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科书的教条、没有过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没有大陆版过多的删节,这版中国近代史让人觉得更加真实。作为中国近代史,作者并没有单独去叙述近代中国的衰败与名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而是从对近代有较大影响的清朝一直写到二十世纪末期,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们所认为的近代史范围,但正是“超出”的这部分才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前的图书市场上,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充塞着各大书店,但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书一样的避重就轻,要么就是标准的主旋律,让人看了感受不到历史的气息。对于这本书的大陆版则更让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页的书到了大陆就少了四百页,其中缺少的内容则不言自明。当然,除了一些被河蟹的内容之外,能够成系统的写清中国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毕竟中国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复杂的东西。
第一历史已经随着时间而消逝,书本上的第二历史将随着文化的传承而代代相传,但是历史的真相是不容掩盖也不容篡改的,所有的民主的文明的.社会一定会尊重历史,不会将历史用于自己的统治,那种《1984》下的社会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和历史的惩罚。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的读后感,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20xx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如***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记得我上四年级的一天,我不知着了什么魔,突然很想做饭,大概是看妈妈做饭觉得很好玩吧。于是,我软磨硬泡,终于把妈妈的围裙穿在我身上,取得了“临时厨师资格证”。
我想做炒土豆片。一开始,我心想只要削好皮,切成片,再一炒就好了,这有什么难的,一年级小孩都会。可是,削皮器碰到了土豆时,我就觉得我太天真了。原来,土豆的皮肤一点都不光滑,还有很多的坑坑点点,再加上我不经常削土豆,所以削起来很费劲,还差点把手当土豆给削了。气得我把土豆狠狠一摔:“不削你个没用的东西了。”
出完了气,我才想,不削这个没用的东西,午饭就只能干吃大米饭了。就在我打算耐着性子削完土豆的时候,忽然想起冰箱里还有两个青椒和好多鸡蛋。哈,一个奇思妙想在我心中诞生了!我马上取出青椒和一个鸡蛋,打算做青椒炒鸡蛋。可是刚把青椒切开,麻烦事又来了,我和青椒不怎么打交道,不知道它的筋在哪,只好用一个最笨的办法——亲自尝一尝。我弄下一块,放在嘴里,辣得我鼻涕眼泪都出来了,我冲进客厅,消灭了一大杯水,才觉得好受点。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青椒里突起的白条就是筋。
好不容易切完了青椒,搅好了鸡蛋,刚要下锅时,我看了一眼被我脱完一半衣服的土豆,有点于心不忍,哪有这样扔下人家不管的呢?于是,我又削好了土豆,开始做一道我独家首创的菜——青椒鸡蛋炒土豆。
我以为青椒应该熟的慢,就应该先放锅里,于是我很坚定地先炒青椒,过了一会后再放鸡蛋和土豆,我左翻翻右翻翻,眼看着青椒越来越蔫吧,可土豆还是半生不熟,鸡蛋早已经变成了碎末末。不过不能管土豆啦,青椒快变成“包公脸”啦!把菜盛入盘中后,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我坐下来,本想用味道安慰一下我,可是一尝,我才想起我没放盐。
我夹了一口没味道的菜,心想,做饭还真够难的。妈妈倒是兴致勃勃,她拿出相机对着那盘乱炒拍了好多张相片,还存进了电脑里,说是我劳动开端的纪念。我看着忙得热火朝天的妈妈,叹了口气,大厨也不是谁都能当的啊!
我在听完这一轮讲座之后,虽然是有懵懵懂懂的地方,但确实是有所收获的。这一次的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的教授杜丽红老师演讲的主题是《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
首先,老师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就是我们最为平常不过的个体生命的出生与死亡,衣食住行与吃喝拉撒,因为在面对这些时,我们可能是毫无意识的,或者是以文化观点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运行,而杜丽红老师所表述的是“这背后不仅是文化观念,更是制度和权利”,融入生活之中的规则,程序都在井然有序的运行当中,于是这就便涉及到我们该如何感受到这背后的制度与权利?杜老师以“水”为例,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来让我开始感受这背后的制作运行!
杜丽红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获得水?”,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要比我想像的更为复杂,因为这不是老百姓自己的问题,它涉及的主体包涵政府、水厂还有百姓,也有农村和城市的区别。从以前的井水到现在的自来水,水成为一项公用事项,买卖方式改变,消费方式改变。由老百姓对水的评判(干不干净到组织与制度评判的出现,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并让科普机构去传播,于是成为了大家所接受的“常识”。这一点便很好的解释背后的制度和权力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我想那是知识的产生和制度的运行合二为一。
然后,老师从日常生活的制度化入手,即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被制度化了的。是由行动者制定和执行的。近代以来,国家对日常生活进行管理,社会相关惯例到冲击,各个利益团体和组织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在国家介入的情况下保存自己的利益。国家从上而下的制定和推行,团体或组织从下而上为得到对制度的认可,因此会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中,这个在国家与社会团体中各自满意的一种状态,这种互动,杜老师称之为“相互博弈”,也正是这种博弈,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杜老师提出了三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特征,第一,全球化与在地化并存的过程;第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第三,如何深入到技术原理层面。我理解于全球化是具有共性,在地化或是每个个体却又有自己的属性,(这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并不是很能理解,而对于能错综复杂的现象提纲挚领,看清背后的实质,是一种不错的收获启发,技术原理便由此产生。
而对于制度的制度生活化,正如杜丽红老师所言:“制度虽是书本内容,但我们不仅是要认识书本的'知识,还需利用观念构建一套话语通过制度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大家共同遵循的尝识性的知识”。语言系统的不同能够让新的常识性的事物适应于社会问题中,为人们所接受。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杜丽红老师强调的是,一个制度的运行并不是国家强制推行的。而其中包涵的一点是,在辽阔的地域,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这是我参加的第一场涉及到我专业的讲座,不论是聆听老师的讲解,黄老师,徐老师的总结,还是同学们的提问,我明白的是,我需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美好的,劳动是幸福的。劳动能陶冶情操,让人感到无比幸福。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次劳动使我记忆犹新。
那是我第一次采摘脐橙。
脐橙成熟了,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我禁不住妈妈的描述,便对妈妈说:“妈妈,让我也去摘脐橙吧!”妈妈立刻答应了。
第二天,我来到果园,什么也不管,拿起摘脐橙的工具,就向山上跑去。在我那精心挑选之下,我挑了一棵长满了果子的树。我托起一个脐橙,把剪刀放在脐橙的枝叶上,做好了采摘果子的动作后,我便劳动起来。
刚开始,我力气十足,有的是劲。摘了一筐又一筐。可不知怎的,我的速度越来越慢。手已被剪刀弄出了一个泡。而且,拿剪刀都有些困难,我已经累的腰酸背痛。一弯腰,就难以伸直;一下蹲,我的脚就会发麻;一抬头,刺眼的阳光让我睁不开眼。我实在受不了这“酷晒”,便大喊道:“你这该死的阳光,这么热,我可对你不客气啦!这太阳不但不听,还越来越热。我气极了,便跑去休息。
我看到采果阿姨们,一个个干劲十足,把装着脐橙的筐一一往下抬。再看看我的,还不到半筐。我惭愧极了,心想:难道她们不热吗?不累吗?不想休息吗?我带着疑惑之心,问其中一个阿姨,那个阿姨答道:“ 有什么累,我们经常劳动,早已习惯了,一点也不想休息。”我听后,发着呆。那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随后,我又继续采摘,一直想着阿姨的话。
那天,我不但劳动了,还收获到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劳动是人类生活中的快乐之一。”这个收获,我永远铭记在心。
大家都劳动过吧,我也劳动过。可是第一次劳动你们干得好吗?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我第一次做饭的样子吧!
我二年级的时候,一个星期x下午,我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像往常那样喊:“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屋里没人应声。爸爸妈妈都去工作还没有回来呢,家里只有我一个人。
天慢慢地黑了下来,我的肚子“咕咕咕”叫个没完。我实在是太饿了,爸爸妈妈回来做饭,他们回来又晚又劳累,要不……眼珠子上下打转了几圈后:我决定自己“上阵”。让他们回家后大吃一惊。第一次动手,一切都是怯生生的,我先淘一下米,放好水,盖上锅盖蒸起来;我洗好菜,小心翼翼地切起来,菜切好了,我才发现早已满头大汗了。这时,我突然闻见一股糊味,赶忙端下锅,放凉后打开锅盖一看,还好,糊得不算太厉害。
开始炒菜了,在炒勺内倒上油,过了一会儿,我把“原料”一古脑倒进锅内,顿时那呛人的油烟立刻包围了我,烟越来越大,我边咳嗽边翻炒,手忙脚乱。一会儿找不到儿花椒,一会儿又不知味精放在那里了。锅边的油垢不知什么时候沾了我满身都是,我一会儿翻炒,一会儿用手擦汗,忙了半天,炒鸡蛋盐放多了,炒黄瓜盐又放少了,真是顾此失彼呀。
饭菜做好了,我吐了一口长气,心想爸爸妈妈回来看我做好了饭一定会很高兴的。过了二十多分钟,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看见了桌子上的饭菜,又看了看粘满了油垢的我,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欢乐的笑声飞出窗外,飞向四面八方……
劳动,用双手共建美好家园,劳动,就可以尝到人生中最大的甜头,劳动最光荣!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
——题记
平常好胜的我竟然在一次小小的考试中失败,它就像一只幽灵不断的向我袭来。失魂落魄的我看什么都不顺眼,看天是灰色的,看地是白色的,整个世界在我眼里都换了一种色彩,让我不再眼花缭乱。
独自徘徊在幽静的小路间,我的思想又进入了一种说不出的杂乱,心里只想着失败的结果,我失败了,我没成功,我失败了,我失败了……。幽灵再次闯入我的思想境界,我无有力气再驱赶它。那时我崩溃了,彻彻底底崩溃了,我无脸抬头看别人,也无语对别人而言,我以心灰意冷,失败的痛苦不禁使我躲起来,我控制不住我自己,我做了,忧伤的泪水滑落了下来……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那里我却看到了一幕,那一令我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大风凛冽之下,一只如我好胜的蜘蛛,在那大风下用自己的残留不多的丝去修补那已残破的蜘蛛网,寒风不断的向它袭来,网又不断的被击破,而它却没有放弃,因为那是它生命之源……
此时此刻,我顿时生出一个念头,‘难道我还不如那只弱小的蜘蛛吗?这个念头让我卷土重来,我擦干了泪水,重新振作起来……因为我知道人类远远胜过动物,我也不例外。
经过那次经历,我知道了只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一切的一,一的一切,失败不就是成功的开端吗?
有了失败,我们才能成功;有了失败我们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有了失败,我们才能重振中国人的雄风!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也是成功的开端。
——后记
每当我喝着八宝粥的时候,总会想起那次自己做粥的事情,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六年了,但我还是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那是在二零零二年暑假的某一天,火球似的太阳高悬在空中,炙烤着大地,地面上热浪滚滚,灼面而来。奶奶正在厨房做饭,于是,我偷偷溜进厨房,趁奶奶坐在饭桌旁的椅子的时候,我便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些花生,又摘了几片卷心菜的叶子,还拿了一小块肉,准备做一份荤素搭配均匀的粥!于是,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微波炉旁的抽屉前,从里面抽出了一只不怎么锋利的小刀,用它把那些肉且成了一片片薄薄的肉片,再把花生和卷心菜叶洗干净,又从米缸中淘了一些米,便准备就绪了!我先把菜叶、花生和肉片放在水中煮熟,再倒入淘好的米,这时,我正美滋滋地想:这一定是一碗很好喝的粥!所以,我就一直守在灶台边,连午觉都没睡!一分钟,两分钟……一小时过去了,我想:粥应该好了吧!于是,我关上火,揭开锅盖,哇!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白色的粥上几粒粉色的花生清晰可见,卷心菜叶那淡淡的翠绿在粥中若隐若现,就好似白茫茫的雪地上那意思罕见的绿色,而肉片则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绵羊,在一望无垠的雪地里慢悠悠地走着。我连忙用勺子舀了一口,吃了下去,呀!真好吃!为了让它更加美味,我又倒了几滴麻油在粥里!!
我连忙把粥端到奶奶面前,请她品尝一下。奶奶吃了几口,点了点头称赞道:“嗯~真不错,如果再放一点盐就更好了!”我开心的一蹦三尺高,三口两口就把它“消灭”了!!!这次做粥的经历,让我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也尝到了自己劳动的成果是多么的香甜可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