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在整理柜子,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布满灰尘的`小包包,我好奇的打开来一看,里面有许多张小票。我问奶奶:“这是什么呀?”奶奶说:“这是粮票和煤饼票“。在奶奶的小时候因为连一顿饭都吃不饱,于是国家开始进行“计划经济”来保证全国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那段时期买商品不仅需要钱,还必须要用各种商品票。老一辈人走了一段时间很长的“票证时代”。
据奶奶讲述,票证包括粮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煤饼票,甚至还有粪票、尿票等,小小一张票证,含概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票证还分当地能使用的票证和全国范围内能使用的全国票证。
粮食证:市镇居民粮食证由当地粮食局颁发,居民用粮需要向国家指定粮店使用粮票购买,并在粮食证上登记购买粮食的数量。
粮票:国家施行粮食定量供应政策,规定干重体力活的劳动人民能多分配几斤粮票,干轻体力活的劳动人民就少分配几斤粮票,这样导致小孩子多的家庭粮食就不够吃了。乘坐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旅客,在各种车船内用餐,也要有专门粮票才可以用餐。
煤票:煤票需要根据人口定量发放。每年天气凉了,人们就要带旧证、户口本、粮本办理下年度买煤证,居民买煤时要煤饼票到指定的商店排队买煤。
国家改革放开后全国陆续取消各种票证,粮票和煤饼票的作用也逐渐消失了,并成为了“老物件”。这些票证是中华民族的“创业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从物资匮乏的贫困时期过度到改革开发向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发展史”,它贯穿了奶奶那一代人的生活,也将永远存在于这代人的记忆之中。我们也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在祖国前进的时代发展道路上作出最大的贡献。
我家有一个老物件,每次经过书房,我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是一个老饭盒,是我外公传下来的。
饱经风霜的它,表面上十分粗糙,像一位老者微笑着望着我。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容易打开,每次只能小心地扒开一条缝朝里面看,一片黑乎乎的,隐约能看见一些黑色的斑点。看着看着,我又回忆起外公讲述的`他的故事……
外公说,那时他上大学,每天中午自带饭盒去食堂,食堂里的师傅就会把米放进他的饭盒里。外公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都在上学,家里生活清苦,每次食堂的师傅放好米还没有蒸时,外公就会从里面抓出一把米出来,这样每天抓一把,一星期就能攒一整盒的米了。外公每周把自己省下的一饭盒米带回家,给平时不舍得吃米的太婆婆吃。那一天,外公把省下的米捧在手上兴冲冲的跑回家,他还要告诉太婆婆,他又考了第一。可走进家门,看见病床上脸色蜡黄、毫无血色的母亲,他愣住了。“哐当”饭盒和米掉在地上。外公总跟我一遍遍讲述着这个故事,我每次听的都热泪盈眶。
那个饭盒在外公工作后还用了很长时间。外公说,看到这个饭盒就想到太婆婆。家人都十分珍惜它,一代又一代的人细心保护着这个饭盒,一遍又一遍的轻轻擦着上面刚落的灰尘。一天晚上,妈妈捧着那个饭盒严肃地对我说,这个饭盒是外公传给我的,现在我要把它传给你,你要保管好它呀!接过妈妈手里的那个饭盒,我手上多了一份责任。这个饭盒,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饭盒,它装满了艰辛,它是时光隧道的见证。它是外公成长同舟共济的朋友,它的故事像一杯咖啡,令人回味。
这就是我们家的老物件,一个饭盒。它的里面传递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爱。新一任“保护人”的我,要把这份爱的家风传递下去。
我的爸爸头上没有乌纱帽,手上没有公文包,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个体户。他身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胖乎乎的,挺像杨红樱笔下的“企鹅唐飞”。为什么敬佩他呢?因为他有一颗诚实的心。
去年暑假,一位中年男子(是爸爸的老客户)小跑过来对爸爸说:“四只眼,帮我把醇香米送到兴建路38号。”说完就急匆匆的走了。没想到,那天的工作特别忙,爸爸从7:30分一直干到了11:00,而且没有喝过一口水。爸爸回到家里,那一桌可口的饭菜已经在向他招手了。但他并没有吃菜,只是草草的扒了几口饭就拿起一袋大米扛在他那早已被磨出茧子的右肩上就走了。妈妈急忙叫住爸爸;“孩子他爸,我做了这么丰盛的饭菜,除了过年你以后就没有机会吃喽!”爸爸却说:“你别光顾着自家人,别人也等着吃饭呢,说过了在中午饭前要赶上的!”说完就急冲冲地向兴建路38号走去……爸爸虽然不高,但他那“高大的身影”时刻浮现在我眼前,这究竟是为什么?
爸爸还能吃苦耐老。虽然他属猪,但他一点儿也不懒惰。以爸爸现在的条件完全可以雇个工人来干活,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说他喜欢自己亲力亲为。熟悉我爸爸的人都说像爸爸这个年纪的人一般没有自己亲自送货的,都很佩服他。爸爸还常对我说:“诚实不欺是做人的根本,记住做人要是实实在在,要讲信用,不能欺骗,不能撒谎……”
我为我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自豪。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