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到了,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名叫《咏柳》,它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诗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走在路上,他发现了一棵长的高高的柳树,细长的柳条上已经长出了绿色的嫩叶,好像千万条丝带垂落下来一样。贺知章一看这棵柳树的叶子非常细长,他心想:是谁把它变成这个样子的呢?正巧这时一阵微风吹来,贺知章想,这些叶子一定是二月的剪刀剪出来的啊!
小路两旁有着一棵高大的柳树,柳树旁边翠绿的小草,粉嫩的小花,金黄的迎春花,显得异常可爱。
看着眼前的美景,贺知章才写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贺知章是古代唐朝著名的一位诗人。有一年二月,他来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柳树又多又漂亮。他走到一处湖边,湖边上正好有一棵高高的柳树,贺知章抬头望着这棵柳树,柳树上长满了嫩绿的新叶,就像用碧玉打扮的一样。远远望去,柳树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柳树垂下的无数根枝条就像少女的发丝。这时,他想:这嫩绿的新叶是出自于哪位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忽然一阵春风吹来,这无数根枝条随风飘摇,真像春风姑娘给这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梳洗和修剪她的长发,让她更加美丽,惹人喜爱。这时,贺知章默默感叹,用右手抹着自己的胡子,望着柳树说:“真美啊!这么美的柳树,我要用诗句来赞美、歌颂它”。
随后,贺知章便吟诗起来:《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晚上,贺知章把今天所吟的这首诗写在了纸上,然后慢慢韵味。直到现在,这首古代唐朝著名的诗人贺知章所写的《咏柳》,已经变成了一首非常闻名的古诗了。
海水被风吹卷了起来,扑打在礁石上面,雨水夹杂在雷电之中,此时,一个渔夫正在海中打渔。
自从收养了西蒙的两个遗孤以后,桑娜窘迫的生活更窘迫了,家里常常穷得揭不开锅,渔夫每天至少也要打十条鱼,否则,家里那七个小孩不会和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长得健康的,至于桑娜和自己吃不吃得饱,那都无所谓吧!渔夫一边沉思着,一边拉网。海上下起了暴雨,渔夫却只穿着一条破裤子和一件缝了又缝的破衬衫,雨水直往脖子里灌,冰凉冰凉的,渔夫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渔夫正在海上打渔,而在家中的桑娜正趁着炉子里的火没熄,在那件缝了不知多少次、补了不知多少次的渔网上织线。
桑娜不放心正在打渔的丈夫,提起马灯就往海边走,她顾不上了家中七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借着微弱的灯光,她好像望见了丈夫的小船,桑娜欣喜地小跑过去,可不料,路边闯来的是一群土匪。
海上,渔夫望着渐渐下沉的渔网,大手猛的一挥一钩一拉,那条比船还大一点鱼伴着海水落上了船。渔夫喜笑颜开,这条鱼定能卖个好价钱!家里的孩子们不必挨饿了。渔夫调转船头往回划,过了好久,终于上了岸,却看见岸边有一帮人在抢一个商人的财物。此时,渔夫若是偷偷开溜,还能跑掉,可当他定睛一看时,吓了一跳,那个商人旁边竟是桑娜,渔夫听见桑娜苦苦哀求着:“求你们放了我吧!我什么都没有,你们——”
“住手,你们这帮强盗!”渔夫拿着鱼叉往这边跑了过来。
为首的那个土匪看见了渔夫手中的鱼叉,两眼一亮:“小不点,你不是要英雄救美吧?我告诉你,这个女人我要了,你的渔船我也要了!”其他土匪听了大笑起来。
渔夫听后,气极败坏,抓住渔叉朝土匪刺了过去,却被另一个土匪从身后一下子把他绊倒了。一个光头把他们三个紧紧绑了起来,一个全身刺青的男子立马叫嚷:“敢刺伤我的兄弟?喂鲨鱼去吧你!”
桑娜一听这话,脸色立马变了,连忙哀求道:“噢,不能这样,我们家中还有七个孩子,你把我和丈夫喂鲨鱼了,那七个孩子都会没命的!还有两个孩子是邻居家的。”
“邻居家的?邻居家的小孩怎么在你家里?”那个土匪头子问。
桑娜就把邻居的遭遇说了一遍。土匪们听后,开始议论纷纷。他们之所以当土匪,就是因为当今社会的黑暗啊!谁家没有几个孩子,谁家没有老婆父母呢?他们的家境也是这样的啊!
为首的土匪收起刀:“算了,你们三个都走吧,东西也还给你们,就算我倒霉!遇上穷鬼了!”
渔夫听了,开心极了,连声道谢,弄得那伙土匪十分不好意思。
土匪们离开后,商人拉住渔夫:“这位先生,您的夫人刚才救了我,您收下这些钱吧,就算我的一点心意!”
渔夫不好推辞,只能收下。有了这笔钱,渔夫办了一个渔场,全家人十分快乐地生活着,而他们的孩子也健康地成长着。
现在,那七个孩子已长大成人,有的还成家立业,不过,渔夫和桑娜一直在教导他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别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庄子的思想被辑录成书,即为今天所见到的《庄子》。《庄子》一书其体例有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内篇、外篇和杂篇。而此三篇中惟外篇中的《秋水》最得庄子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之妙。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
文章一开篇,直契入题,引众人开始进入文章自身的世界之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时值秋季,雨水连绵,乃逐渐成势,由文本身而看,“川”当为支流,而“河”就是干流了,河水由支流而渐渐汇集到干流之中,互相增益,于是乎终于达到了“径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的浩大场景,这就难怪“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了。应该说河伯的心态也是人之常情,试想,如果我们忽然间也拥有了一大笔财富,谁又不会象河伯一样沾沾自喜呢?什么叫“自满“?这就叫自满,自以为满,可怜(也可以说幸运河伯不知道后面将有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展现在他面前!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见大海无边无垠,水天一色,海天相接,乃望洋兴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则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
等到河伯顺流而到达大海之后,见到了大海的辽阔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满是多么可笑不过,河伯的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自我批评的话“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意思大约是说:俗话说,自己知道一点东西就自以为了不起,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唉,这难道不是在说我吗?看来河伯在海神面前很不好意思,于是就对海神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则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就是广大广阔的大海,佛学有时也称佛为大方广佛,极言其广大无边也。海神你老人家千万别和我计较,我看到你如此广阔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太可笑了,可让你老人家见笑了。海神闻听之下,就顺承着河伯的意思并启发他逐步超越自己的局限“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三句话意思相近而强调的重点有别,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论海,那是受空间的限制;夏虫之所以不可以语冰,那是受时间的限制;而曲士之所以不可以语至道,那是受自己的限制,偏见太深而不能接受相反还排斥最高的真理。总之,人因为受到各种限制或束缚而无法听闻大道,乃至于即使有机会听闻大道也加以排斥,岂不闻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之语?一个人如果自己的偏见太深,你和他讲道理,白费口舌,甚至还有可能遭到嘲笑乃至痛骂,所以就连圣人也只能“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唉,难啊,难啊。你看,河伯作了自我批评,还是被海神骂了个一无是处。不过海神绝对是个很好的教育家,你不是自满吗,那我先打打你的嚣张气焰,狠狠的贬你一顿,等到你自己贡高我慢的坏毛病消除了,再告诉你真理,于是,下面海神话锋一转,说道“今尔出于江河,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行,你能知错就改,孺子可教。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的渺小正是开始超越局限,走向伟大的开始,看来我还是可以给你讲一讲大道理的。海神接下来讲的什么大道理呢?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止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大海是天下万水之源,之归宿,虽然万川归之,并不见海水溢出,虽然尾闾不断倾泻,也不见海水干涸,四季或旱涝的变化也对大海没有影响,为什么如此?很简单,因为海的容量太巨大了。各位看到这里也许要问:刚说了河伯自满,海神怎么又重蹈覆辙,在这里自吹自擂?非也,因为这几句话只是一个引子,后面紧跟着的一句话表明海神有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而吾未尝以此自多也”,我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这样有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罍空”,小酒杯那么大一点空,一小汪汪水而已。我,大海在天地之间简直太渺小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