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要求"文约而事丰",拟题亦然。要用简明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少少许胜多许"。文题要有简洁之美,可用概括的语言勾勒出文章的\'缩影,使人一目了然,即"弱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饮",如《自知者明》、《良心无价》等。也可引用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做文题,如《满招损谦受益》等。
朋友后来到王安石家做客,他与王安石的夫人聊起王公嗜好,说王公太偏食,只喜欢吃鹿肉,其他任何佳肴都不喜欢。王夫人问:“这盘鹿肉摆在哪一边?”那朋友说摆在王公那头,王夫人说:“那就是了,下次,你再请客,你把一盘芥菜放他面前,看他吃什么。
王安石其实不偏食,只不过是哪一盘菜靠他最近,他就向哪一盘菜伸筷子,不管是鹿肉还是龙肉,也不管是荤菜还是素菜。
如果以一次偏食,去判断王安石之爱好,准吗?
宋仁宗也曾经这么判断过王安石,最后也错了。
一天,宋仁宗突然说要请大家去钓鱼,满朝文武自然展颜开怀。
在皇家后花园里,钓竿、鱼饵、座椅……一切都准备好了。宋仁宗带头示范,大家也就不再拘束,玩开了。
王安石也随大流,跟大家来到现场,只是他有点另类,不知道是对逸豫亡身、忧劳兴国的圣人之训保持着警惕,还是万家忧乐装在心里放不下,他对宋仁宗特地安排的这次娱乐活动没一点兴趣,独自闷坐在那里,敛眉默神。
王安石可能有嗑瓜子的习惯吧,他一手支颐,一手抓碟,把摆在碟子里的皇家玉豆一颗接一颗地往口里送,心不在焉,把满碟豆子吃完了。
远处,有一双眼睛在瞄着,那是宋仁宗。群臣都夸王安石是能臣,宋仁宗听多了,他想起用王安石,于是将王安石从地方调来中央,安排在自己身边,察其言,观其行。也许在宋仁宗看来,工作时间往往难以看出大臣的性情,而在活动中看人,比在工作中看人更靠谱,所以他组织了这次垂钓活动。
而这次,宋仁宗没有看上王安石。不是因为王安石好沉思不合群,而是那碟子里的豆子蒙住了宋仁宗的眼睛。宋仁宗看着王安石吃完这一碟豆子后,作出了一个几乎可以断绝其前程的判断:王安石是百分百的.奸臣。
碟子里的豆子,其实只是鱼饵。宋仁宗觉得,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心事里,误吃一粒,可以理解;错嚼两粒三粒,也情有可原。但这么一碟鱼饵都被吃完了,这不是作秀吗?这不是故意装深沉吗?
这次垂钓活动之后,宋仁宗把王安石晾了起来。王安石从地方带来的万言改革书,被宋仁宗高高挂起。
宋仁宗看人的方式不对吗?我们都是这么看人的,三岁看老,一钱落职,相人一面定人生死,从一滴水里看太阳光辉……我们都自诩是识人大师,可以从一个细节识别他人之好坏忠奸。
然则,世界上最复杂的,可能就是人了。人不是化学物品,用一剂试剂一测,就可以确定其性质;人不是物理物质,截其一面一瞧,就可以断定其形态。
指望一眼把人看准,哪那么容易?多半会把人看扁了,把人的性情看反了。人生到了盖棺都难以论定,哪能一时可以论定?
文题要清楚地向人透露文章的议论话题、大致内容乃至基本观点,使人一看就明白文章的论题,或者是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简言之,鲜明就是要有透明感和清晰感。如《责任重于泰山》、《走创新之路》等。
汉斯先生聪明绝顶,远近闻名。这是当然的,因为汉斯先生的爸爸、爷爷、太爷爷、太太爷爷都是聪明人。他家的\'聪明,连国王都有所耳闻。
可就是这样的汉斯先生却生了一个笨儿子!
汉斯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汉斯太太也是聪明人,是汉斯家族精挑细选出来的聪明人。
问题出在哪儿呢?
还是汉斯先生第1001次的在堆积如山的古书里寻找答案,而小汉斯就坐在旁边玩着那些奖杯、奖牌。像个普通孩子一样。汉斯先生痛苦地闭上眼睛,哦~该死,像个普通的孩子一样。
突然,小汉斯一声尖叫,他摔倒了,一本古书从高高的书架上掉下来,砸破了他的头,一只丑陋的精灵从染血的书中浮了出来:“汉斯先生,要做个交易吗?”
汉斯先生一夜苍老,但小汉斯变得聪明伶俐,念书一直是全国第一。汉斯先生笑了。
可是到大学,“第一”的头衔被一个更聪明的人抢走了。
汉斯太太想了七天七夜,在第七天的深夜颤抖着将自己的血滴到古书上,那只丑陋的小精灵果然又出来了,它微笑着问:“汉斯太太,要做个交易吗?”
汉斯太太美貌不再,健康不再。小汉斯成为全国最有名最年轻的学者。
转眼间美丽的公主要成年了,国王说要选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做公主的丈夫……
小汉斯将滴血的手拍在古书上,他是第一次看到这只丑陋的精灵,精灵却毫不诧异,它问:“小汉斯,要做个交易吗?”
形象的标题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拟题力求形象,必须避免平、实、熟和抽象。平常或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常见的题目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如《人生离不开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的风帆》,《谈理解》可换成《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环境影响人》可形象化为《近墨者黑》,《走出自卑》可修饰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座 --走出自卑》。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8.用自己的话对第②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③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20.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划出。(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3.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18.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运用。 19.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或: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20.促进其它肌体、器官保持活力; 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21.不能删去。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22.①②③║④⑤ 23.本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