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我借了一本书———《小公主》,刚开始看我就着迷了,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把它读完了。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弗郎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写的,这部经典名著告诉我们:每个女孩都具备成为公主的潜质,只要结识萨拉,你就会像她一样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和优雅的心情。
这本书的主人公——萨拉,自幼就失去了母亲,由父亲抚养长大。为了让萨拉接受好的教育,他爸爸便把她送到伦敦的明奇寄宿学校去学习。因为她家境富裕,机智聪明,善于假装、想像和讲故事而受到学校的重视。可是正当她在举行快乐的生日宴会时,一个不幸的消息降临了:她的爸爸因为钻石矿***,心情不好,且又得了热病,不幸去世了。于是,她马上从一位高贵的公主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女佣,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最终还是因为她那善良、纯真和充满爱的心使她成为了真正的公主。
读《小公主》时,我恨不得为萨拉的遭遇大哭一场,她让我那颗正在原地踏步的真诚的心有了目标。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要想成为公主,只有财富和美丽的外表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内在的美————高尚的品质。
凡卡把信寄出去后,就天天盼望爷爷来接他,可是,一天天过去了,始终不见爷爷来,但是,他还是等待。
一天,他在鞋店工作的时候,看见了希望、看到了光明。一位大伯来鞋店买鞋,正好他是凡卡乡下家的邻居,凡卡向他的邻居走去,说:“你好,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凡卡。”大伯先是吃了一惊说:“你是……凡卡?怎么瘦了这么多?”凡卡正想发话,却被伙计扯了过去,他们不让凡卡过去。大伯走了,凡卡的希望又破灭了。
这件事被老板知道了,老板把凡卡拖到院子,拿皮带揍了他一顿,而且这次打了很久才收手,凡卡全身都被打肿了,凡卡痛苦极了。
第二天下午,伙计们打发凡卡去酒店打酒,正好在去酒店的路上,凡卡又碰到了他的邻居,“大伯,你能带我回乡下吗?”凡卡带着乞求的神情说。
“嗯,可以是可以,但是,我的钱只够一个人回去,还差一点钱才能再买一张票。”
“还差多少?”凡卡兴奋的问。
“差6元,你有钱?”“嗯,我有还多了4元呢!”“好极了,那我去买票了,你也跟着来吧!”……
凡卡和大伯上了车,正好要开车了,凡卡开心极了,因为可以回家了。
伙计们不见凡卡回来,都急死了,他们出去找呀找,最终还是找不到凡卡,因为凡卡回家乡了,没有人可以在欺负他,不过,乡村生活也是不太好,但是,比这莫斯科这里好多了。
凡卡回到家了,不见爷爷在,就去树林了,因为今天是圣诞节前一天,所以现在爷爷一定在砍圣诞树。
凡卡走进树林,果然爷爷正在砍圣诞树,忽然凡卡不小心踢到了石头,摔倒了,呀!如果在这个树林摔倒是要没命的,因为这是个在悬崖边上的小树林,爷爷听见了摔倒声,回头一看,是凡卡。
随着“啊”的一声叫后,传来的是一阵哭声……
凡卡上了天堂,上帝问他:“你回到乡下,只见了你爷爷一眼,就死了,值得吗?”凡卡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值得。”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是一位奇人,他想说的、想讽刺的,只要有笔和纸,他都能搞定。《孔乙己》这篇文章,是收录在《呐喊》里的,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讽刺文。而我“遇到”孔乙己,比读到它更早。
该是两三年前吧,我们一家去绍兴游玩。这一次,爸爸妈妈特地带我去了咸亨酒店,具体位置记不清了,而酒店前那个身着长衫,手里夹着茴香豆的雕像却令我记忆犹新。记得那时注视着雕像,身后还有爸爸妈妈的讲解,我就这样认识了孔乙己。
这便是我和孔乙己的“相遇”。两三年后的现在,我读到了《孔乙己》,初读时却有些不解。一篇读完,脑海中有些混乱,这到底是想体现什么?于是我一遍遍地看,终于有了些头绪。
从文中孔乙己“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了书还一直说“读书人的事,不能算偷”,以及他的诸多方面来看,有个词很适合他——“穷酸秀才”。孔乙己是众人的笑点,而他的“满口之乎者也”是封建教育的结果。细一想,这笑声笑得不仅是孔乙己,还有那深入其骨的封建教育及封建科举制度。孔乙己的那副病态、麻木的模样,该是作者的精心设计。在我看来,孔乙己既是封建教育制度的产物,又是它的代表。孔乙己的迂腐入,悲惨出,也同样折射出封建教育制度的下场。
能够读懂此一文,不仅对主题思想心领神会,还禁不住要对鲁迅先生的文学造诣及高超的暗讽技术佩服不已。
乘坐旅游巴士,伴着小雪来到了这次欧洲游的第一座城市,科隆
科隆是一座古城,坐落在德国美丽的莱茵河畔。
科隆大教堂,是这座城市的中心。十多年前,当地人修建了一个教堂平台,使教堂与周围的街道及嘈杂的交通分离开来。据导游介绍,科隆大教堂高157.31米,它建有两座哥特式的尖塔,显得非常高大。
来到塔下,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仰望雄伟的教堂,塔身上的每个雕刻都是那么精细,每个细节都是那么完美!
进入教堂,光线比较昏暗,室内温度较低。整座教堂由五个殿堂和三个绕圣坛而建的偏室组成。据说圣坛还是初建时的样子,上面的十字架还是欧洲大型雕刻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呢!站在教堂中央,抬头看去,从晶莹剔透的彩色玻璃中透进来一些光亮,使幽深的教堂中增添了一丝静谧。在低一些的墙壁上,有许多圣经中的神话故事的画像和雕刻,看到这些,我好像也变的虔诚起来,连说话的声音也低了许多。受到教堂中气氛的影响,我也点燃了一支蜡烛,默默地许了一个心愿……
走出了教堂,我们又来到不远处的莱茵河边。德国人把莱茵河尊为父亲河,可见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河水静静地流淌,像一条白绸从城中飘过。虽说已是寒冬,雪花也时常飘落,河水却没有封冻,只是在柔和的水面上漂着些许浮冰。河上横跨几座铁桥,水面上停泊着几艘大船,成群的海鸥在空中盘旋。满眼都是黑白的色调,真像一幅淡淡的水墨丹青。
科隆真是一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小城!静静的散发着它的魅力。
《失火之后》这篇作文语言生动,文章有理有据,说服力强,上下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尾点题,不失为一篇佳作。
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看了第一句忍不住接着往下读。交代失火原因以及救火时的危险时,加入人物行为,生活中的画面跃然纸上,并以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相结合的手法,把故事写得生动感人。然后引出居民的议论,最后得出“我”的思考,使文章的主题自然而然升华到了较高的境界。结尾部分正是作者要表达的,即写作此文的宗旨,换言之,中心思想。一个中学生能有这样的体会,令人刮目相看。精彩的结尾可谓点睛之笔,看似平常,却最奇特,这便是作品的艺术特色,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该文采用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很有特点,虽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形象,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这是很难得的。在描写火势时,“火焰足足有半层楼高,那气势,就算是火红的`太阳也要逊色几分”;在叙述失火后的景象时,“原来白色的墙已经变成了一片漆黑,像是被刷了油漆似的”,类似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该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结构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加上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令人过目不忘。本文题目“失火之后”,但在叙述“失火”的事情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失火的过程,后面的结尾简练,只用了一个很小的自然段。其实这是一种很巧妙的写作手法,前面进行了充分的铺垫,结尾的点题才能水到渠成,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很自然,让读者信服,且毫无造作之感。如果能把失火后人们灭火时的细节描写出来(不仅仅是“一桶接一桶的水往火上浇去”,把失火造成的损失着重叙述一下(不仅仅是电瓶车烧毁,把墙壁熏黑,则更有说服力,更能震撼人,作品就会显得更有思想深度。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第二天,凡卡刚睡醒,就听见老板在房间里骂骂咧咧的。原来,老板发现自己的墨水和钢笔被动过了,就在那里大吵大闹,说是要把那个小偷揪出来,抽一顿。早饭刚吃好,老板就把所有人叫到他的房间里去,准备一个一个盘问。老板先说明了找他们的理由,然后一个一个问昨晚都干了些什么,有谁作证。伙计们一个个都有理由,而且都有人作证。伙计们都走了,只有凡卡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句话都没说。
老板看伙计们都走了,只剩下学徒凡卡,就问:“凡卡,是你***吗?”“不……不是我。”“那你为什么那么结巴?”“我……我……”凡卡有些急了。“算了,你昨天晚上干什么?”“睡觉。”“我做礼拜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凡卡一下子紧张起来,两腿发抖,一个字也说水出来。老板怒气冲天,说:“还不是你,你给我去死!”老板说着,就拎起凡卡的衣领,一把把凡卡扔到了院子里,拿皮带狠狠地揍了凡卡一顿,并且不让凡卡吃饭、睡觉。晚上,老板强制凡卡不睡觉,凡卡身边都是蚂蚁,凡卡只有不睡觉才能不让蚂蚁爬到身上来,因为这么小的虫子,踩也踩不死,只有一个个捏才弄得死。
凡卡没有办法,只好一个晚上不睡觉,如果蚂蚁爬到身上来就完了,那是很痒的。三天以后,这件事总算过去了。凡卡又继续忙他的活,随着一天天过去,凡卡渐渐忘了爷爷,忘了他给爷爷写过信。就这样,他在鞋店过完了他的那个童年。凡卡不曾知道,他爷爷其实得了不治之症,为了不让凡卡伤心,只好把凡卡送过来,而且在把凡卡送过来的一天半后,爷爷就离开了人世。凡卡寄出的信也因为没写准确地址被销毁了,正是这样,凡卡才忘记了他有一个爷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