戏空无人之处”。她被封建礼教毒害了,却又拿封建礼教去毒害自己的女儿。陈最良作为“腐儒”,也是被封建礼教毒害了的。汤显祖对他有批判,又有同情。他从小攻读儒家经典,但乡试考了十五次,整整耗费了四十五年,仍然没有功名,最后连廪生的膳食都给取消了,教书糊口也靠不住,被人称为“陈绝粮”。他生活没有着落,还迂腐得近乎愚昧,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他教杜丽娘念书,就只知道“孟夫子说的好,圣人千言万语,则要人收其放心”。这跟杜宝说的“拘束身心”是同样的意思。汤显祖正是通过杜宝、杜母、陈最良等人物写出杜丽娘的客观处境,一个使人窒息的客观处境。
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她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严密地关在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绝的。她完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活力。生长在这样家庭里的杜丽娘,礼法、家规、女诫、妇道等等像一重又一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她的身上。她因为疲乏,白天稍为睡一会儿,都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就连她在裙子上面绣了成双成对的花鸟,也要引起封建家长的大惊小怪,被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
杜丽娘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循规蹈矩,唯父母之命是从。在新春时节,她跪着给父母敬酒祝寿,表示她的孝心。杜宝要她在刺绣女工之外,应该“知书知礼”,她答:“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于是就在梳妆台前摆上书册,认真读古圣先贤的'典籍了。拜见塾师陈最良之前,她曾自夸“儒门旧家教”,“女为君子儒”,她甚至要求丫环春香跟她一同学习古代贤达妇女的榜样。她对春香说:“你便略知书,也做好奴仆。”意思是春香略微读点书,就会懂得尊卑长幼的关系,好侍候主子,当个忠实的奴仆。这些情况都表明能背诵《四书》的杜丽娘,的确像春香说的那样“老成尊重”。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梦而死”这种“死而生”的幻想情节,是浪漫主义理想化的虚构,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因而让人读了感慨万千,拍案称奇。作品还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对杜丽娘的残害,逼得活生生的一个妙龄女子害春病而死。而杜丽娘的死,也是封建时代千万个女子命运的悲剧的缩影和典型代表。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只知道用封建礼教苛求自己的女儿。虽说当官他是个清官,好官,劝农民种桑麻,但是之后遇到金兵围城之时,虽有保护城中百姓之心,但无破敌之力。最后不得不靠老学究陈先生写给前来围城金兵头领的夫人的信,用反奸计破围。当柳梦梅前来认岳父,杜宝居然把中了头名状元的柳梦梅抓进牢中吊打,不肯承认女儿能够还魂的现实。直到皇帝亲自考问杜丽娘和柳公子,才使得一家团圆。杜丽娘的母亲是一个不明事理的母亲,只知道女子要守封建妇道,不知道这种封建礼教残害的正是自己的亲骨肉。作品还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了社会的动荡,民不聊生,战火不断,生灵涂炭。这种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作品赋予了活生生的时代现实基础。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汤显祖是明代戏曲作家,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而他的这部《牡丹亭》便是他名副其实最好的证明。
星期六,是我盼望已久的日子,因为我们学校要去春游了。这天,我早早的来到学校,却发现我们班已经来了许多同学。
经过了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牡丹园。一进大门的右手边是一个小池塘,池塘的四周栽满了柳树,柳条随风摇曳着,像张开一双双小手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顺着小路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山坡上,在那儿,我们跟着老师学了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手语。之后我们又一起上了山,站在山顶往下看,山下是花红柳绿、山明水秀,美丽极了!
这次春游虽然有点累,但同学们都非常开心!
今天是国庆节,爸爸说要去曹州牡丹园玩,我别提多高兴了。来到牡丹园,一进大门,正前方便是一座含苞欲放的牡丹花的雕塑,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束跳动的火焰,又像一位美丽的牡丹仙子在翩翩起舞欢迎我们的到来。
虽然已是深秋,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早已凋谢,但秋天的牡丹园另有一番景色使人流连忘返。
绕过雕塑,在左前方,几座造型别致的小巧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快步登上桥头,放眼远眺,满河的荷叶,随着流水和秋风尽情摇摆,岸边的杨柳有秩序的站成一排,细软的柳条已耷拉到地面,像一个个留着长发的小姑娘在对着河水梳妆。再往前走,在垂柳环绕之中,有一座古朴的小木桥,时隐时现。我来不及等爸爸妈妈就快速跑上小桥。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我仿佛进入了“小桥流水人家”这副美丽的画卷。
顺流而上,我们便来到了观花亭。观花亭座落在园中假山的顶端,放眼望去,牡丹园的景色尽收眼底,满园的秋意和金黄的秋叶让人心旷神怡。在假山东侧有一个小湖,绿树环绕,象一颗明珠镶嵌在园子中央。
我便央求着去划船。爸爸妈妈拗不过我的调皮劲就答应了我的要求。上了船,我自告奋勇去划桨,可划船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容易。小船在水里根本不听使唤,只打转。后来经过租船阿姨的指点,划船时要双手配合,用力均衡。经过我的一番努力,小船终于可以在湖里自由自在地飘荡了。
西下的太阳倒映在水中,微波粼粼,让我想起一句诗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看着爸爸妈妈的笑脸和身边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小鱼,我们像置身于画中一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
时间在欢声笑语中过的真快啊,转眼间已是华灯初上。我虽然还游兴正浓,但是看园老人的眼神已经在明显的给我们下了最后通谍。我们只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牡丹园。
牡丹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它们挨挨挤挤的,有的为春天的到来绽开了笑脸,有的花枝招展,好像在欢迎观赏的.游人,还有的随风任意摆动,好像一个摇头晃脑 的调皮娃娃。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自己也是一朵美丽的牡丹花,穿着大红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我就翩翩起舞,许多游人赶忙和我拍照留念,有的 游人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颊,还有两个外国友人,一边对我竖起大拇指,一边说:“哈屋,标特否!”我陶醉了。
过了好一会儿,妈妈叫了我一声:“江南,走吧,到那边去看看。”这时我才回过神来,原来我不是牡丹花,我是在欣赏牡丹花呢。
我喜欢春天,更爱春天的牡丹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