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首,江左梅郎。
说来有趣,就事论事,我并不觉得这篇小说写得多么好,对于一个喜欢魏晋南北朝的人来说,这篇架空也是槽点满满的。只不过,无法否认的是,这么多年过去,言辞几乎忘尽,我还记得当时看到十三年前真相时几乎嚎啕大哭的心情。
就凭这一点,这么多年也记得琅琊榜这个名字。
当然,电视剧简直是意外之喜。
不过迟了快四年才发现这一点的我,也是够了,掩面。
简直不想算自己有多少年没看过国内的连续剧。美剧看的简直车载斗量,霹雳布袋戏前后也看了一千一百多集?然后国内十多年貌似只勉强看过三部?《走向共和》《舞乐传奇》,然后就是现在正断断续续看的琅琊榜了。嗯,懒散如我,当年热播的《大长今》之后的《诛仙》《欢乐颂》也是都顺利成章没看过的——自然,诛仙和欢乐颂好歹看过书。说到网络小说,这些年还是很有些好作品的,可惜了我中意的不少如《赤色黎明》《唐骑》《新宋》《宰执天下》《琥珀之剑》《亡灵执政》《星辰骑士》《这锅我不背》《求退人间界》大概是难得有拍电视剧的机会了……《卡徒》《问镜》《奥数神座》《见江山》《制霸好莱坞》只怕几率也不大,或许《知否》与《同生》还有希望吧,更可惜的是几个暂停或更新缓慢的有生之年系列,比如《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和《如此多娇》。《姜姬》《楚巫》都是很有意思的,不过还是先养着吧。
嗯,一时不小心就扯远了,扶额。琅琊榜的整体水准很好,这点比主演好还要难得,不过两者兼备,无疑是惊喜中的大礼包了。
第一男主担当的胡歌自然很好的`,笑,不过梅长苏是他这么多年里所有角色里真正打动我的一个。和个人口味想必有不可推脱的关系。好不好,与喜不喜欢有时候没必然关系。要不是因为2006年那首《逍遥叹》我很喜欢,我根本不会知道还有李逍遥这个人物。
然而,令我意外的是王凯的萧景琰。他演出的现代人物对我几乎没太大感触,但不知为何,靖王却特别打动我。更多的细微感触,日后有空再慢慢说吧。
一句话概括的话,大概就是‘感同身受’这几个字吧。
读书对于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这个结果毋庸置疑,阅读对我们是有益处的。古往今来,每一个学者都在用行动告诉着我们:阅读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有多么重要。但实际上,请你细细地回想,在你的一天里,究竟有多少的时间是利用在了阅读上,安安静静地在某一段时间内,和某一段文字相遇。
去年的十月末,我成功入选中国诗词大会百人团,成为了青年团的一员,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录制。在短短一个月内的录制时间中,我可以和百人团的每一位成员朝夕相处——而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候场等待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选手都会三两地聚在一起比赛诗词接龙或是飞花令,为当天的比赛预热。当遇到争议较大的诗句时,总能看到有选手从自己的包里取出书籍,快速而准确地翻到某一页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有幸在候场的时候和彭敏聊过关于读书背诗的话题,他说“如果是想要在诗词方面有所收获,一定要多看书,多背诗”。他拿起他随身携带的背包,从放着四五本书的夹层里取出了最近在看的一本书,翻开任何一页都能看到他密密麻麻的。
第三季各期擂主中年龄最小的王天睿在同我交谈时也说:“多看书对背诗词是很有帮助的。苏轼也说‘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就不理解诗句,背不背诗对你就没有意义,也没有任何益处了。”
在我的`经历中,阅读对我的帮助很大。阅读能够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丰富的学识,更能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具备一种气质。
“君子勤向窗前读”,在文字中我们会望见“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听见“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闻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读书笔记在书里我们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看见林林总总的故事,不知不觉懂得了那些难于理解的人生哲理。
人生自有诗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阅读。阅读的生活,使我可以毫不在乎眼前的苟且与暂时的赍志。人总是要负重前行的,但每天在“诗酒趁年华”的日子里度过,便不算虚度光阴,每一分每一秒皆携着“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诗意,无关风月尘俗,无关心境雨雪,因为我们的生活始终都有阅读的存在。
“读书古有种,开卷今有益”。希望大家从此时此刻起,享受阅读,以书为灯点亮梦想,以书为马遨游未来。
收到蓝月友人的赠书,我是喜不自禁的。在书中的扉页,我触摸到了友人的厚爱和作者朱军东的真诚。于是,我徜徉于《寻常一样窗前月》,一篇篇智心慧语的小品文,引领我穿越时空的栅栏,以虔诚的崇拜之心去谒见“月白风清”的山水、历史与人文,去聆听作者空灵飘逸的美学与历史的对话。
英国散文家密斯说过:“欲写成小品文者,只需有一伶俐的耳目,有一沉着的心思,而能自平凡的事物中找出无数的暗示。”从《爱的放手》中,我们感悟到了作者“沉着的心思和伶俐的耳目”。他观察与感悟并行,人与生灵的自然对话,同时父子对“爱”的理解和践行,也见证了爱的真谛和放手的意义。
为了让心底深处最深沉、最真切、最柔软的爱得到更好的延伸,我们学会了放手,让爱永恒。文章为读者呈现的是一个神奇而丰富的世界。作者在行文之中辅助以生活常识、情感交流,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不时地穿插自己的感悟,不时地由日常现象展开联想,使得文章不仅内涵丰富,且生动活泼。深刻的哲理,在不知不觉中已被读者接受,毫无枯燥晦涩之感。
通过儿子的动情请求:“爸爸,我们把它带回去吧。”我也有泪要流出。既符合孩子的善良天性,也为“放手”做了最好的铺垫。同时,文章结尾的一个小细节,也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盘托出。“一群游人围了过来,兴奋地喊道:水里有只乌龟哎。捞起来看看。我抬起头,噪音低沉地说:“是我放的。……游人一哄而散……心里念诵着对它的祝福。”我认为文章结尾最有力量。他告诉我们,“爱的放手”将获得无限生命力。
好的散文总是自成一格,别人无法模仿。也因此朱军东总是有深深的经典意识,思考与叙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在欣赏他的文章时,不仅身心自然、轻松,又引人深思、共鸣。朱军东的多才多艺,使他得以神游于世界的山山水水,但他不止于山水,朱军东将对身边的小景和世界山水的关怀升华为一种文化意识,一种精神意向,以诗意思维和审美思维洞照自然、生命和历史,以才学识趣把读者引向一个经深心明眼提炼过的世界。他用心倾听生命的流转,例如《闲居篇》和《乡土篇》中,特别对外婆进行了多篇记叙和感恩,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深挚的亲情之暖,传递了绵长悠远的爱,使读者也随著作者的情感而热泪奔涌、掩卷而思绪不止。
我曾跟帖说《寻常一样窗前月》的著作名字起得好。好就好在“寻常”二字。因为,寻常最接近本质,最接近地气,最亲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朱军东能够从《行走篇》《尘事篇》《闲居篇》《乡土篇》和《顽童篇》的平凡生活中触摸到自然生活的常态、常识、常情、常味、常道,以最朴实的风格呈现出来。而“窗前月”就是诗意地思考,诗意地言说,将寻常自然捕捉和生命存在密切关联,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审美内涵,从而让读者与这些“寻常”和“窗前月”融神会心,则是大智慧、大境界、大手笔。
我们看到,作者虽以“寻常”为起因,但并不囿于单纯的寻常,也不落笔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是以画龙点睛的方式,去追寻、挖掘和再现自然的真、精神的善、艺术的美。他的文章妙就妙在,他不做生活的旁观者,而是以闲适恬淡的心境去享受生活;他也不摆出儒者哲人的超然姿势去居高临下地指教别人生存,而是以自身的触摸真实地反映生活、融入生活、感恩生活。
《寻常一样窗前月》的文字中传递着博爱、仁慈、人性的力量。他写山水,一切景语皆情语;他写人物,平凡生命耀光辉。这是朱军东的风格,不着一字渲染,却泼出一幅隽永含蕴的山水人文画;不需华丽词澡,自有一股浪潮在读者的心胸间起伏。
“自己炒就自己炒,这么简单的事,我看也看会了!”今天,我欣然接受了一个挑战,妈妈刚一说要我自己学炒菜,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我想好了,准备做一道鸡蛋香肠炒蒜薹。
我几乎是跑着进了厨房,我太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厨艺了,因为还一次也没显露过。我先来一招“万剑归宗”,冰箱里的鸡蛋、香肠、蒜薹全都乖乖地“躺”在了切菜板上。接着我来一招“乾坤大挪移”,蒜薹就应声进了洗菜池。“哗哗哗……”一阵流水声后,洗过“澡”的“蒜薹宝宝”又鲜又嫩,还沾着水珠,看着就心里舒服。现在,我用上了“金刚大力手”,“乒乒乓乓”一阵忙活,蒜薹呀,香肠呀,全被我切成段、片装进盘子里了。“不错不错!真是厨神转世啊!这菜一定可以和餐馆媲美了!”菜还没下锅,我已经忍不住要“自卖自夸”了。
打鸡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我早学会了。我拿出一个碗,磕破蛋壳,把鸡蛋打进碗里,再来一招“飞龙在天”,蛋壳就“飞扬起舞”地飘落进了垃圾桶。
好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只等最后一步——下锅开炒了。我把锅洗好放到煤气灶上,开火,再打开油瓶倒点油进去,然后一边哼着歌一边等油冒烟就放菜进去。油开了,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我刚把鸡蛋液倒进去,不想锅里却“腾”地冒起一股火焰来,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得我连忙叫妈妈。妈妈闻声赶过来,二话不说赶紧盖上锅盖,才把火灭掉了。妈妈严厉地说:“火要关小点,菜要轻放!否则引起火灾看你怎么办!”
我像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心想,还好没闯下大祸,下次可要小心了。看看锅里,鸡蛋已糊得不像样子了,还怎么吃。只好重新再来,鸡蛋没有了,“鸡蛋香肠炒蒜薹”临时改为“香肠炒蒜薹”就好了,这可不算什么难事,我还是会变通的。一番小心翼翼地“翻江倒海”之后,一道我亲手做的菜终于新鲜出炉了。看到那有红有绿的色泽,闻着那混合着肉味的蒜薹香,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我夹了一根蒜薹请妈妈先尝,妈妈一嚼连声说好吃,还夸我手艺不错,第一次就做得这么好,只是有点可惜三个鸡蛋被我打了“水漂”。
有人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唉,还真是这样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