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远方的朋友,今天我向你介绍一本书——《小故事大道理》,希望你能喜欢。
那么我向你介绍一下书的内容。那是一本有300多篇故事的书,书前写道:人生就象一局棋,每一步都要想清楚,其实人生还不如一局棋,因为没有人失败了可以重新开始,所以,我们要认真地走好每一步,如果一步走不好就很难弥补自己的失误。
我在书中读了一个小故事:一个人在船上航行,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暴雨,那人害怕极了,急忙乞求上帝把他变成鱼,上帝把他变成了小鱼。这时一只鲨鱼游来了,他有乞求上帝把他变成鲨鱼,这时一条捕鲸船驶过来,他见了又乞求上帝把他变成人。上帝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了,并把他变成了人。他又回到了船上,心想这下好了,没事了。突然,一个大浪把他卷走了。
我读了这个故事心想:生存争战无处不在,上帝也有苦恼,要把握住现在,吸取以前的教训,用优势弥补缺点,成长为生活的强者。还有不要象文中那个人一样只会乞求别人。
经过我这么一说,你喜欢这本书吗?
这本书堪称读书者的阅读圣经。要为一件看似稀松平常的事
本书自有展开论说的框架,但按照我的理解,本书其实回答了三个问题,阅读的意义、本质和方法,而且前两者比第三者更加重要。
第一、阅读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获取信息?娱乐?答案是增长心智,人的身心有些方面统一,有些方面不统一,不统一表现在身体在达到高峰后走下坡路,而心智则可以冲破身体的限制不断上升,但这是一种潜在和自在,还需要人自觉学习让它的成长成为现实。所以阅读的终极意义就在于帮助心智成长,获取咨询和娱乐本身无法帮助心智,但会享受成熟心智的成果。这一个洞见来源于阅读,但已远远超越阅读了!
第二、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是交流,是与一位拥有体系化知识的人物谈话,所以读者要能激发起自己的主动性和热情,要积极思考对方的陈述,要不断提出问题。记住阅读就是在交流,要热切,也要勤思。
第三、阅读的方法是什么?阅读的方法就是前两者
总之,本书名字普通,价值不普通!
言归正传。《如何阅读一本书》不用俺说,这本书的名气已经如雷贯耳,它太久远(初版1940年)又太经典,记得有一次在北大图书馆,看到他们的年度阅读排行榜,这本书稳稳位居第一。
怀着膜拜的心情捧起这本书的,怎么说呢,可能是自己已经多多少少学到悟到了一些读书的方法,所以,并没有太过惊艳,不过这本书验证了我一些读书方法和观点的合理性,还是很开心的。简单捋几条印象深刻也比较重要的点。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认为说得很有道理。当你拖着行李箱,上了火车,在驶入目的地的过程中,拿起一本书,认真地品读,喝上一口香茶;窗外凉爽的风袭来,茶香与书香完美地融入空气中。这一切是否美好?我想,总比在车上坐等几小时等待抵达目的地要有趣得多吧。
2010年的暑假,无意间在书店翻到了郭敬明等人所著的两本游记之一的《下一站神奈川》。语言虽然没有名家的优美,但朴实又略有些清新的文笔,加上美丽的插图,看上去很有意境的美感。
当你带着这本游记,乘着飞机前往日本并顺利抵达目的地时,你会感觉空气比中国的更清新,天空更为湛蓝,和中国所谓的“灰蒙蒙”迥然不同;棉花糖般的云彩漂浮在空中。漫步街道,地面比中国的干净,即使下了一场雨,也不会很脏,“倒是空气被冲刷出泥土翻新的气味”,散发着一股清香。巴掌大的、一层层的叶子,在雨水的洗礼下,绿的发亮。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繁华自然是不用说的,来来往往的车辆行驶在大街上。但等不及就闯红灯的现象不多,很少见,而中国人却经常作这样的事情。毕竟日本是发达国家,看看他们历史悠久的文化,无论是大到去神社拜祭,还是小到去亲戚家拜访,还是有很多的礼仪。自然而然,他们也是很守规矩的。
而这本游记中,受作者们所“青睐”的,莫过于神奈川的海。青蓝色的天空几乎看不到一丝的云朵,站在沙滩边,享受着海洋冲上岸边“哗哗”的声音,灿烂温暖的阳光笼罩着你,也笼罩着整片大海,脚下金色的沙子,也发出耀眼的光芒。夹杂着丝丝清香的海风扑面而来,“退去的时候留给人满身的辛辣咸味”。掏出照相机,为这一海景留下美好的瞬间,偶尔翻看翻看,回想它给你的美好感觉,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轰隆隆”的飞机起飞声。旅行虽然结束,但旅行带给你的美好却永远不会消失,它留在你的心中,只是看你能否去回味回味。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读书,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而已吗?难道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规则?
作为爱读书之人,我看过的书也算不少。我的书橱里有各种类型的书,人物传记类的,童话类的,长篇小说类的等等。但简单来说便是两类,读完的和未读完的。我个人喜欢的读书方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但是共同点就是我不爱勾勾画画。既然喜欢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说实话,最初,我是抱着玩笑和好奇的心态读这本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许多。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我这种做法在作者眼中无疑成了“大逆不道”。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
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每读一遍都有新发现,有些在第一次读时觉得枯燥乏味的书,在第二遍读时也显现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谓收获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许多可看的书。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换句话说,我读书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追随喜爱的作家,并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味,去感受。
而对于阅读的态度,则是主动。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是一个陌生人,他饱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地去拿起一本书,才开启了你与作者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许多观点在我看来非常受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书关于阅读的看法也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但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实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于电子书、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也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但我们也应当以严肃的心态去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记得有人说过,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汲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我们的理解力。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的,随随便便的。你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没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哲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