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
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经开始,徐州市教育局致高考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孩子能被理想的高校录取是所有家长的期盼。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一所理想的学校,千方百计托关系、找门路。有的家长更是"病急乱投医",听信个别招生人员或中介机构的虚假承诺,落入了招生圈套。为此,我们提醒考生和家长们:
1、参加全国统一招生的高校,其招生计划已在《江苏招生报》(2010年招生计划专刊上统一刊登;部分院校的计划调整以及征求平行志愿填报计划,也会在市县招办或"江苏教育考试院网站(www.jseea.cn"上公布,请考生和家长注意查看。
2、考生和家长向招生(宣传人员咨询时,一定要把握好招生单位的招生性质。无论公办高校(包括军校还是民办高校计划内招生都必须通过各级招办录取,高校无权面向社会擅自招收"计划内"学生,即使确需扩大招生计划,也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由省级招办统一向社会公布,2010高考《徐州市教育局致高考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
各类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自考辅导学院等招生与普通高校"计划内"招生不同,可以不受高考分数限制。这些学校(院的学生可以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但是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组织的成人高考入学考试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3、江苏省有招生计划的学校可进行计划内招生宣传,无计划的学校只能举办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迎考辅导班。考生和家长要防止个别招生人员利用高校在我省的极少数招生计划,以招收计划内学生为名,实际招收成人教育或自学考试助学班的学生。
4、高校招生是一项政策性、纪律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少数招生人员声称与招生院校有关人员"有关系",掌握着一些"机动名额"、"内部指标"或是录取后重新建档等,只是骗取"报名费"、"中介费"、"定向费"的欺诈之辞,不可轻信。
5、家长和考生要正确识别各种"录取通知书"。高考结束后,许多考生会陆续接到各种"录取通知书"。这些"录取通知书"有可能是少数举办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民办高校为扩大生源,"见人就发录取通知书",以达到"广种薄收"目的。
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注意识别录取通知书:一是所有正规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均通过邮局投递,并由邮局的工作人员送达。考生要出示准考证、身份证等证件,并签字才能领取通知书。二是考生可以从市招办提供的录取学校名单中查询,《江苏招生考试报》列出了所有具备高考招生资格的院校名单。如果学校不在这个名单当中就说明该校不具备今年江苏高考招生资格,通知书就不是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三是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上除加盖录取院校的公章外,还需注明"本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备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字样,否则为无效通知书。这一字样只能加盖在高考计划内招生的录取通知书上,如果考生在收到的计划外招生录取通知书上也发现有上述字样,可以向招生主管部门举报。四是民办高校自行招收的学生为非学历教育学生,学校对其发放学习通知书。学习通知书必须明确学习形式、学习年限、取得学习证书办法等。
6、建议考生在选择成人院校或是民办院校时,尽量选择声誉好、规模大、办学规范的院校。有条件的考生和家长,可以到招生院校实地考察,甚至咨询招生单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考生和家长在没有到学校正式报到之前,不要轻易交纳各种费用。
7、按照有关规定,自学考试组织跨地区招生的须报生源地自考办备案后方可开展招生。我局将通过新闻媒体及徐州教育网及时将经过核实的招生(宣传单位信息向社会发布,请考生和家长注意查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上大学的心情非常迫切,分数低的想上好大学,分数不达线的想通过各种不正常渠道被录取,这些想法都给少数招生人员进行违规乃至欺骗招生以可乘之机。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根据实际成绩,理智选择之路,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避免经济上的损失和时间上的浪费,影响孩子的正常升学深造。
徐州市教育局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有人说做人最重要的莫过于雄心大志,我说做人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那就是毅力。
记得我曾见过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毅力、浅尝辄止,终于失败的经过。此君在地上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能坚持到底。甚至当他渴望的水就在眼前的时候,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
这幅漫画寥寥数笔,却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道理:雄心大志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还在于行动,在于行动中有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中,雄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那就会变得鼠目寸光,甚至变成奥勃洛摩夫式的废物,但是雄心毕竟还只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要把它变为现实还要靠顽强的毅力。人世间没有平坦的路,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经过血与火的斗争。如果我们只有远大的理想而不以巨大的毅力从事“韧”的战斗,当岁月流逝,你会发现,理想仍然是理想,它还是天幕远景上的海市蜃楼,你就像那个挖井人一样终于一无所获。如果我们在树立雄心壮志的同时,不忘刻苦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用一种不达目的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向困难冲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而不会像那个挖井人那样费尽气力两手空空。挖井如此,学习亦如此,人世间的一切奋斗莫不如此。
中国古代的史圣司马迁矢志修史,在漫长苦难的生活道路上,他以超人的.毅力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不朽的杰作《史记》;化学家诺贝尔的炸药实验曾使自己负伤,亲人丧命,但仍坚定不移地工作;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更是雄心和毅力结合的典范,在伦敦图书馆他的座位下,竟有他读书时跺脚留下的沟痕!
成功和毅力永远是不可分的。当我们在困难面前想要退却时,我们要想想画中的一事无成的庸人,更要想想马克思的: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最近,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关于高考成本的问题的说法,给我的感触太深了,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22年高考成本的变迁,几许欢喜几许哀愁。下边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70年代一本练习本,一碗绿豆汤,高考花5毛钱;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妈妈熬的鸡汤,花费350元;00年代请家教,租宾馆,高考花费5000元;10年代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4万元……
高考已经沦为三拼游戏,首先是拼体力,看谁参加的特长班、培训班、兴趣班多、看那个学生做的题目多。其次是拼金钱,老师不会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奉献的,要收费的。要家长购买这样那样的资料,补脑液要花钱;再次是高考的关键时刻,父母要做好后勤保障。
不同的家庭造就不同的命运,富二代的命运呢,有较好的经济资源,参加的特长班、培训班、兴趣班、家长陪读、让孩子租住在学校的\'附近,再一对一的家教补课,确实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得分机会。
在看我们的农二代、穷二代,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教育也提供了改变他们命运的通道,他们很少拥有特殊的资源,根本就没有财力吃什么补品,上什么补习班,有的甚至连学费都交不上,还要靠社会的力量来资助,甚至靠贷款来交学费,只能通过寒窗苦读,靠自身的的顽强努力考出优异成绩,实现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上的数据及看法来分析,从22年前花费280元,现在花费10万,高考成本涨了300多倍,相对应的是人们收入的普片上涨。高考成本的变迁,首先,反应两代人的高考成本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区别,原因在于两种东西,一种是服务还是利益的观点,以前讲的是服务,现在讲的是利益。其次,是反应了不同的家庭,富二代、穷二代的高考成本,一个是物质上的成本,高额的成本投资也不一定收到理想的回报;相反,一个是劳务成本,虽然没有高额的成本,也可能换来高额的回报。最主要的还是反应了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变迁。
这若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这么“倔”?何必跟“效率”较劲?简直是一根筋!
的确,对于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知变通,乃至于冥顽不灵了。三年,岂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也不是问题。只要愿意“坐家”,轻敲键盘,日码万字也能轻松搞定。只是,如此随缘、如此写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释过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来恰如变了质的.白开水。
同样“冥顽不灵”的,还有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声鹊起,然而他的出名,却不是因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为“笨”。十多年的时间,老先生统共写了三本书,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平均到每天不过百余字。然而,为了搜集史料,老先生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终才有了那么一点老笨结晶。然而,这样的著作,定心读来,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为,认认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坚定地从“笨”处着手。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这种精神离今天的我们实在太远了。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中,精品之作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场利润的引诱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流失了的春华,恰恰是我们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么时候,我们的作家能够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齿:“不行,最少三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